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中国瞭望 > 正文  

蔡英文失良机 北京封杀妥协空间

www.creaders.net | 2011-09-18 10:44:25  中国时报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如何向美方解释在不接受九二共识的情况下与中国大陆交往,维持台海目前的和平稳定与发展,是民进党主席蔡英文这次访美最大的挑战和目标。蔡英文离开华盛顿之后,不仅并未达成任务,而且还让一度在九二共识问题上态度略有松动的北京国台办,重新回到坚持九二共识的强硬立场之上。民进党痛失一次与北京妥协并给美方留下良好印象的机会,的确令人掐腕。

蔡英文访问华盛顿期间,见到美国副国务卿奈兹、主管亚太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坎贝尔和白宫国安会主管亚洲事务的资深主任罗素。从参与会晤的美方官员的层级来看,蔡英文可以说如愿以偿,基本上达到马英九2006年3月访美时的待遇。不过蔡英文离开华盛顿之后英国金融时报的一篇报道,却道出了蔡英文美国之行的政治局限。

金融时报引述不具名奥巴马政府资深官员的话报道说,蔡英文的访问并未化解美方对蔡英文维持台海和平与稳定的意愿和能力的疑虑。也许正如蔡英文所说,这位不具名官员的话完全不同于她在会晤中直接从美方官员口中听到的说法,因此这位官员的话也不能代表美国的官方立场。但是没有人可以否认,美国的政府内以及华府的政坛和学术界,的确有人对蔡英文如何以“台湾共识”取代“九二共识”,继续与中国大陆进行良性交往存有相当大的疑虑。

早在蔡英文踏上美国领土之前,早在马英九竞选连任办公室“台湾加油赞”执行长金溥聪抵达美国,与蔡英文拼场打擂台之前,北京国台办主任王毅就已经在七月底访美,就大陆对台、特别是对民进党的政策底线向美国讲清楚、说明白。王毅同时也希望美方利用蔡英文访美,让她就大陆政策讲清楚、说明白。

为了表达善意,王毅在美国战略暨国际研究中心的一场闭门研讨会上特别提出,如果民进党认为九二共识是国共妥协的产物,不能接受,那么北京愿意在一中的框架或格局下,与民进党讨论另外一个可以取代九二共识的新共识。与会的美国学者当时就感觉到,虽然王毅绝对不可能放弃一中框架或格局,他的提议至少是一种为在两岸政策上骑虎难下的民进党解套或提供下台阶的善意行为,是一种立场的松动与妥协,一种测试民进党态度的风向球。

蔡英文抵达华盛顿之后,美国学者和媒体记者都曾向蔡英文转达王毅的建议,并询问她的看法。蔡英文回应说,北京同意坐下来谈当然好,可是有政治前提又不好。希望双方在目前这个阶段尽量保持弹性,等机会来临时,坐下来谈谈看。换句话说,蔡英文欢迎王毅与民进党谈九二共识以外的共识,但是不能接受有关一中的政治前提。也就是说,王毅作出的让步,蔡英文一把抓住了,但是蔡英文并没有作相应的让步,而是“敌退我进”,仍然坚持不接受一中的政治前提。殊不知,没有九二共识,又没有一中架构(并非原则),国台办要跟你谈什么?谈“一边一国”吗?谈“两国论”吗?要谈,也轮不到王毅或国台办了,那已经是外交部的事。王毅与国台办都应该失业了。

也许是因为对蔡英文的回应感到失望,也许是因为测试民进党态度的风向球并未收到预期的效果,国台办的立场立即回归九二共识,不谈、也不承认王毅在华盛顿闭门会议中非正式提出的新建议。国台办发言人范丽青在北京表示,九二共识并不是国共两党私相授受的产物,而是两岸授权两会通过谈判达成的口头协议。她强调,九二共识是两岸协商谈判的政治基础。否认或推翻九二共识将导致两岸协商无法进行,两岸关系也会再度动荡不安。

蔡英文离开两天后抵达华盛顿出席会议的国台办主任助理李亚飞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居然声称没有听说过王毅在华盛顿闭门会议上提出的新建议。他说,“我想我们还是坚持原有立场,就是坚持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进行两岸
互动。”李亚飞还强调,坚持九二共识维护两岸互信,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最重要的一个基础。“否认或推翻这个基础,那么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将是难以想象的,两岸协商也不可能再继续”。

王毅在华盛顿闭门会议上提出的新建议本来是一种试探性的退让,可是这种微妙的退让在北京看来,并没有获得蔡英文或民进党善意的或相应的回应。国台办显然得出结论,弃守“九二共识”的话,民进党似乎并不领情,那北京又何必甘冒自废武功的风险呢?回归九二共识,以不变应万变,也许是目前最可取得上策。

   0


相关新闻
蔡英文萧美琴急探陈菊引外界遐想 医院回应谁能帮台湾化解川普这一刀? 网友急Cue蔡英文
惊传:日本竟拒绝了蔡英文蔡英文赴日“突被取消”与中国有关!日网轰可耻
热门专题
1
中美冷战
6
AI
11
苗华被抓
2
川普
7
中共两会
12
美国大选
3
俄乌战争
8
大S
13
以哈战争
4
万维专栏
9
洛杉矶大火
14
巴黎奥运
5
何卫东
10
叙利亚
15
三中全会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