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熙来被停止党内职务,中共中纪委对其立案调查,国际舆论很关注。不少西方媒体分析认为是中共内部的“路线斗争”和“政治斗争”,甚至中国国内舆论也出现类似的猜测。就此中共官媒《环球时报》14日发表署名单仁平的文章称,查处违法违纪官员不是“路线斗争”。
文章称, 西方舆论对中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误读:中共内部存在尖锐对立的两个派别,甚至多个派别。这是他们对中国做各种分析的基本出发点之一。他们一直搞不明白,或者是不愿意相信:不仅中共,中国社会的主流都支持改革,而且支持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平衡。
文章认为,中西方的政治制度不同是产生这种看法的根本原因。文章中称“西方政治制度通常鼓励分歧,通过分歧的极端化制造政治上的对立性力量,然后谋求这些力量之间的平衡。从西方政治文化的角度看中国,很容易产生这里有种种‘路线斗争’的错觉。”
然而,中国的政治制度是以和谐为基础的,因此不鼓励“像西方那样的政治分歧释放”,中国的政治制度能在分歧出现时,“使很多分歧最终消除或部分消除,形成基本共识”。
此外,文章还从中国现在所处的历史阶段来分析,认为中国发展的大方向已经确立,那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且在中共党内和中国国内达成了很高程度的共识。因此在大的发展方向上,中共党内并没有如西方猜测的那么大的分歧。
文章最后评价薄熙来事件为一个孤立的事件,并且将之称为“依法治国获得新的立威”。最后,文章称“这件事很快就会过去,中国不会陷入一场扩大化的‘斗争‘中。那样的中国早已成为历史”。似乎预示着对薄熙来的处理很快会有结果。分析人士称,对薄熙来的处理一定会赶在十八大召开之前,因此留给中共调查和处理的时间并不长,而从中共的官方表述中,对一个曾经的政治局委员大张旗鼓地立案调查,一定是有的放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