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中国瞭望 > 正文  

(图文)钓鱼岛波澜真相:美国钓中国这条鱼?

www.creaders.net | 2010-09-05 15:09:24  米尔军情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

用钓鱼岛来激怒中国。对,是激怒中国,不是激怒某一两个人,而是一个国家,是一个国家的民众。这,显然比航母进入黄海更为有效。与航母进入黄海 进行军演相比,用钓鱼岛做文章,中国的怒火更多集中在日本身上。美国人的游戏,并没有从黄海结束,那仅仅是中国东面战线的一次大幕拉开。

日本的所谓西南夺岛演习和离岛国有化,无疑都指向了钓鱼岛。或者黄海还有一些能够自我安慰的理由,毕竟那片海域在名义是公海。从民族感情上,中日问题的敏感度又远远高于中韩。因此,美国的这一步棋更狠,也更准。只要挑起中日矛盾,对中国就会有所牵扯。

关于航母进入黄海这个局是谁布的,或许无法做最终的确认。可是美国的积极毋庸置疑。随之而来的钓鱼岛问题升温,显然是美国一张重要的牌。日本,在美国的战略棋局上要远比韩国显得更有分量。也许日本这次在钓鱼岛问题上显得很积极,但这无法掩盖美国存在的主导性。不是日本在拉美国入局,而是美国在拉日本入局。

日本想要把钓鱼岛真正吞并,有一个必须的条件,那就是中国走向强大的这个进程被决定性地打断。只有一个完全脆弱的中国才有可能彻底丢掉钓鱼岛。在当前中日整体力量对比的条件下,日本显然看不到这个希望。而这个世界上,以不疯狂到使用核武器等互相毁灭的手段为前提,还有可能决定性打断中国走向强大的国家只剩下了美国以及中国自己。就日本的角度来说,如果有选择的话,他当然更应该等待美国对中国动手又或者中国自己犯错。当然,如果能够促成这一点,日本倒是可以冒险一下。

问题就在这里。钓鱼岛的归属,对美国不是决定性的。仅仅凭借钓鱼岛,很难让美国走上与中国全面战争的战场。即便在美国绝对实力大幅领先的今天,与中国爆发一场全面战争所可能带来的后果也是极其惨烈的,是美国作为一个理智的实力体所应该避免的。甚至,用全面战争就钓鱼岛问题威胁中国也是不可能的。这一点,美国自己也很清楚。因此,在钓鱼岛,美国甚至有时候会强调自己偏向于“中立”。若说要让中国相信美国全面战争的威胁,那么这个利益至少应该是整个日本。

因此,摆弄钓鱼岛,并不能给日本带来他所希望的结果。这一点,日本也应该心里有数。毕竟,自己的斤两摆在那儿。钓鱼岛问题,只是美国棋盘上的一颗棋子的一点材料。这一点材料的损失,并不能让这个棋子无法辨认,日本仍然会在棋盘上发挥一样的作用。该是“车、马、炮、卒”就还是“车、马、炮、卒”。

当然,日本是无奈的,棋子是棋手控制的。日本只能按照美国的需求来做这个事情,并尽量争取利益最大化。炒作钓鱼岛问题,会让中日摩擦加剧,这个代价的背后,甚至还有与中国爆发战争和争夺钓鱼岛彻底失败的风险。要知道,一旦战争全面化,中国是拥有摧毁日本本土的能力的。无论美国如何帮忙,日本都不可避免地将陷入火海。在日本承担这么大风险之后,美国松口了,按照日本所希望的,终于表态将钓鱼岛纳入《日美安保条约》。至于这种表态在最后能否成为现实,这个还不得而知。这也是当初日本惊呼美国在钓鱼岛问题上倒退的原因。无形中,给日本施加压力。显然,日本政府理应比媒体更早知道这一点。然后,自然要努力去扭转了。

要说现在的日本面对中国进行战争有几分信心,还真不好说。也许日本民众会有各种判断,可日本政府也会有判断。当前中日力量对比,中国已经在很多方面拥有不对称的优势。核武器、弹道导弹、战略纵深、战争潜力,诸如此类,都是天平上日本所难以抗衡的砝码。这些砝码所带来的直接效果,就是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的实力不足。只有美国的保证,才能让日本真正安心。某些理智的日本人也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否则也不会出现记者逼问美国国务院发言人的景象。大概需要这么一个答案来安定脆弱的内心,求得某种意义上的安宁。事实上,没有日本政府在钓鱼岛问题上的配合,日本记者很难逼得这颗安心的甜枣。难道还真有人相信,凭借所谓的舆论又或者记者的逼问就能够逼迫美国国务院的发言人临时改变国家政策?又或许,记者原本就知道自己能够问出这个结果。双簧嘛,又不是没有见过。

美国来回折腾,也是想用钓鱼岛来钓鱼。这条鱼,自然是中国,甚至是全体中国民众。黄海军演问题,折腾半天,虽然起到了一定作用,但也并不能完全达到目的。既然目的很难达到了,美国半途上有所收敛也不奇怪。可是,美国也并不甘心就这样结束,于是,日本站了出来,用钓鱼岛问题来推波助澜黄海军演风波的效果。只要激化了钓鱼岛问题,就正常理解,中国的精力怕是不得不转向东面。若是中国不能在东面有效地应对各种挑战,绝对压力骤增,最后也难以继续维持现有的以南海方向为矛头的方针。

当前的中国,呈现出一种外部压力内部化的趋势。而这种趋势,美国显然是乐于促成的。这种趋势的可能后果,就是之前提到的中国自己犯错。这种错不是一两个人可能造成的,只能是全体中国人。四面八方的压力扑面而来,中国周边的各种事态层出不穷。中国人的神经被不断地挑动。再加上网络上,传统媒体中,渗透无处不在。以至于,一些哪怕原本正常的外交进退会被强烈指责为无能。一些对既有问题的纠正会被指责为以前不作为。光要求理解,作用已经越来越小了。持续不断的压力会像潮水一样,一波又一波的涌来。

即便再理智的人,也会越来越暴躁,越来越冲动。人是感性生物,无法做到绝对的理智,在大环境下受到影响是必然的,只是迟早的问题。事实上,纯从语言和文字上要求理智,就和治水一般,只是把这种情绪压抑住,并不能彻底解决问题。只有疏导,才是最终的出路。对于人的情绪的来说,疏导就是发泄。发泄的方向,就是坚决地斗争。别国能够对中国施加压制使得外部压力内部化,中国也同样能够通过反制来达到内部压力向外转移的效果。

当然,需要的并不一定是战争。敌对势力也没有对中国发动战争嘛。战争是流血的政治,可也只是政治的一种手段而已。从国家层面上来说,如果动不动就搞战争威胁,那是伊朗和朝鲜的选择,却不应该成为中国的选择。是的,就因为我们更有本钱,凭什么因为头脑发热把所有的本钱砸进去?前人流血牺牲的梦想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是为了让我们用一场悲壮的战争去为梦想划上终止符。哪怕不考虑前人和当代人,也要为后人做一些考虑吧。慈禧太后当年倒是“勇敢”过一回,只不过付出代价的是全体中国人。我们还有更多的手段值得选择。

譬如说,将钓鱼岛设置为旅游的目的地,固定派军舰护航旅游。是的,也许不必要的战争我们需要避免,但海上对峙,并无不可。即便是战争,如果我们的对手选择它,那么我们也没有理由逃避。不害怕战争与热衷战争绝对是两个方向。东海方向,4艘现代级导弹驱逐舰正是海上对峙的利器。真正的海上决战,现代级未必能够发挥想象中的作用。可在其导弹的有效射程之内,现代机绝对是一种重量级的威慑。当发现目标和充足的发射时间都不成为问题,那么“日炙”将发挥最大的作用。这种对峙,恰恰可以遏制战争。这一点,苏联一次次证明过。敌对势力的本钱更多,顾忌更大。

个人的设想中,钓鱼岛问题也不应该被独立的解决。毕竟,也许钓鱼岛问题的存在是琉球群岛回归的最大可能。而琉球群岛,在美国方面的战略地位就完全不一样了。美国会多大层面上的介入,很难说。这与中国抗衡美国的实力有直接关系。当前,我们能够在琉球群岛问题上吓阻美国的可能性并不大。也就是说,即便中国带着无限勇气走上战场,战争的结果也不太可能达到既定目标。不同的目标,风险是不同的。若是不顾风险贸然走向可能的战场,那绝对不叫勇敢,而只是无知与鲁莽。因此,如果作为一个钓者,必须足够耐心,下足饵,才会把真正等待的大鱼给扯上来。

除非美国愿意介入战争,否则在当前力量对比下,日本不会有在钓鱼岛问题上挑起战争的欲望。而美国恰恰更愿意用代理人去试探中国,自身却不愿意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卷入对中国的战争。既然各国都不愿意为了钓鱼岛问题而进行战争,那么其实这局面也就是个和稀泥的问题。把握住了问题的本质,就可以放心大胆地折腾起来。没有理由别人去和稀泥,中国不去。如果是和稀泥的话,中国并没有必要改变现有的方针,按部就班地使用东海舰队的力量,特别是4艘现代级的对峙能力就能够做到绝大多数事情。不需要按照美国的思路走,与力量相比,钓鱼岛问题上自信反而更重要。大多数民众也不会是狂热的战争分子。他们更希望看到一种态度,而不是真正要不顾一切的走上战场。好好和稀泥就够了。毕竟,经过多年的建设,中国已经有和稀泥的本钱了。这个本钱就是以钓鱼岛问题为背景的有限战争,中国拥有诸多取胜的条件。即便和稀泥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与内部的团结稳定相比,也显得无足轻重了。

美国正是通过对中国行为习惯的研究,判断中国可能在钓鱼岛方向不会太主动地应对。那么,“水”势的高涨将会理所当然地发生。美国认为通过东面的挑衅,总有一天会达到逼迫中国改变现行战略方针的目的,且那种改变会比主动改变更为激烈,更为凶险。中国与其费力掌握那个度,不如给自己留出一个更大的裕度空间。毕竟,“钢丝流”背后,风险与机遇并存,风险不断加剧,效费比则在下降。在规避一种风险的同时,应当注意到另一种风险在上升。虚则实之,实则虚之。更确切地说,美国也许就利用了中国不想上钩的心态。“不咬钩”也许就是“咬钩”,“咬钩”或许只是“吃饵”。利德尔·哈特间接战略的路线,美国人未必不会用?钓鱼岛这个饵是为了钓中国政府还是中国民众?然而,无论美国钓的是政府还是民众,应对美国的反击只能由政府来做出。而这种反击,加剧中日矛盾是一个必然的结果。似乎更像一个阳谋,无论中国怎么选,总归无法避免对日关系恶化。中日矛盾,恰恰又是如此敏感,同样要牵扯中国很大的精力。既然代价几乎难以避免,不如去争取更大的利益,主动应该还是比被动强一些。从这个层面来说,钓鱼岛问题上搞一些动作的风险不会更大。有很大把握,日本不会主动寻求与中国的战争,这就基本够了。在争取利益的道路上,这点风险,真不算什么。如果中国和稀泥的举动最终带来战争,那恰恰说明这战争原本就避免不了。

试图规避敏感的中日关系,似乎显得有些主观,甚至可能美国所利用的正是这种心理。也许让民众适应这种敏感会加深认识。毕竟,不接触总是更让人多有无谓地遐想。与压抑住的敏感相比,通过情绪的疏导,常态化的中日斗争会让人们更为清晰地认识,中日关系中的说与做,究竟有什么样的区别。从而也能让决策者在涉及到中日关系的问题上,变得更为游刃有余。

   0


热门专题
1
川普
6
苗华被抓
11
中共两会
2
俄乌战争
7
美国大选
12
台湾大选
3
中美冷战
8
以哈战争
13
李克强
4
万维专栏
9
巴黎奥运
14
中国爆雷
5
叙利亚
10
三中全会
15
李尚福出事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