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前市委书记薄熙来遭黜后,中国媒体、网站出现缓和迹象,也有些敏感人士获得自由。但近日网路突然收紧,微博暂时取消评论功能、数十人被以「造谣」拘提、很多网站被关。北京知情人士称,此举是挺薄熙来势力的反扑,而不是简单的「反覆」,并称北京保守派「环球时报」在3月26日的评论「坚守社会对谣言的抵御防线」,是这次反扑的序幕,「维稳部门」的挺薄势力借此向上汇报,要求管制网络,得到某位政治局常委的批准。
海外中文网站「博讯」1日报导称,薄熙来、王立军事件除牵涉政局,也暴露官员、知识分子、媒体的阵营,从已经曝光的情况看,薄熙来和他幕后高层是以自由民主和人民的基本诉求为敌。受雇于薄熙来势力的知识分子以司马南等为首,网站先锋是「乌有之乡」,媒体则以北京人民日报所属的「环球时报」为主。
报导称,这是「活埋」议题引起网络加紧管制后,2012年第二次对网络全面收紧,都属于「强硬反动势力的反扑」。
3月中旬薄熙来倒台后,「环球时报」先在3月22日首度发声,称由重庆事件而起的社会议论实属正常,在传言纷纷之际,唯有党中央进一步的权威声音才能遏制谣言的疯涨。同时结合中国换届这一敏感时间点,认为中央采取谨慎的做法是「必要的」。而在中共中央尚无任何权威声音发出之际,「环球时报」再于26日发表题为「坚守社会对谣言的抵御防线」的社评文章,将中国国内围绕薄熙来被免一事不断氾滥的谣言归因于信息的不对称。
文章在承认中国官方需要不断改进信息发布体系的同时,也指出在一些重大问题上采取谨小慎微做法的必要性。因为快速发布信息的风险,有时的确大于搞清楚后集中发布的风险。这些风险由很多因素共同促成,包括社会有可能误读阶段性信息等。评论要求中共中央给个「中央说法」,防止各种猜测甚至谣言主导舆论。
在各种传闻都不利于薄熙来之时,「环球时报」在此时抛出这种要求制止谣言的说法,被视为紧急出面挺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