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中国瞭望 > 正文  

温家宝三访河北偏桥村 村里开发总理农家菜

www.creaders.net | 2010-03-29 00:58:04  瞭望东方周刊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总理到过的村庄

  和总理的“三面之缘”被曝光后,有上访无门的外地人找到偏桥,出高价请苏洪喜给总理写信

  虎年新年刚过,偏桥村突然热闹了起来。

  藏在河北省滦平县巴克什营镇101国道旁山坳里的这个小村落,平时静得只能听见车辆卷着寒风疾驰而过的声音,3月22日这天却被挥舞着铲斗的挖掘机和1000多拿着铁锹的人挤得满满当当。村民说,偏桥村从没见过这么大的阵仗。

  一场再造偏桥村的行动正在进行。这支声势浩大的队伍由滦平县、巴克什营镇两级机关工作人员和偏桥村部分村民组成。在滦平县偏桥村造林绿化和水利综合治理工程启动仪式上,专程赶来的河北省林业局局长武国堂难掩激动,号召要“抓住改天换地的、最大的、难得的机遇”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平衡的新滦平。

  仪式过后,人群拿着铁锹,到偏桥村背倚的山上义务植树。村口两棵树间拉着红色条幅:“牢记总理嘱托,建设崭新偏桥”。

  2010年1月30日,临近春节,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第三次到访偏桥村。“第一,把村容村貌搞好,让家家户户更干净些;第二,把土地规划好,利用好;第三,多种树。这样,适当时候就可以发展旅游了。”这是总理留给偏桥村的三条建议。

  这段时间,巴克什营镇上的客运小面的生意明显火了,“去偏桥”成了司机们听得最多的一句话。说这话的有扛着长枪短炮从各地蜂拥而至的记者,更多的是以镇党委书记任组长的“偏桥村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的镇政府干部们。春节一过,“积极贯彻落实温家宝总理视察调研重要指示精神,全力做好偏桥村新农村建设”工作就如火如荼地展开了。

  选村标准:遭灾严重、民风好、不要太大

  准确地说,悬挂红色条幅的这个小村庄叫做南沟门,是偏桥村七个自然村中的一个。太阳快落山的时候,南沟门的黄瓜大棚顶上,村民缓缓放下草帘。一个调皮的小孩子也学那草帘顺着光滑的塑料膜像滑滑梯一样从棚顶滑落。

  这里的民房依山而建,错落杂乱,没什么规划。房子新旧不齐,青砖房是上世纪70年代修的,红砖房是八九十年代建的,也有少数贴着白瓷砖、水泥墙平整的新庭院。多数老房子都有石头砌的半米高左右的围墙。据说现在年轻人已经不会砌这样的石头墙。

  水井随处可见,一般两三户人家共用一口。塑料水管从水井伸出,翻过某家的院墙延伸到邻家院里。

  村里开始飘起炊烟。这里的村民仍有不少烧柴做饭,院子里外、空闲的土地上随处堆着柴禾。有的人家前年冬天砍的柴禾还没烧完,兀自在那里风干着。

  南沟门、偏桥村、西湾、康家沟、柳家沟等七个自然村构成了偏桥村。村子区域面积17220亩,其中有林地面积5359亩,土地面积585亩,而且大多数都不是水浇地,人均只有四分半薄地。

  偏桥村共有349户人家,1204口人。这是一个以农业和外出务工为主的村,其中种植收入不到20%,工资收入约占80%。村民有的选择到北京打工,有的就在滦平附近的矿山干活。在整个滦平县这个村属于中等偏下水平,人均年收入2800元左右。

  这个普通的山村,因为温家宝2000年到2010年10年间的三次访问,被媒体不断聚焦。

  1999年滦平县遭遇旱灾颗粒无收,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温家宝于2000年11月16日前来慰问。“那次去的是柳家沟,”巴克什营镇人大主席叶士德对《瞭望东方周刊》说,当时是镇政府安排的,“遭灾严重、民风好、不要太大”是选择标准。

  温家宝在柳家沟待了不到40分钟,看望了受灾群众,还到地里瞅了瞅小白菜和玉米棒子。

  变化有但是不大

  2005年国庆节,温家宝再访滦平,点名还去柳家沟。“但当时总理乘坐的大巴过不了柳家沟村口的桥洞,”随行的叶士德回忆,总理说,那就去看看“那个村”吧---总理所指的就是南沟门。

  当时,牵着两头羊的苏洪喜正和乡亲们说着“大道戒严了”,就看到有人扛着摄像机,一群人进了村。曾经在2000年作为偏桥村村支书接待过温家宝的苏洪喜“就这么迎上去和总理拉上手了”,并惊喜地发现温总理还记得他姓苏,当过书记。

  苏洪喜说,偏桥村村民对温总理很有感情,最直接的原因是温家宝第二次访问偏桥之前,在当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免征农业税,滦平是受惠县之一。

  在叶士德看来,总理三访偏桥是因为在这里能听到真话。2005年,温家宝就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征求偏桥村村民的意见。苏洪喜说:“行是行,就怕你们办不好。”

  临走时,温家宝说五年后会再到偏桥村来。2009年国庆节,苏洪喜和偏桥村的村民“等了一天”,没等到总理。12月初,苏洪喜致信温总理,希望他再到偏桥村来看看。

  温总理真的来了,他带着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来向村民征求意见。巴克什营镇人大代表白桂华向总理提出“粮食价格还是低,种粮收入上不去,影响农民的积极性”。

  3月5日,白桂华从政府工作报告中听到:“进一步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早籼稻、中晚籼稻、粳稻每50公斤分别提高3元、5元和10元,小麦每50公斤提高3元。”“总理不光采纳了咱的建议,还把提高多少钱都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还有啥可说的。”白桂华一脸高兴。

  尽管很高兴,但是温总理对村子的一句评价---“变化有但是不大”让苏洪喜有点后悔写了那封信。不过离开村子时,总理说“退休后再来看你们”使苏洪喜很受感动,而且这一次他不用担心总理再来的时候村子“变化不大”了。

  突然热闹的村庄

  苏洪喜喜欢独来独往。造林绿化和水利综合治理启动仪式快开始时,他双手背在身后,横抓着一把铁锨,锨柄很光滑,锨面上却沾满了石灰。

  没人跟他打招呼的时候,他就站在人群中,穿着蓝色中山装,戴一顶蓝帽子,古铜色的脸上满是褶子。

  有几个熟识的妇女走过来,拿着铁锨往苏洪喜腿上轻轻一拍,大笑着走过去。苏洪喜咧嘴笑了笑,没言语,倒是人群里有人对这种“轻慢”之举“不满”:“要不是老苏,咱偏桥哪来过这么多人?”

  偏桥村确实吸引了很多人。巴克什营镇金山宾馆门口,手里拿着图纸的人进进出出。宾馆老板告诉本刊记者,这是省里派到偏桥来的工作小组,住了近一个月了。

  2月7日,河北省委常委、组织部长梁滨带领省委调研组来到偏桥村。在当天召开的县乡干部座谈会上,梁滨就加强新农村建设要“抓班子、指路子、出点子、送票子”的提法让参会的一位村干部印象深刻,“这次有可能实打实地干了。”春节过后,省里就派来了工作组。

  除此之外,省林业局、旅游局、交通厅、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农业厅、省委农工部以及承德市发改委、农工委和市林业、水务、环保、农牧等市直部门都到过偏桥村,就落实温家宝指示精神进行专题调研。

  “总理10年来偏桥三次,我也来了三次,只不过是一个月三次。”一位省林业局工作人员打趣说。

  县直各部门围绕偏桥村制定发展规划。县水务局计划在2010年5月入汛前投资700多万元进行河道整治,以保证偏桥及该村300多亩耕地安全度汛;投资100多万元建人畜饮水工程,解决偏桥村的饮水问题。

  环保局准备利用三年时间,从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畜禽养殖污染治理、饮用水源保护等方面上报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争取“以奖促治”专项治理资金。

  林业局启动了10万亩造林工程。其中,偏桥村造林绿化工程计划投资1963万元,规划总造林绿化面积6855亩,这又包括山体绿化6085亩,新建果园770亩。工程完工后,偏桥村森林覆盖率可以提高至75%以上,果树改造后每亩产值增加2000元。

  从正月初五开始,巴克什营镇领导班子就把镇政府搬到了偏桥现场办公。3月21日这天,滦平县委副书记常金超进村了解环境卫生整治力度,他开玩笑说自己“现在已经当村长使了”。

  目前整个偏桥村的发展规划已由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交由省城乡规划设计院免费编制,初步方案将于3月底出台。

  3月20日这天,原本在附近古城川村办公的便民警务室也“搬家”到了偏桥村,“现在偏桥比较敏感。”古城川村的村民对此表示理解。偏桥村党支部书记宋国兴说,此举有利于做群众工作,及时解决纠纷,化解矛盾。

  看到省市县镇各级的干部在村里进进出出,蹲在地上,随手在路边的土堆里捡起根细铁丝拧着玩儿的苏洪喜寻思着:“偏桥这回应该能大变样”。

  “总理农家菜”将成品牌

  苏洪喜现在是远近闻名的“大红人”了,经常有上访无门的外地人找到偏桥出高价请他给总理写信。

  在不用接待各路领导、记者和访民,不用参加座谈会,不用带着村民外出参观学习的时候,苏洪喜一般都会待在五儿子的小院里。在这里,他曾经和总理“共商国是”,一起吃白菜猪肉炖粉条。

  如今这个小院正式挂牌命名为“总理到过的农家院”。堂屋里,当天总理和村民代表座谈时背后的那幅“好运来”年画被三次总理访问偏桥村的一组照片取代,有黑白的,有彩色的。2005年温家宝和苏洪喜坐在苏家老院里,温家宝穿着白衬衫、蓝色夹克,苏洪喜穿着军绿色拉链夹克,背后是金黄色的玉米棒子。五年后再见面时,苏洪喜的第一感觉是“总理老了”。

  巴克什营镇文化旅游部门的工作人员正在指挥建筑工人进进出出,改造这座农家院:油漆已经斑驳褪色的木门都要拆掉,在院子里新起一间小屋,作为接待农家乐游客的餐厅,在院外将规划出一片空地作为小型停车场。

  现在,偏桥村已经被河北省旅游局定为“乡村游”重点开发村,苏洪喜与同村的另外9户居民被确定为乡村旅游示范户。偏桥村作为今年重点打造的乡村游景区,已被纳入承德—偏桥—坝上草原、金山岭长城—偏桥的承德市热点旅游线路中。

  滦平县县长关继高在接受承德电台采访时说:“偏桥村将成为以乡村旅游为主导产业的新农村建设典型。”

  按照滦平县政府的规划,偏桥村未来将打造特色农家客栈;以温总理第三次考察偏桥村时所用午餐为招牌菜,创立“总理农家菜”餐饮品牌;并以当地出产的有机瓜果蔬菜、时令野菜、散养柴鸡、家养猪等为原材料,创立“偏桥菜”乡村特色餐饮系列;引导农户以市场为导向、调整农业产品结构,建立三五处以野菜、农产品等为特色的有机农业采摘园;在适宜区域挖建池塘,进行捕鱼、垂钓活动,构建集采摘、休闲、健身、娱乐为一体的乡村休闲基地。

  滦平县的补贴都倾斜到偏桥来了

  以乡村旅游为主导,偏桥村的农业产业结构将进一步调整。本刊记者从滦平县水务局了解到,即将启动的潮河上游支流河道整治工程,除了可以保护偏桥村及 300多亩耕地的安全度汛,还能新增可用耕地200余亩。加上该村原有的585亩耕地,偏桥村将利用近800亩耕地发展食用菌大棚和日光温室等设施农业。

  在苏洪喜家的黄瓜大棚里,老苏说,前两年村里就上了23个日光大棚,每棚占地一亩多,但是“黄瓜卖不上价”成了大棚种植户的闹心事。

  1月30日,在参加座谈会时,村民张保林也向温家宝提出了这一问题:“黄瓜卖不上价,农资价格不断上涨,种黄瓜的收入还赶不上打小工的收入。”

  苏洪喜说,偏桥村的大棚种植业还没形成规模,产销连接不畅,种植户之间缺乏合作,都是蔬菜卖不上价的原因。“去邻村收菜的车路过偏桥,人家答应顺便把俺们这一二十箱黄瓜拉上,却把价格压到1.2元一斤,卖不卖随便。”

  为解决这个问题,偏桥村蔬菜服务合作社已经成立,产业规划、技术指导、销路推广一条龙。“这绝对是个好事。”老苏绞着系在钥匙上的红布条,抹了抹额头上的汗说。

  或许是回答了太多遍对总理三访偏桥的感受之类的问题,偏桥村的村民对媒体由最初的新鲜---有人来村拍电影了---变得习以为常。比起村里当下正在发生的,有的村民更愿意跟本刊记者讨论红衫军冲击泰国政府和“一场地震就毁了一个国家”这样的国际热点。

  偏桥村村民对政府工作报告和总理答中外记者问的熟悉程度也肯定比别村村民高。“公平和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一位81岁的老大爷耳聪目明,随口就能说出温总理答记者问时说过的这句话。

  对于村里如今的繁忙热闹景象,老人开玩笑说:“整个滦平县的补贴都倾斜到偏桥来了。”

  形势一片大好,但苏洪喜还是有点担心。2005年总理视察时曾提到要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我们村第二年就在通电的地方安上了水泵,地里安上了喷灌,但一直都没有投入使用。”

  邻村古城川村村民也证实了这点:“没经过论证,喷灌所需的电费老百姓根本交不起。”

  由于没有很好利用水利设施,2009年承德60年一遇的大旱时偏桥村粮食减产一半。

  “就怕像《沙家浜》阿庆嫂讲话,人一走茶就凉。”苏洪喜说。

  “总理来了三回,为什么变化不大,我觉得就是没引起政府足够的重视。”老苏说得很真诚,完全没注意到旁边镇政府工作人员的脸上起了变化。

  村民如今各有各的想法。有人希望政府能出钱出力把自家房子翻新;有的主动自己翻盖房子---那是希望新民居计划出台后如果要旧村改造,新房能获得更多的拆迁补贴;还有人在担心:“如果搬上楼了,谁给我交取暖费?我的锄镰镐锨放在哪里?”

  还是那位81岁的老大爷看得通透:“建设崭新偏桥,关键还是在思想,政府不办实事,老百姓没有动力,就是总理把银行搬来也没用。”

  “等树种好了,农民收入增加了,我再给总理写信报告这个喜讯。”植树这天,因为有点小结巴,苏洪喜对着电视台的摄影机把这段话说了三遍。3月5日,听完政府工作报告,他有过类似的表达:“如果还是老和尚戴帽子,平平塌塌,我就再不给总理写信了。”

  看到闪光灯闪乏了,苏洪喜拿铁锨当拐棍,拄着下山了,他说该回家做饭了。

   0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更多>>
1 人民币突然跳水 发生了什么
2 黑天鹅突袭 北京守不住了
3 不可思议 “习近平”消失!
4 暴跌第一城,从4.5万每平跌到1.3万每平
5 中国经济有多糟? 仅这一项 每户损失6万
热门专题
1
川普
6
苗华被抓
11
中共两会
2
俄乌战争
7
美国大选
12
台湾大选
3
中美冷战
8
以哈战争
13
李克强
4
万维专栏
9
巴黎奥运
14
中国爆雷
5
叙利亚
10
三中全会
15
李尚福出事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