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中国瞭望 > 正文  

(图文)中国摆出拼命的架势 美国开始软了

www.creaders.net | 2010-08-14 08:59:17  万维读者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美国海军作战部部长日前发表讲话说,美国要在亚洲保持强大的海军力量,和区域间的战略盟友一道,维护各方的共同利益,与此同时,他说,美国海军应当和中国海军发展建设性关系(constructive relationship)。

    美国海军作战部部长(Chief of Naval Operations)拉夫海德(Admiral Gary Roughead)在美国环球事务理事会上发表演讲时指出,美国海军是美国作战力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拉夫海德上将说:“我们的关注遍布全球,我们的海军因此也放眼全球。”

    拉夫海德上将说,美国的地缘战略重点在两个地区:一个是西太平洋以及印度洋地区,另外一个就是阿拉伯海湾地区。

    在谈到西太平洋地区的战略形势、尤其是和中国的关系时,他说:“我们应当在这一极其重要的区域内保持强大的海军力量、让区域间的盟友确知我们维护彼此之间共同利益的意愿,与此同时,我认为,我们应当努力和中国海军之间发展建设性关系。”

    拉夫海德上将在就任美国海军作战部部长之前,曾经担任美国太平洋舰队总指挥,过去10多年里,一直和中国海军方面有着一定程度的交往。针对中国近年来的军力发展,他说,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这并不奇怪。“中国和中国的海军现在跨步到世界舞台上,对我个人来说,并不奇怪,也并不是意料之外的。在历史的进程中,可以说是屡见不鲜。”

    拉夫海德上将说,随着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海军力量随之发展是必然的。

    拉夫海德上将在同一讲话中表示,美国若要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地区构建一个有利的安全防卫环境,就必须保持一个强大的海军。

    美国海军作战部长拉夫黑德日前表示,应当努力与中国海军之间发展建设性关系。有海外和中国专家认为,他的表态意味深长。

    拉夫黑德在美国环球事务理事会上发表演讲时说,作为美国作战力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美国海军放眼全球,其关注遍布世界。

    他指出,西太平洋和印度洋地区为美国地缘战略的两个重点所在;美国应当在西太平洋这一“极其重要”的区域保持强大的海军力量,让区域间的盟友确知美国维护彼此间共同利益的意愿;同时应当努力和中国海军之间发展建设性关系。

    加拿大中、英、日三文版《汉和防务评论月刊》总编辑平可夫接受美国之音记者采访时表示,拉夫黑德在美中海上关系紧绷之时提议发展关系,旨在平息黄海上掀起的汹涌波涛,也符合美国自今年初开始便提出要恢复两国军事接触的意愿。美国不希望误判中国军方的真实意图。

    平可夫说:“美方此时提出这一看法在于消除中国对美国海军黄海军演的系列顾虑。不过,美国五角大楼的对华基本战略多年来并没有太大变化:遏制的同时是对话;对话的同时是遏制,两只拳头缺一不可。”

    美国海军作战部长拉夫黑德在讲话中谈到,美国应当让西太平洋的“盟友”确知“我们维护彼此间共同利益的意愿”。

    平可夫说,中国在黄海演习问题上的高调反应促使美国正在中国门外“收获”更多“盟友”。他说:“‘盟友’需要很新的解释:传统盟友是和美国有双边条约的盟友,比如日本、韩国;至于非传统盟友,我理解美国已经把越南视为准盟友,拉住越南作为遏制中国的手段之一。”

    平可夫表示,美国的敌人北韩也在这场纷争中不仅通过“太极法”转移了矛盾得以全身而退,甚至套近了与美国的关系。

    金正日在袖手旁观美中“两虎相争”的同时,为美籍韩裔少年访问平壤大开绿灯,向美国释放出“投靠”的信号,表达“愿意加入反华同盟的可能性”。相比之下,中国军方却不顾能力差距的客观条件而采取大张旗鼓引火烧身的外交和军事战略。

    拉夫黑德还说,中国海军跨步登上世界舞台“并不奇怪”,也没有“出乎意料”,因为在历史的进程中这是“屡见不鲜”的。

    平可夫说,美国军官作为优秀的外交家往往在字里行间埋下多重涵义。拉夫黑德一来表达对中国军力崛起的赞扬之意,一来则通过“屡见不鲜”来发出警告,提醒中国不妨以前苏联作为一面更大的“镜子”来观察自身。

    位于北京的军事评论员宋晓军对美国之音记者说,作为美国海军利益的重要代表,拉夫黑德虽然不希望美国海军与中国海军完全对立化,但并不会改变他始终力主美国海军走向西太平洋的立场。

    他说:“一方面,拉夫黑德支持美国海军走向南中国海、黄海和东北亚地区,或者说对中国国家海上安全有影响的行动;另一方面,在美国中期选举临近之际,美国海军在以上一带活动的目的是希望能够促使奥巴马政府改变以往削减海军军费的策略。”

    宋晓军说,拉夫黑德97年担任美国海军作战部长以来,一直强调美国海军舰艇数量的底线为313艘; 而08年大选期间,美国海军协会就海军舰队规模咨询奥巴马团队时,获得的答案是280艘,甚至240艘。

    在完成第一阶段美韩军演之后,美国再次宣布,将在下阶段黄海军演中,派航母华盛顿号组成编队参与。最新一期《YaZhouZhouKan》刊文《美航母进黄海,中国怎么办》说,美国要在亚洲与北京“竞争”,正突破传统采用新思维来无形围堵孤立中国。中国在思考做出何种反应之前,必须抓住美国做出这次决定背后的原因。

    文章摘编如下:

  中美关系正在进入新一轮的调整阶段,美韩军演和南海争议只是表面热点。没有人怀疑,目前世界的新格局及两岸关系的和解,给了中美两个大国前所未有的战略合作机遇。

  令人困惑的是,在完成第一阶段美韩军演之后,美国再次宣布,将在下阶段的黄海军演中,派遣核动力航空母舰华盛顿号组成的编队参与,这等于再度让这个话题燃烧。

  北京在思考做出何种反应之前,必须抓住美国做出这次决定背后的原因。美国再度强硬的政策形成逻辑有这样几点:一是奥巴马宣布撤出伊拉克之后,需要迅速扭转美国打了败仗的“军中沮丧”氛围,为此奥巴马也承受军方强硬派的重大压力。要缓解或者疏通这方面的压力,奥巴马肯定会有所作为。除了强化阿富汗军事行动的攻击性之外,有两个地方可供美国逞强,一个就是伊朗问题。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向媒体公开透露,美国确实制定了攻击伊朗的计划,只是目前仍然会以外交手段为主。

  另外一个热点就是在中国沿海区域炫耀武力,形成围堵中国海上崛起的联盟之网。如美国在中国抗议下,放弃之前一贯在黄海有航母参与的军演,无非让军方和盟国产生“美国屈服中国”的印象,这对奥巴马的三军统帅威望和美国的军事威慑力世界第一的形象,会产生严重打击。

  不要忘了,美国年底就要进行国会中期选举,奥巴马在国内经济问题解决无方的情况下,在海外如丧失“军事威慑”主动权,那无疑给政敌攻击成“投降主义”。

  不但要看到美国这次航母进黄海是势在必行,同时还必须看到,美国为了在这个地区与北京“竞争”,正在突破传统,采用新思维,坚定旧盟友,寻找新盟友。

  最大的突破就是美国官方连同英法以及联合国,首次参加广岛的纪念核爆年度活动,这是关系到太平洋战争结束原因,美国使用核武器是否公义的重新评价的重大举动。

  此外,美国与昔日敌人越南的关系也在深化,为检讨对越南解禁,允许向越南输出民用核子技术等。
  
  这些大动作显然是在为美国战略重心全面转移到这个区域奠定基础,用软实力巩固配合硬实力,让美国的太平洋军事战略少了赤裸裸的霸权性,来因应中国在海上的崛起。美国的软姿态也引发日本的仿效,日相菅直人近日发表谈话,对日本在韩国的殖民统治表示道歉,由此进一步强化美日韩三国同盟的基础。

  美国最近的一系列动作可谓来势汹汹,但是透过其高调显示军事力量的现象,反而可以看出其内心的战略虚弱感。

  军事演习是各国军队的正常军事行动,美军单独或与其他国家军队联合进行军事演习也不是头一回。为什么此次美军主导的一系列军事演习引发了人们如此大的关注呢?这里有两个重要原因,一是演习的动因,其次是演习的地点。从表面上看,美韩声称这次在日本海举行的联合军演,是针对朝鲜发出的“强势信号”,希望朝鲜不要再有类似“天安舰”事件的“挑衅行为”。其实,美韩双方对于本次军演各有需求——韩国想以美国强大的军事力量为依托,显示出对于朝鲜的一种优势或压力;美国则想借联合军演之机表达对朝鲜的不满,同时向地区其他国家发出信号:美国依然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依然在东北亚甚至在整个亚洲、亚太地区,有着不可挑战的军事优势。这其中也不乏向中国发出信号的成分。

  “天安舰”事件究竟谁是肇事者,要真正水落石出尚需时日,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讲,美国已经是最大的受益者。它成功地“抓回了日本”、“拉紧了韩国”、“为难了中国”。巩固和加强其在东北亚地区的主导地位,趁机谋取地缘政治红利的目的昭然若揭。

  美韩两国军事演习的地点开始说在黄海,后来又改在日本海。现在美国国防部又宣布下一轮的美韩联合军事演习将在黄海进行,“乔治·华盛顿”号航母将参加演习。潜台词就是,美国决不屈服任何压力,美国想做什么就要做什么,也能做什么,有原则、有决心、有能力。但高调的姿态掩盖不住内心的不自信。如果说要向朝鲜示威,面对一个力量比美国弱小、装备落后,最近又没有重大军事行动的国家,如此“杀鸡用牛刀”说明你有力量吗?如果是向中国示威,那就更错了!新中国历史上什么时候屈服过外来压力,中美两国的军事力量不是没有在战场上较量过。况且中国已不是昔日的中国,也不是谁想吓唬吓唬就能唬住的。派遣包括航母在内的大型作战平台到中国家门口来耀武扬威,不符合两国元首达成的共同努力建设“积极合作全面的中美关系”的共识,在伤害中国人民情感的同时也不利于美国的根本利益。

  让我们放眼更广阔的范围,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的全球金融危机,对国际战略格局形成了空前的冲击,加速了各种战略力量的分化、重组,国际体系面临着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的新的战略洗牌。从大的战略格局看,美国的全球霸权受到动摇。在全球经济霸权、政治霸权、军事霸权三大组成部分中,美国的经济霸权受到重创,政治霸权受到制约,只有军事霸权还一枝独秀。全球霸权能力的失衡有可能导致美国战略冒险的几率增大,正如美国“金融大鳄”乔治·索罗斯2009年10月在匈牙利演讲时说的那样,“为了能有一个和平的世界,美国在新的世界秩序中找到自己适当的位置更为重要。一个已经失去了政治和经济主宰的衰落的超级大国,仍拥有军事上的绝对优势,是一种危险的混合。”

  美国过去十年多以来,特别是小布什任期内,由于发动全球反恐战争,战线过长,手伸得过长,在世界上屡屡受挫。美国发动了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虽然轻易地取得了战场上的军事行动胜利,但在战后重建方面遇到了大麻烦,占用了极大的战略资源,包括政治、经济、军事资源,使美国疲于奔命,整体上显露出一种颓势。因此,在东亚和东北亚地区,美国没有投入更多的精力,影响力逐渐下降。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稳健推进地区合作,赢得了各国的尊重。所以美国感到自己有可能被挤压出亚洲,或者有失去落脚点的危险。另外,中国国力的发展和军事力量的加强,使美国患上了一种战略焦虑症,或者说是一种战略恐慌。中国已经越来越被美国视为它在全球地缘战略筹划中的一个新的聚焦点。其全球布局,包括军事力量布局、外交布局以及联盟战略、经济政策等等,现在慢慢都转向中国,更加关注中国。同时,美国的战略焦虑导致了它的“动作走样”,最近它在东北亚地区动作频频,包括它的兵力向东移(从大西洋向太平洋转移),包括海上作战兵力、航母、战略导弹核潜艇和攻击型核潜艇等,还有一些大型作战飞机移到关岛,移到太平洋方向等等都是因此而引起的。

  为了扭转在这一地区的战略颓势,奥巴马上任之后,高调地喊出要重返亚洲、重返东南亚的主张。美国近来一系列动作实际上都是美国这一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中国的强势发展以及日益扩大的地区影响力,美国政府又搬出了冷战时期基辛格“隔岸平衡手”的策略。当时利用中国的因素制衡苏联,现在则是挑动周边国家与中国“斗争”。希拉里·克林顿在河内关于南海问题的一番话,意在挑起东盟各国与中国的纷争。这样不用美国亲自出马,就会让中国“腹背受敌”、“接应不暇”,哪里还有精力和力量去挑战美国的霸权呢?从这个角度出发,就不难看出美国最近一系列的动作的战略用意。但是时代不一样了,战略格局中力量对比也变了,美国再继续迷恋冷战思维和迷信军事力量,只能导致更大的战略挫折。

   0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更多>>
1 情况越来越糟 习急踩刹车
2 两件大事,突然暂停
3 2000亿家电巨头,失速了
4 妮可基嫚电影情欲爆炸 放映后影院椅子全
5 突然间 北京风向又变了
热门专题
1
洛杉矶大火
6
叙利亚
11
三中全会
2
川普
7
苗华被抓
12
中共两会
3
俄乌战争
8
美国大选
13
台湾大选
4
中美冷战
9
以哈战争
14
李克强
5
万维专栏
10
巴黎奥运
15
中国爆雷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