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中国瞭望 > 正文  

胡锦涛心有多细:连厨子名字都叫得出来

www.creaders.net | 2011-03-31 10:32:14  明镜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胡锦涛在政治局常委第一届任期内,出国访问多由外国共产党、工人党邀请和接待;担任国家副主席后,出访任务急剧增加,而且是由对方政府正式邀请和接待了。第一次重要出访,是2001年10月访问俄国、英国、法国、德国和西班牙。

这次欧洲之行,同这些国家的总统、总理和商界领袖握手,表面看起来是非常普通的外交事务,但这次出访的是胡锦涛,访问就有了很多附加的含义。用《纽约时报》驻北京记者康锐的话说:胡锦涛的“每句话都会受到严密关注,不仅是华盛顿和其它外国首都关注,也受到中国国内关注”。

康锐说:令人惊奇的是,中国的王储从来没有访问过俄罗斯和西欧,更不用说美国。事实上,谁都回忆不起来胡锦涛曾经单独会见过美国高级官员。借用唐诗,胡锦涛在西方眼中犹如“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这次,是他的“走出去”之旅。

从莫斯科到伦敦、巴黎、柏林和马德里,都视胡锦涛即将成为未来中国“第一号”,给予最高等级国宾礼遇。在伦敦,胡锦涛和夫人前往白金汉宫和英国女王伊利莎白二世会面20分钟;在巴黎,希拉克总统接见胡锦涛。

香港凤凰卫视记者闾丘露薇后来在《凤凰周刊》上发表《直面国家副主席胡锦涛》,记述了在欧洲跟踪採访的几个细节。文章介绍:胡锦涛10月29日出访英国伦敦,这是他欧洲之行的第二站,代表团下榻Dorchest酒店。这时是“9?11”事件过后一个来月,而胡锦涛是中国在“9?11”之后第一位出访西方国家的高层领导人,英国当局神经绷紧到了极点。车队抵达酒店之前,警方将所有记者拦到了距离酒店大门口十米外的地方,并且用铁栏杆拦起一个採访区。

闾丘露薇写道,胡锦涛活动日程非常紧凑,这天在酒店进进出出八次。“我们坚持每次在他的车队出现的时候,站在採访区内,大声地喊他。已经是当地时间晚上9点,虽然非常的疲劳,但是我们还继续在酒店门口等,媒体只剩下我们一家了。我和另一位同事站在寒风中,觉得快冻僵了。10点半,车队回来了,摄影师照例开亮了机头灯,而我则举起了挑竿话筒。当胡锦涛的车在酒店门口停下,和他同一辆车的外交部副部长李肇星先下了车,然后胡锦涛下了车,他扶了扶眼睛,然后径直向我和摄影师走来。这让我喜出望外,我马上拿起有凤凰台标的手持话筒,这样只要我们之间的距离在四米以内,我还是能够收到他的声音:‘我看你们很辛苦,白天晚上都在这里,你们的敬业精神感动了我,我来看看你们。’我刚刚拿起话筒,胡锦涛已经来到我们面前,和我握手。现在,我们之间的距离不到半米。机不可失,我马上向他提问。问到当天中午和英国首相布莱尔的会面,胡锦涛表示,双方讨论了反恐怖问题以及阿富汗的最新局势,双方都认为恐怖主义是国际公害,国际社会应该加强合作,共同打击恐怖主义。‘当然在打击的时候也要有明确的目标,避免伤害无辜。’”

有西方分析家认为胡锦涛这次访问能够使欧洲的国家首脑对于他有更多的了解,对于他的这次访问抱有期望。闾丘露薇问他如何看待西方国家的这种期望?胡锦涛很策略也很圆滑地表示:“这不光是对我的期望,主要是对我们国家的期望。中国这些年发展得比较快,综合国力有所增强,在国际上的影响也比过去大,因此我们更应该把我们国家建设好。”他没有忘记凤凰卫视算是“香港的电视台”,特别点出:“我想这是全国人民,包括香港同胞的共同责任。”

胡锦涛的细心正是体现在许多这类细节上。曾陪同胡锦涛出访的外交部部长助理刘古昌后来曾经很惊佩地谈起一件小事:在那次出访结束回到北京,胡锦涛接见所有随团工作人员,向他们一一致谢,“连厨子的名字都准确地叫出来”!
胡锦涛出访,在大政方针上没有多少发挥空间,于是可以将精力放在全方位地瞭解对方,以及如何向洋人展现自己的形象上——当然,他一时一刻也没有忘记,看著自己的,除了面前的西方国家首脑、媒体,身后还有第三代领导集体尤其是其核心。
他参观英伦银行库房,看到那些具有历史价值的钱币,不断地向陪同人员请教。有时更取下眼镜,一边听介绍,一边仔细端详实物;在出产葡萄酒而闻名的法国波尔多,从参观酒窖到品尝红酒,胡锦涛表现出莫大兴趣,连如何分辨颜色、嗅味道等细节都听得非常入神;他参观法国巴黎图书馆,题词“知识的殿堂,力量的源泉”。
在中英商会举办的晚宴上,胡锦涛抛开了事先准备好的讲稿,主动表示要回答在座者的提问,令来自英国著名大公司的300多名嘉宾又惊又喜。胡锦涛保证,中国将会积极寻找新的方式,来让外国投资者在中国设立合资或者是独资企业。不过他在讲话当中多次强调,自己并不是一个专家。
《南华早报》记者贝克说: “那些试图在欧洲之行中了解胡锦涛的人仅仅知道他记忆力超人,几乎不用看笔记就能准确坚持党的路线。”刘古昌也说,胡锦涛会见对方领导人时,能够“一字不漏地背出”外交部前一天晚上给他准备的谈话稿备忘录。

在访问苏格兰的爱丁堡时,胡锦涛接见使馆人员以及留学生代表作了演讲,他谈到了中国在2001年的几件大喜事:申奥成功,在上海成功举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中国即将加入世贸以及中国足球队取得出线权。在被问到在西方国家访问遇到示威场面,特别是西藏独立分子的时候,曾担任过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的胡锦涛的回答倒是绝无仅有地带上了一点个性:“我十分著急,因为他们对于西藏太不了解了,我很想走过去告诉这些人真相,但是英国的保安不让我这样做。”

百密一疏,胡锦涛戒慎戒惧,还是有时会留下一些被人钻的空子。
香港《大公报》特约记者高洁报导说:在巴黎中国大使馆欢迎胡锦涛的人群中,出现了中国早期民运人士林希翎。这位1957年北京学生领袖,今天短袖花裙红外套,“准备在华人华侨合照中,留下鲜艳的回忆”。

高洁报导说:林希翎是出名的“大炮”。许多关于两岸和平统一的座谈会中,她常常提出尖锐意见,有关方面这次邀请她来,事前自然也有打招呼:“林女士,请你不要提问题了,我们就是大家一起照相。”

但是她早就写了一封短信,并把信夹在1985年出版的《林希翎自选集》中,书的扉页写上“几步历史的脚印”,包好了,偷偷带在身上。领导人照完相后,多半被引到另外一个房间去,林希翎担心没有机会跟胡锦涛交谈,“我等他一出来,立刻上前对他说:‘胡副主席您好!我是林希翎,我送你一本书。’”

没有人料到她有此动作,大使馆人员吃了一惊。林希翎描述道:“胡副主席一听他所熟悉的这个名字,非常热情地跟我握手。”

林希翎说:“我还活著!”

“哎呀,你怎麽这样说。你会活得更好!”胡锦涛回答。他接过了林希翎送的书。
事后林希翎接受《大公报》採访时说:“我看到他没有任何讲稿,很自然、很流利地演说。对中国经济建设的现状,拿得出很精确的数字,比方外汇存底已超过了2000亿美元。”“胡又年轻、很有智慧、有文化修养。总体来讲,质素比较高。这对中国未来的改革、人民的幸福,都是一件好事!”

能被中国驻巴黎大使馆邀请作为“爱国华侨华人代表”去与胡锦涛合影,说明林希翎的身份今非昔比,但是她毕竟是敏感人士,胡锦涛所说“你会活得更好”在他来讲不过是顺口对于林希翎“我还活著”的回应,却可以被人作多种解释——“党和国家领导人”怎麽能说话这麽不慎重呢!后来果然传出中南海内有人颇有微词,中国驻法大使馆有关工作人员一定后悔:他们竟给胡副主席造成了麻烦。

   0


热门专题
1
美国大选
6
巴黎奥运
11
中国爆雷
2
中美冷战
7
三中全会
12
李尚福出事
3
乌克兰战争
8
中共两会
13
秦刚失踪
4
以哈战争
9
台湾大选
14
火箭军悬案
5
万维专栏
10
李克强
15
台海风云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