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中国瞭望 > 正文  

(图)杨振宁:中国30年追上欧洲400年成就

www.creaders.net | 2007-10-25 21:02:40  中评社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中文大学昨邀请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杨振宁与百多名大学及中学生分享。

“嫦娥一号”前日顺利升空,标志着中国的探月工程进入新阶段,举世瞩目。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杨振宁昨天在香港表示,身为中国人,对“嫦娥奔月”感到自豪。他又认为,这是中国“不可思议的成就”,期望在未来20、30年内,中国将有更多的科研成果;相信不久的将来,中国人有望再夺得诺贝尔科学奖项。 

  

文汇报报道,香港全城关注的中国探月计划,随着前日“嫦娥一号”的升空,正式跨出了第一步。享誉国际的物理学家杨振宁,昨出席中文大学庆祝其获得诺贝尔奖50周年的活动时,亦与在座的百多名大学及中学生分享他的喜悦。他表示,身为中国人,对此感到非常骄傲。而“嫦娥一号”升空的时刻,杨振宁亦像不少中国人般一直在看直播。他说:“看见它(嫦娥一号)向上升的那几秒,我感到这很不得了!”
 
  30年追上欧洲400年成就 

  杨振宁形容“嫦娥奔月”成功,是“不可思议的成就”,因为中国在短短的30年内,就追上了欧洲 400年积累下来的科学成就,成就骄人。他说:“我相信在未来的20、30年内,中国能做出更多的科研成果。”而在昨日的分享会上,出席的学生都对中国的科研成就显得十分关注。有学生问及对近年中国再没有人获得诺贝尔奖的感受,杨振宁回应时再次强调,深信30年内中国会取得更多科研成就,华人再获诺贝尔科 学奖也是指日可待的事情。 

  会上,杨振宁除分享其求学历程外,亦谈及他获得科研灵感的秘密,就是在“早上刷牙时思考”。 

  而一同出席分享会的199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马丁.佩尔则以自己经历鼓励年轻人投入科研。马丁指出,其父是商人,他自己也认为律师、医生等是比科研更为赚钱的行业,但他对物理的浓厚兴趣,使他最终没有“子承父业”,最后还是决定按喜好从事研究工作。 

  翁帆会场默默支持丈夫 

  杨振宁于1957年获得诺贝尔奖,今年正好是50周年纪念,中大除举办上述的学生分享会外,更特别在昨日将杨振宁捐出的当年的诺贝尔奖章,连同其获奖事迹及相关资料公开展出,吸引不少的人士前往一睹诺贝尔奖章的真貌。
 
  另外,中大昨日也安排杨振宁及马丁主讲两场分别题为“宇称不守恒:1957年的震撼”及“如何培养科技创意”的讲座,吸引了500名学者、政商界人士及学生出席。杨振宁太太翁帆亦在讲座低调露面,静静地坐在一旁支持丈夫。   
   0


热门专题
1
川普
6
苗华被抓
11
中共两会
2
俄乌战争
7
美国大选
12
台湾大选
3
中美冷战
8
以哈战争
13
李克强
4
万维专栏
9
巴黎奥运
14
中国爆雷
5
叙利亚
10
三中全会
15
李尚福出事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