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日本共同社报道,中日两国政府已达成共识,将按出资比例共同开发东海油气田,暂时搁置专属经济区划界问题。如果报道属实,这将是中方大让步的方案,势必对中国政坛和中日关系造成冲击。
日方划界法削中国经济区
根据初步勘探,东海的油气储量达77亿吨,足够中国使用80年,同样缺乏能源的日本,自然垂涎。自2004年10月至去年11月,中日就东海问题举行了十一轮磋商;自2005年5月至今年2月的八次中日战略对话,也每次都纳入东海问题,但谈判进展缓慢。
中日双方最大的分歧在于专属经济区的划界。中方认为应遵循“大陆架自然延伸”原则,分界线应在冲绳海槽一带;日方则主张依照双方海岸线对出海域的中间线划界。两种划界法,中国的专属经济区相差约30万平方公里。直至今年4月,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访日,双方才达成“根据互惠原则进行共同开发”的共识。
胡锦涛在东海问题上向日方作出重大让步,难免招致中共党内保守派、解放军鹰派、民间激进反日人士的批评。早前北京同意日本军机运送救灾物资到四川,就因受到内部压力而腰斩,胡锦涛为甚么还要再次冒险?
其实,在中日共同开发东海油气田问题上,中方的谈判底线一直很明确,就是“利益可妥协、领土没商量”。前几年,中日关系紧张,民族情绪激化,主权之争牵制了经济合作的谈判。随着双边关系解冻,东海油气田的谈判才有机会取得突破,而当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相信是胡锦涛、温家宝全力推动的中日和解战略。
利益共享中日关系更紧密
中方在如此重大战略利益上的让步,将改变日本人对中国执着于历史、战争赔偿、日圆贷款的印象,令中日关系因东海利益的共享更趋紧密、更不易受到冲击。可相比拟的是,前总理朱镕基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谈判时顶住国内压力作出让步,由此让中国走上对外开放的不归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