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中国瞭望 > 正文  

韩寒捐衣遭拒,中国慈善缘何如此苛刻?

www.creaders.net | 2008-11-04 11:26:51  SOHU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10月31日,韩寒在博客撰写了一篇《衣不如新,人不如旧》的文章,称自己“不会为灾区捐新衣”。事情起因按照韩寒博客描述的是,他捧着一车九点九成新的衣被去捐给灾区,有关部门说不收,让他去买新衣服捐给灾区人民。“坦率的讲,我没有这个觉悟。”(据《中新网》)

针对自己一车九成新衣捐赠受拒,韩寒怒不可言,奋笔撰文批驳如此“慈善”让人难以接受。认真阅读了这篇新闻,顿觉释然:什么叫慈善?翻阅《辞源》、《辞海》、《现代汉语辞典》,慈善的意思如出一辙:富于同情心。什么叫慈善家?以上工具书中均没有“慈善家”的词条。早些年出版的 《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只有“慈善事业”的词条,释义是:“从同情、怜悯或宗教信仰出发对贫弱者以金钱或物品相助,或者提供其他一些实际援助的社会事业……带有浓重的宗教和迷信,其目的是为了做好事求善报;慈善者通常把慈善事业看作是一种施舍……它只是对少数人的一种暂时的、消极的救济……它的社会效果存有争议。”

综合以上各条,我认为,韩寒一旦有捐出自己一车九成新衣的行动,就足以够得上“慈善”了。然而,真应了那句“热脸蹭个冷屁股”,韩寒的热心捐助并未得到慈善机关(或者文中提到的有关部门)的首肯,竟被对方拒之门外。唯一的理由是“买新的,或者拿钱来!”

日常生活中,我们都有过类似的慈善行为:上学时把自己用过的铅笔、橡皮甚至本子送给需要的同学;生活中,自己家淘汰的电器或者旧衣被送给农村的亲戚或者身边的农民工兄弟等等,其实,大凡接受的人都是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我施舍过别人,同时也接受过别人的施舍,在施舍与被施舍的过程中,我们彼此都享受着人间温情,这不正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吗?

我从小生长在农村,我甚至农村生活的疾苦和至今依然的贫穷。单就穿衣来说,我们城里人淘汰的衣服有时候确实比他们穿在身上的衣服要好不少倍。我曾经看过央视的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就发生在一件旧棉衣的捐赠之后。有心的捐赠者在棉衣中夹带了一封书信,通过这封书信引发了一起求助、救助的感人故事。我想,这样的故事可能不至一件。

既然这边有人捐,那边有所求,可有关部门为什么就不要呢?我想,这就是官僚作风在作怪。他们既想以自己名义为灾区做贡献,又怕麻烦。旧衣服既要整理打包,又要消毒邮寄,而且还没有捐现金光彩。如此一来,对捐助者来说就变成了一种负担。

这次发起的新一轮捐款捐物活动,旧衣服一概不要,真不知道这是募捐还是什么?就好像一个人饿坏了却非鱼翅不吃一样!平时我们自己都舍不得买新衣服,一双皮鞋我穿了多年,一件衣服我至少也会穿三五年,虽然我的收入水平不太低但是谁不知道勤俭过日子?早就把一大包半新半旧的衣服洗的干干净净的准备捐献给灾区,却要求捐新衣服,后来,我只能放弃了。我担心,捐太多的钱出去,又怕被人买成耐克运动鞋做福利了。

什么叫慈善?什么叫捐助?我想中国人的爱心是有度的,也是有限的,如果一味地要求捐现金,捐新衣,我想,就算是比尔盖茨也有捐得一干二净的时候,最终的结果只能像韩寒说的那样:一千个人伸手,最终淘汰得只剩五十人凑数了。

支持韩寒!中国慈善,真的需要重新定义了!

 

   0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更多>>
1 马斯克总算露出了真面目
2 莫斯科发生令人震惊事件
3 失算!习近平这下懵了
4 胡德华猝逝 当年这样评价小学生
5 北京突然出手 考验川普的时刻来了
热门专题
1
何卫东
6
中共两会
11
苗华被抓
2
俄乌战争
7
大S
12
美国大选
3
川普
8
中美冷战
13
以哈战争
4
万维专栏
9
洛杉矶大火
14
巴黎奥运
5
AI
10
叙利亚
15
三中全会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