万维读者网 > 中国瞭望 > 正文  

(组图)全球媒体聚焦连战大陆之行

www.creaders.net | 2005-04-26 15:09:00  万维读者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万维读者网】万维读者网记者江皓综合报道:“两岸人民心思之所系 举世视听之焦点” “彰显出两岸和解的契机”——对此次连战之行,台湾岛内各大媒体纷纷以大篇幅予以报道,并表示,台湾各界对连战的大陆之行寄予高度期待。






  《中国时报》署名文章表示,两岸关系长期紧张,对未来的台湾政经发展未必有利。连宋访问大陆,不妨视为对两岸走向的试金石,更深一层的意义,应该就是为两岸关系注入润滑效应。


  文章表示,活在现在的台湾民众,大多不愿看到战乱重现。战乱没有胜家,只有悲鸣。两岸争战“不如搞好两岸关系来得实际”。当历经战乱的上一代相继老去的今天,承袭历史传承的下一代,如果还要让泪光重现,未免太对不起历史教训。

  《中央日报》刊载学者评论指出,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暌违一甲子,重启对话与交流,“彰显出两岸和解的契机”,也将“为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谱绘出温馨与祥瑞的氛围”。国共两党的这次高层接触,如能缓和两岸紧张局面,将是“人民之幸”和“民族之福”,相信两岸人民与国际社会均会对此寄予高度肯定的态度。



(江苏省委书记与连战互赠礼品含深意)



  《经济日报》载文说,两岸图的不是精彩瞬间,而是追求永续的开端。连战受邀访问大陆是要为两岸永续经营探路,为两岸和平开路,为台湾经济找出路。连战走访大陆四大城市,“寻觅的岂止是被岁月遗忘的声音,更是许台湾一个新出路”。

  《联合报》22日发表社论指出,连战应邀访问大陆,是两岸关系难得的转圜契机。“不但是两岸人民心思之所系,也是举世视听之焦点”。社论认为,两岸必须“共生双赢”,这是台湾生命所寄,也是大陆实现“和平崛起”所需。因此,两岸皆应努力善用此次“峰回路转、趋吉避凶的契机”。

  香港、澳门报纸26日发表评论认为,作为台湾最大在野党的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大陆,展开两岸之间的党际交流、对话,对于推动和促进两岸关系向缓和稳定的方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万维读者网报道)




  香港《文汇报》社评指出,连战的大陆之行,既是其“认同中华民族、主张一个中国”理念的必然发展,也是岛内民心民意所促成。岛内各界意识到,台湾经济与大陆经济依存度越来越高,两岸经贸联系成为台湾未来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去年底台湾的“立法委员”选举结果,反映出两岸缓和依然是岛内主流民意。今年3月江丙坤到大陆参访取得一系列成果,深受国际社会和岛内各界的肯定,为连战访问大陆提供了有力的民意基础。



《澳门日报》的社论表示,中共邀请连战和宋楚瑜访问大陆,“标志着两岸关系从僵持对抗转向灵活对话”。在台湾当局至今仍拒不承认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两岸官方对话和谈判无法进行的情势下,大陆与岛内各党派加强接触和对话,对推动两岸交流,促进两岸关系的缓和尤为重要。连宋相继访问大陆,有利于遏制“台独”势力的发展空间。






  美国媒体也对连战之行给予了高度关注。

  4月25日,美国的几份主要报章,包括《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都发表了关于此事的评价文章。

  美国CNN援引连战在台北新闻发布会上的表述称,“本次出访将是一次和平之旅”。据4月25日美国彭博新闻网报道,连战新闻发布会当天,台湾股指出现暖升;此外,截至当日下午2点半,新台币对美元的汇率也上升了0.4个百分点。另据美国《纽约时报》4月25日文章指出,连战和宋楚瑜陆续对中国大陆所展开的访问,将使台湾的“台独”者“陷入孤立”。

  拖延多年的“和平之旅”

  昨天下午,连战一行经香港抵达南京,正式展开了他们为期8天7夜的“和平之旅”。

  在连战启程之际,台湾桃园机场的天空飘着雨,外面聚集着支持与抗议的两组人马,并爆发了肢体冲突,连战的座车甚至还在通往机场的路上被四辆车堵截。面对此情此景,连战大概会有一种感慨:这是一次多么不容易的起飞呀!






  1946年2月,连战手捧祖父连横的骨灰,与母亲一起前往台湾,与先期返台的父亲相聚。当他们一家在台湾遥祭葬于西安的祖母时,不会想到再回首时已是将近一个甲子之后。连战在行前记者会上说,自己这么多年未能重返大陆,“不是因为千山阻隔,而是整个历史的辛酸”,道尽了他的无限感慨。(万维读者网报道)

  这是连战极为艰难的一步。在两岸近乎隔绝的将近40年中,重回故园祭祖自然是“难于上青天”的奢望。台当局开放探亲之后,连战受台湾方面公职身份的限制,也不能自由返回大陆。上世纪90年代中期,连战曾提出过回西安迁坟的设想,但受制于当时的政治环境而未能实现。作为一名政治人物,他在2000年及2004年的台湾领导人选举期间均公开表示,当选后自己将会赴大陆进行“和平之旅”。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两次选举结果都未能如他所愿,大陆之行也耽搁了下来。

  就国民党而言,这也是一次历史性的跨越。2000年3月连战出任国民党主席之后,该党虽然清除了李登辉路线,重新找回了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传统,但在“台独”逆流中,国民党因担心被扣“红帽子”而变得畏首畏尾。在去年底的“立委”选举中,国民党希望稳定与发展两岸关系的主张获得了民意的支持,为该党增添了勇气与信心。连战将于今年8月交卸党主席职务,为台湾民众找到一条两岸互惠双赢的新路、给国民党大陆政策定调、追求个人历史地位之心更加迫切。于是,国民党加紧规划党主席赴大陆访问之事,并先派副主席江丙坤于3月底率团到大陆进行“缅怀之旅、经贸之旅”。





江丙坤的大陆行,在岛内引发了近年难得一见的“大陆热”,不啻又是一次成功的试探,让国民党看准了民心所向。尽管台当局及激进“台独”势力极力攻击、歪曲甚至动用司法手段进行恐吓,但是,在岛内民意的支持下,连战与国民党不仅没有退缩,反而勇敢地往前跨出了更大的一步。


  连战的成行,当然也是大陆方面努力争取的结果。年初以来,大陆采取积极主动的措施,全力推动台商春节包机,派人专程赴台吊唁前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推动了两岸关系的缓和与改善。胡锦涛在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的四点意见中明确提出,只要承认一个中国原则,承认“九二共识”,不管是什么人、什么政党,也不管他们过去说过什么、做过什么,我们都愿意同他们谈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的问题。此后,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在会见国民党副主席江丙坤一行时,代表胡锦涛总书记正式向连战发出邀请。(万维读者网报道)





  这一步不仅跨过了那一弯浅浅的海峡,59年的风风雨雨,也跨越了国共两党几十年的恩恩怨怨。这样的一步自然可以在两岸产生巨大回响,引起举世关注。(万维读者网报道)



连战简历

1936年8月生于西安。

1946年随母赴台。

1957年毕业于台湾大学政治系,取得学士学位。

1961年取得芝加哥大学国际公法与外交硕士。

1965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政治学博士学位。

1965年9月5日,与曾在台湾第三届“中国小姐选美”竞赛中荣获冠军的方?r女士结为伉俪。

1966年至1967年在美国任教。

1968年返回台湾任教,担任台湾大学政治系暨政治研究所主任。

1975年步入政坛,出任台驻萨尔瓦多“大使”。

1993年当选国民党副主席,出任“行政院长”。

1996年当选“副总统”,一度兼任“行政院长”。

2000年3月在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中失利。

2001年6月 中国国民党召开第十五届党员代表大会临时会议,连战以国民党代理主席的身份当选党主席。

2004年3月,与亲民党主席宋楚瑜搭档,再度参选台湾地区领导人,以微弱差距落败。

   0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更多>>
1 第一批搬去新加坡的中国中产,今年已经破产
2 俄乌战争,会以我们意想不到的方式结束
3 江泽民低估了此人的能量 后果很严重
4 中国第一大忽悠,要完蛋了
5 震惊:苏州一女子全裸被绑桥上 官方回应引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更多>>
1 彭丽媛在中央军委的新职务曝光
2 中国边境检查站女警太过甜美 意外网络爆
3 “金字招牌”垮了 一尊又沦笑柄
4 第一批搬去新加坡的中国中产,今年已经破产
5 北斗星通:打破美56年垄断 一失误至今难盈
6 俄乌战争,会以我们意想不到的方式结束
7 朝鲜2少女遭公开批斗公开枪决 只因邻居举
8 三中全会前传言四起 老军头集体逼宫?
9 “刚刚,美国最后的阵地全线溃败”.....
10 江泽民低估了此人的能量 后果很严重
热门专题
1
以哈战争
6
中共两会
11
秦刚失踪
2
中美冷战
7
台湾大选
12
火箭军悬案
3
乌克兰战争
8
李克强猝逝
13
台海风云
4
万维专栏
9
中国爆雷
14
战狼外交
5
美国大选
10
李尚福出事
15
普里戈津
一周博客排行 更多>>
1 曾华
2 灭掉胡锦涛团派 邓江习一脉相 胡亥
3 吕洪来: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的 老陆
4 三峡风光 闲士9264
5 Woo!990万! Winston Sm
6 “都是我的好学生!” Winston Sm
7 1944年,飞虎队员拍摄的彩色昆 弓长贝占郎
8 重庆谈判 – 第二个“鸿门宴” 赵大夫话室
9 中共这次该倒大霉了! 山蛟龙
10 突破“茧房”还是自我“觉醒” 寂静之声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更多>>
1 二战后,但凡涉及大国的战争, 随意生活
2 妙趣横生看台湾圆山大饭店 花蜜蜂
3 抗俄援乌:美国史上最划算一场 马黑
4 马斯克的无人驾驶系统即将修成 雷歌747
5 灭掉胡锦涛团派 邓江习一脉相 胡亥
6 为何有反言论自由、反人人平等 不合群
7 川普比他的支持者们精明得多! 右撇子
8 有一种自由叫车厘子自由 体育老师
9 俄乌战争何时了,军援值多少? 随意生活
10 达娃是谁?女,2009年注册,15 老農民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yberMedia Network/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