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中国瞭望 > 正文  

(图文)前国统局长邱晓华被控重婚的真实原因

www.creaders.net | 2007-02-01 13:41:43  万维读者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不久前,中国官方媒体公布了对前国家统计局长、部级官员邱晓华实行“双开”,并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其主要罪状有:“在任国家统计局领导职务期间,收受不法企业主所送现金;生活腐化堕落,涉嫌重婚犯罪。”

中华网消息,如今,查处几个省部级以上的贪官,已经不算新闻。倒是贪官被查处以后,如果没有“生活腐化堕落”这条罪状,却能成为新闻。在老百姓心里,“生活腐化”已经是各级官员的普遍生活方式,包二奶,养情妇更是成为一种时尚。然而,这次倒台的邱晓华却不同,除了“生活腐化堕落”,更加了一条从前很少使用的“涉嫌重婚犯罪”。邱晓华究竟是何人?为什么非给他定一个“重婚犯罪”?而不是常用的“包二奶”──或者用官方比较文雅的说法──包养情妇?这里面到底有啥猫腻?

无论是按照邓小平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江泽民的“三个代表”、还是胡锦涛的“四个为民”来衡量,邱晓华都可以称得上是位“德才兼备,又红又专” 的好干部,放在哪儿,都会当接班人培养。打开邱晓华的档案,1958年出生的他,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出身贫寒,少年丧母。高中毕业后,上山下乡,勤学苦读,成为“文革”后最著名的77级大学生中的一员。大学没毕业,就入了党。据说在那个年代,能在大学本科未毕业就能入党者,绝对是凤毛麟角。由此可见,早在青年时代,邱晓华就已是一位“政治上可靠,专业上过硬”、又红又专的革命事业接班人。

大学毕业后,邱晓华直接进入国家统计局工作,并且官运亨通,年仅30岁,就被破格提拔为副局级干部。40岁时,外放安徽出任省长助理(正局级),一年后回京任国统局副局长(副部级)。2006年三月扶正,是中国政坛为数不多的40几岁的正部级官员之一。

邱晓华为人低调,作风踏实,勤奋好学,才气过人,具有经济学博士学位,是位典型的学者型官僚。89年6-4以后,经济滑坡,民心不稳。政府在经济上采取了“治理整顿”的消极保守政策,以维护社会稳定。1991年,33岁的邱晓华一鸣惊人,在人民日报发表了《对三年治理整顿的反思与回顾》,基于6-4后三年来大量经济数据与深入分析,大胆提出,“治理整顿已经可以结束,留存的问题应在继续深化改革中解决”。此建议使中国经济界为之震颤:不到一个月,时任总理李鹏不得不宣布“治理整顿”结束。邱晓华也因此和李鹏结下了粱子,开始在国务院坐冷板凳。直到朱容基主持国务院之后,才重新获得重用。正好应了那句话: “千里马虽多,伯乐却只有一个” 。

邱晓华的突然倒台,和他的升起一样显得与众不同,让人感叹中国官场的无情和险恶。邱晓华是在上海市委书记、政治局委员陈良宇因社保基金一案倒台不久被免职的,原因是在社保案中收受贿赂,这时邱晓华在局长的位子上,才刚刚坐了7个月。

社保案是胡锦涛在政治上瓦解“上海帮”,用反贪赢得民心的一记重拳。按照中国官场的顺位规则,如果陈良宇不倒,十七大时接替黄菊任政治局常委、或国务院副总理,是顺理成章的。为了利用社保案整肃上海帮,从而在十七大上重新洗牌,就必须把这个案子做成大案、重案、铁案,凡涉案者,都要一查到底,从严处治!作为清水衙门国家统计局的管带,邱晓华不幸地成为胡锦涛利用社保案整肃上海帮的牺牲品。

胡哥舞剑,意在沛公。胡锦涛搬倒陈良宇的真实目的,是敲山震虎,做给黄菊看的。但是出人意料的是,人算不如天算,病入膏肓的黄菊,自废武功,主动退场,这让胡锦涛利用社保案才打出去的重拳,有些不知道该如何收手。

陈良宇至今没有定案,以至胡哥还不得不还称他为“同志”。邱晓华虽然涉案,但是罪行绝对不会比陈良宇严重。既然陈良宇至今都无法因社保案定罪,对邱晓华网开一面就显得更加顺理成章。然而,上海社保案,也叫胡锦涛泼水难收。如果此案因为黄菊的自废武功而不了了之,胡锦涛未来将会在政治上处于十分被动的位置。在两难选择中,用重婚而不是包养情妇,给邱晓华定罪,就成为一步政治上的妙棋:包养情妇最多算生活腐化,但重婚则触犯了中国法律。无论今后社保案如何结束,仅凭这一条,就足以让邱晓华现在就锒铛入狱!邱晓华这时被定罪,给那些至今仍为陈良宇开脱的势力,送去一个明确的警告。胡哥,你够狠。

除了政治上的原因之外,邱晓华自身的经历,也是被定为重婚的主要原因。邱晓华青年得志,才智过人。但他又是一个观念相当保守的人,骨子里头深受“学而优则仕、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等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邱晓华读书,就是为了出人头地,光宗耀祖。古往今来流传下来有关才子佳人的美丽故事,美好的结局,都是要等到才子考上状元了,才会和有情人终成眷属。所谓“金榜题名时,洞房花烛夜”。当邱晓华官场得意,平步青云的时候,书中的“颜如玉”也随之而来,邱晓华遇到了他今生婚姻之外的红颜知己,邱晓华在这件事上变得拿得起,放不下。特别是当两人有了孩子以后,他开始把她当成了生命中的一部分,她也成为他光宗耀祖的平台,心甘情愿地做了他的二奶。

邱晓华的原配,也是他那个时期的大学生,和当时许多知识分子家庭一样,夫妻俩有各自的事业。他的婚姻并不幸福,妻子由于身体有病,一直无法要孩子。这对于传统观念极重的邱晓华,是一个很沉重的打击。

那边有一位问了:既然邱晓华和二奶连孩子都有了,为什么不跟原配离婚?问这话的,就是不了解邱晓华了。身处官场的邱晓华,从来就没有打算让家里的红旗倒下,因为这样做代价太大,会败坏他的名声,影响他的仕途。结果邱晓华只好做空中飞人,周旋于两个家庭之间。他也开始做最坏的准备,打算把红颜和孩子送到国外……

大多数贪官包养情妇是为了玩弄女性,炫耀权力,狗熊掰玉米,玩一个扔一个。在这一点上,邱晓华和他们是很不同的,他对两个女人都是认真的,这种认真让他活得很沉重,并最终为此付出了悲惨的代价。要是搁在允许包二奶的乾隆爷那会儿,邱晓华绝对算一位忠孝两全的道德楷模,可惜生不逢时啊。

才智过人、又红又专的邱晓华,没有显赫的家庭背景,由一介平民,通过勤奋努力坐到正部级的高位,实属来之不易。但是说到底,邱晓华还是个书呆子。最后戴个“重婚”的帽子,栽倒官场,的确令人惋惜。中国的官场,是也不好混了!  

附:邱晓华简历

邱晓华,男,汉族,1958年1月出生,福建宁化人。经济学博士。198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高级统计师。

□1976年 高中毕业后到农村插队务农。

□1978年3月 考进厦门大学经济系。

□1982年2月 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国家统计局工作,历任国家统计局综合司副处长、处长、副司长,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兼新闻发言人。

□1996-1997年 在美国斯坦福大学亚太研究中心做高级访问学者。

□1997年 任第八届全国青联委员、常委。

□1998年 考入北京师范大学攻读国际金融博士学位。

□1998年9月 到安徽省任省长助理。

□1999年9月 任国家统计局副局长。

□2003年7月 任国家统计局党组副书记。

□2005年11月 任国家统计局党组书记。

□2006年3月 任国家统计局局长。

邱晓华言论

驳斥“中国数据虚假论”

美国匹兹堡大学的经济学教授劳斯基认为,中国内地实际国内生产总值成长24.7%,但能源消耗量却负成长12.8%。虽然官方的经济增长数字可观,但造就的工作机会和物价增长却有限。据此怀疑中国内地统计数字的准确性。

邱晓华:“所有批评中国统计数据的这些作者所写的一些东西,他们的逻辑和他们的方法,甚至是他们论证的一些论据都是错误的。一个国家在经济发展中,由于技术的变化,由于结构的变化,经济和能源消费的关系会出现不同的走向。”至于原因,邱晓华解释道:“在最近这四年,中国由于技术水平的提高,产业结构的变化,中国GDP的能源消耗平均每年下降的幅度在5%。这说明通过节约能源的使用也能够推动经济的增长。”

为宏观调控“正名”

一些人士对2004年我国宏观调控的紧缩展开争论。

邱晓华:“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一样将伴随着经济发展的全过程,所不同的是,不同时期、不同的阶段宏观调控有不同的重点、有不同的政策取向、有不同的力度而已。”同时他还补充,“宏观调控作为政府干预经济的总称,既有紧缩的一面,也有扩张的一面。眼下正在进行的宏观调控也不是单纯的紧缩,也有松的一面,对农业、对煤电油运是支持的、是鼓励的、是加大投入力度的。反过来,对那些高污染、高消耗、盲目扩张的确是紧缩控制的。那种认为宏观调控就意味着紧缩,就意味着控制的认识是不全面的。”

   0


热门专题
1
川普
6
以哈战争
11
李克强
2
俄乌战争
7
巴黎奥运
12
中国爆雷
3
中美冷战
8
三中全会
13
李尚福出事
4
万维专栏
9
中共两会
14
秦刚失踪
5
美国大选
10
台湾大选
15
火箭军悬案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