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口不仅稠密,两性比例失衡问题更趋严重。统计处推算,到2036年,全港人口将增至857万,较去年的686万增加接近170万;由于大量持单程证及外籍家庭佣工女性不断涌入,加上越来越多本港男性长期到内地工作,两性失衡问题将极为严重,至2036年估计每10名女性只会相对7名男性。但有学者表示,统计处公布的是推算数字,不代表男女比率真的会失衡得如此严重。
1996年以前,香港一直男多女少,及至1996年已转为1比1,但在往后10年,男性比率已急跌至912名相对于1,000名女性。统计处昨日发表的《人口推算》指出,2036年的男性比率已进一步下跌至709名相对于1,000名女性,当中尤以25至44岁组别的失衡最严重。统计处处长冯兴宏解释,这是受到两个因素影响:外籍家庭佣工大多属年轻女性,持单程证从内地移居香港的人士中相当部分是港人的内地妻子。
10年来男性比率急跌
然而,即使在扣除外籍家庭佣工的因素后,男性比率亦由2006年的971名相对于1,000名女性,下降至2036年的763名相对。「我们试试再撇除每天150名持单程证来港人士,男性比率会大大提高。但即使计算这个因素,在2036年亦只有880名男性相对于女性的1,000名。」冯兴宏说。
若按照自然出生规律,男女的比率为106比100,男多于女,为何在撇除上述两个因素后,香港仍存在着女多男少的问题?冯兴宏解释,这是与近年越来越多港男到内地发展事业有关,「1988年只有约5万名长时间在内地工作的本港人口,但到了2005年已急增至逾23万,这数字将会继续上升。」
28000港男内地结婚
《人口推算》又指,2006年有逾28,000名香港男性与内地女性结婚,自03后逐年增多;香港女性也愈来愈多与内地男士结婚,数字更由03年的逾2,400名倍增至去年的6,483名。浸会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邵一鸣认为,推算数字并不代表男女比率真的严重失衡。「我们在接收内地人士的时候,当中大部分是港人的配偶,因此令女性增加,如果以论婚年龄来计算,男女比例不太倾斜得厉害。」 (记者 聂晓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