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时报在线报道,上海合作组织(Shanghai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SCO)曾坚持说不打算扩张,但如今却改变方针。蒙古、伊朗、印度和巴基斯坦是上海合作组织的观察员,不过这些国家很快会成为正式成员。上海合作组织最近发表政治声明说决定欢迎伊朗加入。在将于6月15日举行的峰会上,上海合作组织便可以顺理成章地促成各成员国在伊朗核问题上采取共同立场。
新华社援引上海合作组织秘书长张德广1月17日在北京的讲话说,“吸收新成员加入需要一个法律依据,但上海合作组织没有相关规定。因此,对于印度、伊朗或其他国家是否会成为该组织的新成员,这一点一些西方国家不必过虑”。
以中文和俄文为本的上海合作组织,于2001年6月15日由中国、俄罗斯、哈萨克、吉尔吉斯、塔吉克和乌兹别克在上海成立。该组织的重要转变,似乎是开始要在伊朗核争议等地区问题上介入制衡美国。
伊朗副外长穆罕默迪(Manouchehr Mohammadi)在莫斯科接受俄通社采访时说,上海合作组织扩大“可以使世界变得更公正”。他谈到,通过协调能源生产活动,建立一个伊朗─俄罗斯“石油天然气弧形地带”。穆罕默迪还提到德黑兰政府打算让伊朗核计画提上上海合作组织议程,期望在这个问题上获得该组织的支援。
上海合作组织选择在此时刻作出纳入新成员的决定有重大涵义。预计4月底,国际原子能机构(International Atomic Energy Agency,IAEA)总干事将向联合国安理会提交伊朗有否遵守IAEA相关决议及安理会政治声明的报告。安理会3月29日一致通过声明,呼吁伊朗采取必要步骤,执行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决议,重新停止与浓缩铀有关的所有活动。
不管从政治还是经济方面来看,获得上海合作组织成员资格对伊朗来说不啻是一根救命草。上海合作组织不是一个军事集团,而是一个致力反恐、反宗教极端主义和分离主义的安全组织。获得上海合作组织的成员资格将削弱美国指伊朗是“邪恶轴心”国家之一的指控。
上海合作组织秘书长的扩张声明,与中国和俄罗斯上周发表的几则评论如出一辙。评论说对美国试图迫使联合国向伊朗实施制裁深感忧虑。当初,美国就是把制裁作为入侵伊拉克的一个藉口。
《人民日报》4月13日的一则评论说,“美国给伊朗问题火上加油的真正目的,是要促使联合国对伊朗实施制裁,为对该国进行政权更替扫清障碍。美国决定用各种办法,包括诉诸武力对伊朗进行政权更替,华盛顿的全球策略及其对伊朗政策正是围绕这一中心议题制定的。这是美国既定目标,也是伊朗核问题的根源。”
评论暗示华盛顿为了在中东建立美国霸权,寻求对伊朗进行政权更替。俄罗斯外交情报局(Foreign Intelligence Service)前将军叶弗斯塔菲耶夫(Gennady Yefstafiyev)撰文说,“美国在伊朗的长期目标昭然若揭:密谋推翻伊朗现政权;控制伊朗的石油和天然气;在美国的控制下,绕开俄罗斯和中国,把伊朗作为从中亚和里海地区输出石油天然气资源的最短线路。伊朗本身的军事和战略重要性就甭提了。”
俄罗斯外长谢尔盖.拉夫罗夫(Sergey Lavrov)说,“我不急着下结论,因为有人在伊朗核问题上煽风点火……还是保持克制为好。”俄罗斯联邦原子能机构主任、前总理基里延科(Sergei Kiriyenko)说,伊朗根本不具备把浓缩铀活动提升到工业规模的能力。“人们早就知道伊朗只有164个气体离心机,获得低级铀只是时间问题。对此我们一点也不感到惊讶。”
俄罗斯核研究中心Kurchatov Institute负责人Yevgeniy Velikhov接受俄通社采访时说,“启动这种实验设备,任何一所大学都可以做到。”如果加入上海合作组织,伊朗可以参与该组织的各种专案,这就意味着它可以获得技术、更多贸易和投资、改进金融和通讯等基础设施。这对全球能源安全也有一定影响。
为了制定一个为各方接受的“能源策略”,联合铺设管道、开采石油以及进行其他相关活动,预计上海合作组织将在6月15日峰会前夕成立一个由专家组成的工作组。
上海合作组织所做的决定牵涉到地区整合进程。意识到上海合作组织正在发展壮大,华盛顿曾试图以观察家身分出席去年6月的峰会,但被拒绝。这次回绝,加上上海合作组织就美国减少在中亚的军事存在设定最后期限、担心俄罗斯与中国合作加强,以及美国在中亚遭遇外交挫折,所有这些都促使华盛顿检讨对该地区的政策。
在美国国务卿赖斯(Condoleezza Rice)去年10月出访中亚后,华盛顿的新地区政策开始浮出水面。这些政策包括:美国国务院南亚事务分局(South Asia Bureau,1992年8月成立)进行重组,将中亚国家包括在内;提出“大中亚”概念以及要求获得南亚区域合作联盟(South Asian Association for Regional Cooperation,SAARC)的观察员身分。
美国外交政策的目的,是使中亚国家向南亚靠拢,与中俄疏远。阿富汗的卡尔扎伊(Hamid Karzai)政府也没有对上海合作组织的扩张建议作出回应,相反却竭力想成为南亚区域合作联盟的正式成员。
不过,美国在中亚没有取得明显的外交成绩。华盛顿希望哈萨克成为其在中亚的重要夥伴。除了争取插足里海地区安全事务外,美国还试图增强对哈萨克石油资源的有形控制,包括要哈萨克石油经由巴库─柴罕(Baku-Ceyhan)输油管道输出。不过,哈萨克没有轻易首肯。总统纳扎巴耶夫(Nurusultan Nazarbayev)4月3日访问莫斯科时重申继续依赖俄罗斯的石油管道。
与此同时,华盛顿与乌兹别克的关系仍处于历史最低点。美国试图“孤立”总统卡里莫夫(Karimov),但没有成功。印度总理辛格(Manmohan Singh)4月25日将访问乌兹别克。塔吉克也极度依赖俄罗斯的支持。在吉尔吉斯,尽管美国暗中挑拨离间分化,但总统巴基耶夫(Burmanbek Bakiyev)与获得俄罗斯大力支持的总理库洛夫(Felix Kulov)的政治联盟仍然维持着。
中亚人也对美国提出的“大中亚”概念反应冷淡。这在华盛顿早前就”大中亚”主题在喀布尔举行的会议中,表现得甚为明显。在此背景下,上海合作组织的扩张行动,将令美国的全盘策略受挫。目前北约正增强在阿富汗的角色。最高联合指挥官琼斯(James L. Jones)将军最近说,在8月前北约将接管阿富汗。但讽刺的是,上海合作组织将“绕道”阿富汗,扩展至南亚和海湾地区。
到目前为止,北约对上海合作组织仍是等闲视之。不过北约很快就会在阿富汗发现,正被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包围”着。到时北约将陷入这样的困境:若承认上海合作组织在中亚、南亚和海湾地区有名份有角色,那么北约还是否如自封般是”21世纪唯一的全球安全仲裁者”?届时北约将很难解说他们为何要插足到前苏联中亚地区。
注释:作者M K Bhadrakumar在印度外交部任职29年多,曾先后出任印度驻乌兹别克大使(1995-1998)以及驻土耳其大使(1998-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