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潘虹和刘青云曾主演一部在内地口碑不错的电影,叫作《股疯》,电影的场景设在上海,而这种「全民皆股」的情形至今仍能得到印证。
上周末,笔者的朋友甲加班后去社区医院看病。医生发现他挂在脖子上的门卡,问:「周末还加班,是做金融的吧?」朋友答:「是。」医生再问:「做银行还是证券?」朋友答:「证券。」医生又问:「分析师还是股票经纪?」身为分析师的朋友亮出身分,医生仍未罢休,再问:「看什行业呢?」朋友称:「主要留意新能源与电力设备。」医生即说:「电力设备呀?我买了国电南瑞,这个票子不错的……」
被问东问西却不问诊,朋友甲已很不耐烦,医生意犹未尽,但却只能在朋友的催促下问了病情,开了药。不过朋友再三斟酌,最后没有去拿药,因他担心,想股票的时候,能看得好病吗?
而在一家国内知名券商研究部工作的朋友乙告诉我们,他们办公室打扫卫生的阿姨,每见到新来的分析师都会上去搭讪,最后一句话都是:「有好的股票告诉阿姨,阿姨要做功课的。」话说这位阿姨,笔者也有幸见过,她谈起股票来,「基本面」、「技术面」统统晓得,宏观、策略、行业、个股说起来也头头是道,俨然一副资深投资者的模样,很有几分《天龙八部》中「扫地僧」的味道。
且不论「杏林股神」和扫地阿姨是否「不务正业」,只是这两则故事让刚从北京来的朋友很不习惯,因这些天北京人聊的都是中南海的那些事儿,晨运的老人家嘴里也挂薄熙来、周永康的名字;但来到上海,大家则似乎更关心股票,几根K(反映价格走势的图线)牵动老百姓的心,重庆一出事,先想到的是「重庆概念股」将要大跌。也难怪,一个是政治中心,一个是金融中心,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两地的百姓也会因为各自所在的城市定位不同,性格、爱好有所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