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中国瞭望 > 正文  

马英九VS蔡英文:谁的杀手锏更多一点

www.creaders.net | 2011-11-10 15:50:09  新闻周刊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国家认同:

民进党竞选人蔡英文在她的第一个电视竞选广告中打出“我是台湾人,我是蔡英文。”暗示马英九非本土台湾人,不能领导台湾。马英九以脸书回应“血统上,我是中华民族炎黄子孙,我热爱中华文化;身分上,我认同台湾,为台湾打拼,我是台湾人;国籍上,我是中华民国国民。而我也是中华民国总统。”

2011年10月8日, 蔡英文表示台湾社会最分歧、最对立的事情就是国家认同。她说今天的民主进步党,不会标榜意识形态,而要包容历史上发生的很多事情。民进党唯一的坚持就是2300万人的主权。尽管民进党对中华民国有民进党的铨释,而国民党对中华民国有不同的铨释,但是双方有一个共同的责任,就是维持社会和谐与国家团结。蔡英文说,现在的中华民国政府不是外来政府,是台湾的政府,绝大多数人都已经认同“中华民国就是台湾、台湾就是中华民国”。马英九回应“中华民国是我们的国家、台湾是我们的家园”。然而,蔡英文曾于2010年5月25日宣称中华民国是流亡政府,因此引来部分人士抨击其立场摇摆不定。2011年10月10日,马英九及宋楚瑜出席于总统府前举办的中华民国建国百年国庆大会,而蔡英文则出席台南市政府举办的升旗活动。

两岸政策:

马英九:互不否认,互不承认

2005年12月,身兼国民党主席的台北市长马英九接受美国《新闻周刊》专访时表示:“国民党终极的目标是统一,但目前时机尚未成熟。”马英九的“终极统一论”出台后,在岛内引起了强烈反弹,为此马英九又开始向右摇摆。

2006年2月8日,马英九赴欧洲招商前回答媒体询问时又提出了“人民决定论”:“台湾的未来是由台湾人民来决定,人民作主有很多选项,不论是统一或‘独立’或维持现状,都必须由人民决定。”马在当选台湾地区领导人后所发表的就职演说中重申:“我们将以最符合台湾主流民意的‘不统、不独、不武’的理念,
在中华民国宪法架构下,维持台湾海峡的现状。”且提出在“九二共识、一中各表”原则下恢复两岸谈判,强调“两岸人民同属中华民族”,承认大陆13亿人口是“同胞”;呼吁两岸“和解休兵,并在国际组织及活动中相互协助、彼此尊重”。

今年3月9日,马英九在台湾海基会欢庆20周年致词时再次定调,两岸和平交流、对等发展最重要的基础是 “互不承认主权,互不否认治权”。至此,马英九两岸政策基本趋于稳定与定调。而就在本月17日,马英九又突然提出将考虑与大陆在十年内签署和平协议,但是开始在对华“政治对华”前会先在台湾进行公投。马和平政策提出后,民意支持率见下跌。

蔡英文:和而不同,同中求和

众所皆知,蔡英文是李登辉“两国论”的始作俑者,也是陈水扁“一边一国论”的护航者和执行者,蔡英文曾表示“自己对‘台独’的信念很坚定”。为了2012大选,两岸政策毕竟是绕不过去的“坎”。民进党今年2月23日成立智库,蔡英文以董事长身份,对两岸未来发展提出新论述。她主张发展两岸关系应从“台湾认同”出发,以台湾价值为核心,在国际架构框架下来发展台湾与中国的关系,两岸必须维持“和而不同”、“和而求同”的关系;蔡表示,“在不同的时间点,民进党要对‘台独党纲’做不同的解读和诠释”;并批评马政府的两岸政策是“和而要统”、“和而必统”。

表面上看,蔡英文的两岸论述不纠缠于“主权”、“宪法”、“九二共识”、“一中各表”、“一边一国”等所有两岸可能引起争议的文字,但如果仔细看,蔡提出所谓“和而不同、和而求同”之说,实为陈水扁2004年抛出的“两岸和平稳定互动架构”的翻版。

尽管马英九现在没有追求统一的意图,但至少他不会寻求渐进式台独,冲撞大陆“红线”。两岸问题同时是马英九最足以为傲的政绩,也是台湾经济迅速摆脱金融风暴影响的动力源,台湾也比过去任何时候更依赖、更接近、更了解大陆。如果马英九2012年再实现连任,两岸可能将迈入累积互信、合作双赢、和平竞争的新时代。

经济政策:

马英九在选举中提出633政见,承诺八年内使台湾达成经济成长率为百分之六、年平均国民所得三万美元以上,以及整体失业率低于百分之三的经济目标。
由于2008年下半年起发生美国金融危机,2008年9月3日,已成为中华民国总统的马英九,在墨西哥《太阳报》系集团董事长瓦斯·盖兹专访时坦承,选举擎画的633政见无法于短时间内兑现。无法兑现的理由是世界整体经济情势不佳。对于马英九承认633政见无法在短时间内达成,被多数媒体以“跳票”形容。2011年10月3日,马英九对于633政见发表意见,他表示,其政见中关于改善失业率部分:“确实没做到。”

针对2012年的连任竞选,马英九于9月29日推出“黄金十年”系列政策,首先提出“活力经济”,表示未来将持续开放、松绑政策,以深度自由化、国际化,与亚太整合,为台湾接下来的二三十年发展打好基础,并且列出了六大施政主轴:洽签经贸协议,加入跨太平洋经济伙伴;每四年发布科技政策纲领,促进科技创新;打造四千个新农村;经济结构转型,新兴产业于2020年占整体制造业产值的30%;全面实施周休二日制;稳定物价,提高粮食自给率。

而蔡英文的“鹰派两岸政策”,也强烈地影响了她的经济政策。她认为,台湾因经济发展的压力而无法降低与大陆的经贸交流,因而,她提供的答案是,应翻转 “成长挂帅”及“只追求经济成长率”的经济路线,向农业、乡镇去发展“在地经济”。也就是要以降低经济发展的欲求,去支撑其鹰派两岸路线。此外,蔡英文非核及反石化的立场,也使她必须以“反成长”为诉求主调,乡镇自给自足的“桃花源经济”成了她的品牌政见。

两岸如今已进入无可折返的“后ECFA”时代,蔡英文不可能再以降低两岸经贸关系和质疑ECFA来支撑其鹰派的两岸政策,而只有调整其两岸政治论述,以与两岸经贸关系合辙。

在外界期待了很久的民进党“十年政纲”发布后,蔡英文却没有拿出任何具体政见来,不分蓝绿人人都很失望,“四年负债减半、八年收支平衡”一类的政策被视为口号,看不到任何具体的作法,因此蔡英文被人奚落,被叫做是一盘“空心蔡”。

就业政策:

泛绿阵营宣传两岸开放政策若执行不当,将只对大财团、大陆台商与泛蓝金主等少数人有利,其负面影响却将由在台湾的全民承受;马英九政府的两岸开放政策伴随着台湾人民的薪资大幅倒退,房价也大涨;这样的变化让台湾人更加认同泛绿对不当两岸政策的批评。

当贫富差距扩大、年轻人低薪化时,部分受害者联想到两岸开放政策的冲击。虽然说这些社会问题并不光是两岸开放政策造成的,但是当泛蓝攻击泛绿锁国、宣传两岸开放的优点,部分台湾人反而会更注意两岸开放政策是否只对少部分人有利。由于泛蓝是两岸开放政策的主要推动者,其造成的社会问题容易使国民党受到抨击。尤其是在马英九上台后,年轻人收入减少、房价大幅上涨,更容易使年轻人联想到两岸开放政策与政府对资方的放任。

蔡英文提出世代正义问题,并指出台湾四十岁以下的人需更努力却获得更少的成就与资源。一般推测是因为台湾各方面的掌权阶级多为四十岁以上的族群,他们因为中国的同辈经过文革摧残、而面对较为不激烈的竞争,再加上中国对台湾的“让利”也以台湾的掌权阶级为主要对象,这些人的好运让他们过度高估台湾的竞争力及年轻人的承受力,做出过度乐观的决策,但其错误政策多由四十岁以下族群承担。

蔡英文在世新大学座谈时,对现场中国学生的回答指出“台湾无法不设限的欢迎中国学生留学及就业,必须兼顾台湾学生的就业机会,而中国欢迎台湾学生是建立在台湾人口较少的基础上”,另外对台湾是否太害怕中国的疑问,她指出“中国集权式、不民主的决策,发生的错误机率太高,而且‘中国对准台湾的导弹未免太多了!’”;这些回答都获得台生大力鼓掌。但相反的,马英九认为台湾现在缺工很严重,很多人是自愿失业,未来考虑逐步放宽境外学生就业规定,才能确保台湾人力供应不虞匮乏。

核能安全与环境保护:

民进党、绿党、环保团体、部分学术界人士认为台湾在断层及火山带建核电厂之不当,呼吁政府应检讨核电安全与能源政策,调高电价,并加强发展替代性的可再生能源,提升能源效率,以纾解四座核电厂对台湾南北人口密集区之重大风险。同时,应邀请民间具公信力的专业人士,并洽请国际专家及国际原子能总署的协助,共同进行总体检。

核电厂存废问题不但已成为2012年“总统”选举与第八届立法委员选举政策辩论的焦点之一,亦重启不少应由全国性公民投票之民意来决定此攸关全台安全的重大政策之议。其中,民主进步党总统候选人蔡英文便提出应该在立法院于2002年所制定《环境基本法》第23条“政府应订定计划,逐步达成非核家园目标”的基础上推动“2025年非核家园计划”。但由于“2025非核家园计划”中并未提及如何有效替代目前核能发电所使用的能源,引起反对火力发电及反全球暖化人士质疑非核家园计划是否真正符合环境利益。

行政院政务委员尹启铭质疑蔡英文所提出的非核计划,表示核能是24小时稳定运转,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力在夏天用电高峰的时候,如何替代核能,蔡英文的非核家园,会不会把台湾带到一个缺电、电价大幅上涨、减碳目标未能达到、经济与产业衰败的家园,前总统李登辉认为台湾核电厂没有位于地震带,质疑替代能源在哪,应该发动核四公投,让人民做最后决定。

马英九也于11月3日发表“新能源”政策,其中包括两大主轴。一是“稳健减核”,重点包括:既有核电厂不延役、核能四厂确保安全无虞才运转,以及2016年以前核四若稳定商业运转,核一厂将提前除役等。另一个主轴是打造绿能低碳环境,意指未来台湾将更大量的使用再生能源及天然气,并厉行能源节约。天然气的使用也将推进,并将研发新能源科技。在节能方面,当局将建构有利节能减碳的市场机能及法制,并推行节能减碳新生活。但是马英九的能源政策也被批评为“空洞口号”。绿色公民行动联盟指出,马当局忽视核四工程错误的危机,没有向全民交代的明确完工期程、经费,是否能安全运转也无评估,对核废料处理模糊其词。

不论是蔡英文版本的“2025非核家园”,或马英九的“稳健减核”,看来都无法达成国际减碳承诺和台湾地区未来供电的稳定,今后台湾因用电需求盲目增长,要再投入大笔经费开发新电源。问题的关键是主事者能不能以具体政策手段,抑制用电成长。

   0


相关新闻
蔡英文萧美琴急探陈菊引外界遐想 医院回应谁能帮台湾化解川普这一刀? 网友急Cue蔡英文
惊传:日本竟拒绝了蔡英文蔡英文赴日“突被取消”与中国有关!日网轰可耻
热门专题
1
中美冷战
6
AI
11
苗华被抓
2
川普
7
中共两会
12
美国大选
3
俄乌战争
8
大S
13
以哈战争
4
万维专栏
9
洛杉矶大火
14
巴黎奥运
5
何卫东
10
叙利亚
15
三中全会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