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中国瞭望 > 正文  

“中国制造”面临大危机 各国纷纷说“不”

www.creaders.net | 2007-07-14 11:00:24  万维读者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万维读者网记者燕鸣综合报道:中国民众无可奈何又不得不习以为常的食品安全及用品质量问题,终于“内销转出口”,料不及就引发了全球“中国制造”的危机。

    中国出口产品中,宠物食品、问题水产品、含铅油漆等一系列产品安全问题,已经在海外市场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世界一片惊呼:“中国产品信不过!”西方媒体迅速构建了“中国产品质量问题”的议题,国外消费者对中国产品的怀疑已经不再具体到牙膏或是某一项、某一类产品,“中国制造”这四个字已经不再简单地意味着廉价,现在更包含着危险、有毒、质量不过关的暗示。

    中国“入口物”遭世界关注和抵制
 
    据德国之声记者平心报道,约半年时间来,中国药物、牙膏、水产品等分别出问题,被多国“拒签”,涉及的还有动物药品、动物饲料等。这么多东西,有一个共同点,即都是进入口内的,无论是人之口还是动物之口,因此暂名之为“入口物”。中国“入口物”的世界局势目前相当不妙,中国于是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实,此事又岂止涉及中国境外的世界,对中国国内来说也是一个大问题。

    事情仿佛是从去年巴拿马事件开始的:一种咳嗽药导致83人死亡。据查,这是由于其中用了产自中国的有毒助剂。几个月来,这类风波似乎就没有中断过。在牙膏那里达到了新的高峰。中国产的牙膏有许多含有过量的“溶剂”,即二甘醇。

    6月,美国当局在4个州发现了近100万支含二甘醇的牙膏,盗用了名牌Colgate-Palmolive。上面印的产地是南非。然而该公司在南非并没有工厂。据有关当局查明,这些牙膏的真正产地是中国。7月10日,西班牙当局没收了市场上一批含二甘醇的牙膏;意大利当局日前也采取了市场没收措施;英国当局也发现了以“Sensodyne”品名伪造的牙膏,这些牙膏主要在跳蚤市场上销售。当局怀疑这些牙膏的出处同样是中国。加拿大温哥华太阳报日前报导说:“从有毒牙膏到含铅油漆到污染的宠物食品,中国变成了加拿大最大的有毒源头。”

    又岂止是牙膏。水产品、动物饲料、动物药品等许多都进入了一些国家的黑名单。一夜之间,中国“入口物”成了普遍遭受质疑之物了。

    美国对“中国制造”的忧虑

    据BBC驻华盛顿记者劳拉·斯巴克报道,美国进口的中国产品与日俱增,去年进口额高达2880亿美元,几乎是五年前的三倍。“中国制造”充斥着美国的超市,但美国消费者越来越对中国产品不放心了。

    宠物食品、牙膏、轮胎、海鲜、玩具等等中国制造的产品都在美国出了问题,尽管至今还没有造成美国人死亡,但存在的风险暴露无遗。

    星期二(7月10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原局长郑筱萸以受贿罪、玩忽职守罪被执行死刑,这表明北京急于证明将严肃对待食品药品安全问题。但是,中国产品在全球扩张的同时,其全国范围内的管理机制并没有得到相应地发展。中国当局说,他们正采取措施加强对安全标准的监督,但要赶上西方尚需时日。

    当然,中国并非是唯一在美国消费品市场上出现问题的国家。去年,美国本土生产的菠菜就受到大肠杆菌的污染,导致一名妇女死亡,200多人生病;美国还禁止从墨西哥进口的受沙门氏菌污染的哈密瓜。但不同之处在于:中国产品出现问题的频率要高。

    负责监督为食品类进口产品安全的美国消费者产品安全委员会说,美国消费者对中国产品安全日益担忧。
   
    美国消费者产品安全委员会与中国展开合作,派遣检查人员赴北京、上海以及主要制造地区进行检查。该委员会的一名发言人说:“首先要做的就是要中方人员了解美国的安全标准,目的就是要尽量减少中国制造产品的召回率。”
 
    从去年10月至今,美国消费者产品安全委员会召回的产品中,60%的都与中国产品有关。

    各国纷纷对中国产品说“不”

    据德国之声报道,美国、日本和许多国家采取了禁止中国牙膏进口的措施。马来西亚卫生部6月底禁止了14种含二甘醇的中国牙膏进口。

    美国最近禁止了包括养殖虾等5类中国产品进入。据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最新报告,去年7月至今年6月,该管理局拒绝了中国1368件食品货柜入境,据所有被禁入境食品涉及国家的第3位,其中有从中国进口的海鲜类391次。如果连同该管理局查验的所有产品,包括药品、化妆品、动物药品、电子仪器等,中国被拒货柜共2723件,居于首位。据美国统计,去年美国从中国进口了价值19亿的海鲜,8亿美元的果蔬和果汁。

    美国商务部长古铁雷斯周四称:“我们已经告诉中国人现在就要行动,这是必须非常严肃对待的事情。”他指的是对美出口商品的安全性问题。美国参议员德宾提出的议院要求对所有外国食品征收每项最多20美元的费用,用于让食品药品管理局扩大检查范围。

    前几天有报导说,美国打算推出一种写着“非中国制造”的标签,放在商场里的商品上。如果真这样做了,问题自然就更闹大了。

    温哥华太阳报称,自2005年来有超过400种中国产品被召回,包括150种玩具,73种家庭用品,53种婴儿用品。1281宗消费品召回中61%的来源国可认定是中国。

    德国最近倒是罕有听说这方面的动静。但德国常年对中国食品等是抽查的,如酱油、茶叶(含农药)等被查没禁入的事件经常发生,只是没有那么集中。

    食品安全危机让中国内外交困

    美联社报道说:媒体星期一援引中国一位负责食品安全的高级官员的话说,中国的食品安全危机不但损害了中国产品在国际上的声誉,而且有可能影响中国国内的社会稳定。

    据报道,中国食品药品监管局食品安全协调司司长孙咸泽近日在北京举行的全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工作座谈会上说,中国正处于食品安全风险高发期和矛盾凸显期,食品安全整治任务相当艰巨。他强调指出,中国食品安全事故或事件的发生,不但影响整个产业的健康发展,还可能影响地方经济和社会稳定。

    美国之音记者东方报道,中国食品安全事件最近几年频频发生,其中比较大的有:用致癌物质苏丹红喂鸭子生产的红心鸭蛋事件;多宝鱼含致癌物的事件;劣质婴儿奶粉导致大头宝宝的事件;至于假烟,假酒,注水猪肉,墨汁和颜料染黑木耳等现象,更是屡见不鲜。

    中国很多互联网的论坛上,流传着这么一段讽刺时政的短文,用黑色幽默笔法,形象地表达了普通中国老百姓面对食品安全危机时的无奈。这篇讽刺短文的题目是《中国人民幸福的一天》。文章说:“ 早上醒来,先用二甘醇严重超标的牙膏刷牙,再用发臭的蓝藻水洗脸,给儿子冲一瓶碘超标的奶粉,自己喝杯黑作坊的豆浆,吃几个硫磺熏白了的馒头,夹点臭水池子里腌的榨菜,包里放个05年生产的粽子。下午给朋友打电话,就听见她哭哭啼啼,大约是炒股炒赔了。约她出来到新开的菜馆吃顿地沟油炒的菜,来一盘避孕药催大的香辣鳝鱼,再来一盘臭水沟捞来的麻辣龙虾......”

    危机处理 攘外安内

    新加坡海峡时报就中国食品危机发表文章《中国的食品安全危机正威胁着所有国人的健康,也在考验着中国人的智慧》。

    新加坡海峡时报报道说,在中国国内出现食品安全危机的事件之后,中国有关主管部门的做法仅仅限于转发一纸通知。联系到近几年中国国内食品危机事件此起彼伏,这种官样文章,到底能够起多大的实效,令人质疑。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一些地方行政部门在接到中央部门通知后所采取的一些做法。

    《新加坡海峡时报》报道说:“有的地方的副市长带头吃咸鸭蛋,以示这样的食品是安全的。还有的地方媒体还刊登一些专家的话或访谈,声称食物中发现的致癌、有毒物量太小,不足于让人生病患癌和中毒等等。 ”

    这次南美出现中国毒牙膏和咳嗽糖浆事件造成多人死亡的惨剧之后,美国,欧盟,澳大利亚,日本,新加坡等国都先后加入了抵制中国毒牙膏的行列。而中国通过国家控制的新闻媒体进行危机后处理,再次宣传“虽然有毒,但是少用无害”论。

    新华社六月二号的一篇报道首先告诉中国民众说,美国扣押了中国出口的牙膏。报道说:“据了解,6月1日,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发布进口警报称,从中国的牙膏中检出了最高含4%的二甘醇,并警告消费者不要使用中国制造的牙膏。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已对中国的牙膏采取了扣留措施。”

    那么,中国政府有关部门面对这个问题,显然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全面召回和销毁国内市场上的有问题牙膏,以人为本,以人的生命健康为最终的出发点,保障中国人民的生存权。另一个选择是轻描淡写,转嫁危机。虽然承认有毒,但是告诉老百姓说,少用一点“二甘醇”没有关系。另外,这个事件还可以上升到国际政治的高度,提高到极端民族主义和民族尊严的层面,把这个事件说成是一小撮海外反华势力试图妖魔化中国的又一阴谋。

    毒少无害论发出错误信号

    海峡时报认为中国政府官员的“有毒物质少吃无害”也就是中国民间流行的“不干不净,吃了没病”的观点,会“成为造假者的护身符和灵感”,从而在国际上成为笑柄。

    新加坡《海峡时报》报道说,当中国专家在解释食品中所含的致癌物量少,不足以危害健康之时,曾经用苏丹红毒鸭蛋作为例子。中国食品卫生专家声称,对一个体重60公斤的成人来说,只有每天食用1200多个涉红鸭蛋,才有可能达到诱发动物肿瘤的剂量。《海峡时报》担心,这种说法,“会不会又给造假者传递了这样的信息:只要吃不死人或短期内不让人致癌生病,含有毒物、致癌物的食品就可以大量制造和大行其道? ”

    有的评论认为,中国食品危机频频发生,是中国计划经济向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改革过渡的必由之路。一些专家分析说,西方资本主义在进行原始积累的时候,也出现过类似问题。

    农民的反社会报复

    也有的评论家从社会学的角度上分析,认为这是中国社会阶层出现不和谐的贫富分化现象,一些在改革中处于弱势群体的农民阶层用不安全的食品对城里的一些先富起来的人进行反社会的报复。一些社会学者分析说,这种现象,是社会阶层之间出现“断裂”的表征之一,同时又是城乡“断裂”的又一最新变种。

    不过,这些分析,显然不足以解释为何中国城乡都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有毒食品,如打了剧毒农药的青菜、用砒霜浸泡的火腿、用福马林发过的海鲜、添加光亮剂的粉丝、加入洗衣粉的油条等等。

    造假者死于假货

    新加坡海峡时报认为,因种种社会不公平而产生的“报复”心理和行为推及到众多的无辜者头上,那就不仅没有是非黑白,也丢失了“冤有头债有主”的法的要义,更何况这种行为最终会让造假者陷入轮回的灾难中。

    海峡时报举了一个例子非常令人深思。生产有毒红心鸭蛋的人自己当然不会吃这种有毒的鸭蛋,而是要卖给别人。但是他开运输车前往城里送有毒红心鸭蛋的路上,却正好因为这辆车使用了不法厂商生产的假冒伪劣的刹车片和劣质轮胎而导致车毁人亡的车祸,这种恶恶相报的循环,这种个人多赚一点钱的小智慧导致整个社会公德心的沦丧,不是令人深省吗?

    一个贪官倒下去 更多贪官冒出来

    与此同时,中国政府也作出某些姿态,向全世界表明,中国开始重视食品安全和药品安全。美联社报道说,在北京举行的全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工作座谈会上,与会官员还被警告说,要汲取这个单位的前老板,中国食品药品监管局局长郑筱萸的教训。郑筱萸因为腐败和贪污受贿而被判处死刑。

    美联社报道说,郑筱萸被判死刑对中国官员来说,判得出乎意外地重。据报道,中国每年处决死刑犯人的人数超过世界上所有其他国家的总和。在郑筱萸收贿受贿的案情还有很多不明的情况下,在郑筱萸的律师援引中共其他高级官员贪污受贿的数目远远超过郑筱萸,而没有被判死刑的情况下,在海内外观察家纷纷预测郑筱萸是否会被执行死刑的决定会在今秋十七大之前作出的时候,中国官方媒体突然宣布了郑筱萸的上诉被驳回,死刑已经执行的消息。海外媒体分析说,郑筱萸的死刑表明中国领导人决心面对并且解决这个国家食品安全纪录不佳的局面。

    除了中国国家药监局前局长郑筱萸被判死刑之外,中国国家药监局的另一名高级官员,原药品注册司长曹文庄于上周末,以受贿罪于7月6日星期五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并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中国食品安全问题已经引起中国民众对生产厂商的强烈愤慨和谴责,对社会道德的怀疑和失望:“要利润还是要良知?”“要钱还是要命?”整个社会的诚信机制面临被摧垮的危机。

    一些中国观察家分析说,的确,这些缺德的生产商、经销商是罪魁祸首,应当予以重惩。然而,罚了一个还有一千,关了一家还会陆陆续续冒出新的来。杀了一个郑筱萸,还有更多的贪官冒出来。赔本的买卖没人做,砍头的生意有人做,就是这个道理。只要有高额利欲,会不断有“敢死者”加入这个行列。看来,事后严惩对根本解决问题是无济于事的。

    美国立体监管 真正以人为本

    在这方面,美国的经验值得借鉴。首先美国有一个覆盖全国的从政府到民间的立体监管网络。在美国,负责食品安全管理的机构有3个:联邦政府的食品和药品管理局、美国农业部和美国国家环境保护机构。如果食品不符合安全标准,就不允许上市销售。美国政府经常派员对食品加工厂,饭店等进行突然袭击式的检查,一旦发现问题,立即要求停产整顿。在美国当地报纸上,经常能够发现某某餐馆因为出现卫生检查不合格的现象而被迫关门直到作出符合规定的改正才能重新开业的新闻。

    另外,美国从事食品生产、加工与销售的企业,受到严格的管理和监督。如美国最近发现生菠菜上大肠杆菌超标,立刻成为轰动全国的大新闻。电视台连篇累牍地报道,全国的商店商场立即将这些菠菜拿下货架销毁。出了问题。政府,媒体,商店考虑的首先是消费者的安全,其次才是商业利益,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和“民以食为天”。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民间的消费者保护团体也是美国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力量。这次抵制中国的毒牙膏,劣质轮胎,有毒的动物饲料等,媒体和美国消费者权益组织等非政府组织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0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更多>>
1 胡春华一直遭围剿 传胡锦涛硬顶死保
2 新规敲定!中国制汽车几乎被全面禁止
3 王小洪最新讲话 调门也变了
4 离婚25年 李连杰与前妻黄秋燕在北京重逢
5 处境凶险 习已六神无主
热门专题
1
洛杉矶大火
6
叙利亚
11
三中全会
2
川普
7
苗华被抓
12
中共两会
3
俄乌战争
8
美国大选
13
台湾大选
4
中美冷战
9
以哈战争
14
李克强
5
万维专栏
10
巴黎奥运
15
中国爆雷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