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台湾《中国时报》日前发表文章,题为《王毅曾对蔡英文释善意》,作者刘屏。摘编如下:
民进党总统候选人蔡英文拒不接受“九二共识”,无疑使她在两岸议题上严重失血。其实这件事有过转圜空间,因为北京当局曾经愿意让步。只可惜蔡没有把握住,让机会之窗平白流失。
美国对蔡英文“定调”,关键在去年九月。当时蔡访美,美国再三询问她对两岸议题的看法,却始终得不到令美国放心的答案。因此她还没有离开美国,美国官员就对英国《金融时报》放话。其中最关键的一句是,美国怀疑蔡“有没有意愿、有没有能力维系台海两岸近年享有的稳定关系”。
华府后来的种种讯息显示,白宫国家安全顾问杜尼隆亲自指示属下以背景说明的方式对《金融时报》放话。也就是说,美国固然不愿予人“选边站”的印象,却又不吐不快,尤其是“对美国而言,台海安定至关重要”(背景说明的内容之一),美国非说不可。
事隔数月,回想起来,蔡英文当时有没有可能避过这一击?答案是肯定的。这要从之前一个多月说起。当时中国大陆国台办主任王毅访美,在一场与美方的闭门会议里,王毅说,如果蔡英文否认“九二共识”,希望另外有个什么,做为两岸对话的基础,大陆方面可以讨论“两岸某种新的理解”的可能性,只要仍是一个中国的框架。
当时王毅特别加了一句:“请注意,我说的不是‘一个中国原则’,而是‘一个中国框架’”。
美方很重视王毅这几句话,认为中方展现了若干弹性。尤其“一个中国框架”一词,美国认为,蔡英文大可以把它解释为谢长廷说的“宪法一中”,为自己解套。
比起中国大陆其它部门,“台办”系统一向较理解台湾现况,也较尊重台湾的思维,不像外交部动不动就是“一个中国的原则”,也不像解放军动不动就出现鹰派狂言。但也正因为如此,台办有时难免被视为软弱,在内部被骂到臭头。因此王毅展现这个弹性,是要顶得住压力才办得到的。
这是七月底的事。九月间蔡英文莅临华府,美、中都仔细看她怎么说。没想到几场公开谈话令中方极为尴尬。例如她说“我们景仰美国为建国所做的奋斗”;又例如她说台湾熟悉的两份美国文件,第一就是美国的《独立宣言》”(按,另一是《台湾关系法》)。整个场景就是蔡在美国推销台独。
于是美国官员透过《金融时报》放话。到华府开会的国台办主任助理李亚飞也说“坚持原有立场,坚持九二共识”,还再加上一句,“没有九二共识,两岸协商不可能再继续”。
结果一切回到原点。从那时起,中方一次又一次斩钉截铁,九二共识成为不容侵犯的神主牌。后来有位蔡的策士访华府,说“胡锦涛说‘认同’九二共识,没有说‘坚持’九二共识”云云。台办闻后,回应道,“再去看看胡怎么说的吧。寄语民进党人,不要心存幻想”。
王毅的说法是个试探性的退让,目的在让民进党和蔡英文有个台阶可下,也让两岸对话可以持续(如果蔡胜选)。没想到蔡的回应让国台办下不了台。中方只差没有唾面自乾,只好当做没说,就此把九二共识钉上钉子。吃了秤铊铁了心,不管谁当选都一样。
基于六项保证中的“不在两岸之间扮演调人”,美国政府未曾为“九二共识”背书,却也未曾拒绝“九二共识”。最明显的例子出现在二○○八年,美国总统布什与中国大陆国家主席胡锦涛通电话后,白宫国家安全顾问哈德利几度告诉新闻界“一项非常有意思的内容”,还要新闻记者上网看北京说法。他指的就是“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恢复两岸协商谈判”。
走到今天这一步,不管蔡或民进党喜不喜欢九二共识,手中筹码已愈来愈少。不妨换个角度想:四年下来,这个共识为两岸带来平静,令两岸保持模糊空间,而且美国不反对;相对的,当政者否认即可能酿成风险。这样的共识,你极力否认的意义在哪里?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一怒之下,北京将国产C919打回原形 |
2 | 习傻眼!人刚走,越南翻脸速度惊人 |
3 | 习明泽爆习将退居二线?王小洪日益对习不利 |
4 | 哀鸿遍野,著名人士呼吁北京救救外贸.... |
5 | 这份关于中国的民调出乎两党意料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