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权力垄断的格局没有用民主的方式打破,就实现不了社会公正与民生发展,如果在(胡温)最后任期没有改变权力格局的话,他们的整个任期将显得相当失败。”著名中国问题专家、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University of Technology)中国研究副教授冯崇义在接受《外参》採访时说。
虽然政治上没有大作为,但民生上确实出台了一些措施,例如废除农业税、健全失业保障制度、实行村民自治、完善农村基层选举与农村户口制度等等。除了为减轻民众负担而推出的政策外,温家宝也推进市场化改革,例如国务院在2005年和2010年颁佈《关于鼓励支援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民间分别称“老三十六条”与“新三十六条”),鼓励民间资本的发展。
冯崇义对《外参》表示,虽然中国领导在民生上做了些事,但“不能说是大成就”,况且不但没有根本性地改变贫富差距的问题,还出现了国进民退的糟糕局面。“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政府弄出4万亿救市方案,这笔钱几乎都让国营企业拿走,垄断范围还在扩大,连钢铁、房地产这些原本逐渐走向民营化道路的产业,都被国企吞併,可以看出温家宝在推行经济私有化和市场化的路上,遭遇到极大的阻力。”
温家宝遇到的阻力在政改方面更大。温家宝在即将下台之际多次公开谈论政改,虽然赢得掌声,但也被批评为只想拥有名声、光说不练,反正交棒后就“不关他的事”。冯崇义指出,他属于乐观派,倾向相信温家宝所讲的是内心话,只是他做不到。
“共产党的体制是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垄断,温家宝想彻底地打破垄断,给民间权力去监督政府,在这点上,温家宝比前任的朱鎔基又走得更远,特别是两个‘三十六条’的文件,温家宝要打破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的垄断,让其他个体得到发展,都可看出温家宝是想有所作为。”
“只是现在温家宝只是在经济上有更大的发言权,在其他方面没有权限施展拳脚,除非他得到胡锦涛的支持。”冯崇义对《外参》表示,温家宝也有意想把胡锦涛逼到牆角,让胡锦涛站出来主持这方面的工作,例如温家宝回忆在贵州陪同胡耀邦的文章。2010年4月15日北京《人民日报》刊登了温家宝署名的“再回新意忆耀邦”一文,时间点虽然是胡耀邦逝世21週年,但背后动机广被人议论。
冯崇义对《外参》指出,温家宝与胡耀邦到贵州时,正好是胡锦涛任贵州省委书记,因此温家宝特地挑贵州来回忆,有暗示胡锦涛有责任继承胡耀邦的这面旗帜继续往前走的意味。“胡锦涛的权力来源,是我们归类的‘团派’,温家宝公开与胡锦涛叫板,指胡锦涛辜负了胡耀邦的栽培,但胡锦涛没有接温家宝的球。实际上,胡锦涛在民主改革上儘管没有打击温家宝,也没给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