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中国瞭望 > 正文  

党媒集体谈纯洁性 薄熙来成了反面典型

www.creaders.net | 2012-04-17 07:25:12  多维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中共党报《人民日报》4月17日再次发声《“脸是应该经常洗的”》,强调党的纯洁性需坚持“敢洗”、“真洗”、“勤洗”三原则式的“洗脸”。有分析人士指出,包括《人民日报》在内,中国官媒能主流媒体频跟随中央宣传党的纯洁性,而大多以薄熙来事件暗喻、明示,以此为反面典型,主推重塑党的纯洁性需要深层去污。

  在文章中称,“党员干部并非生活在真空中,身上难免有缺点,工作难保无失误。有缺点和失误并不可怕,改了就是好同志;可怕的是不敢承认缺点和失误,不能及时纠正”。“真空”的比喻,与4月16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发表的评论《摒弃特权思想 珍惜人民信任》中,借周恩来对侄辈关于“不能有任何特权思想”的要求有诸多相似之处,如“永远把人民放在首位,决不允许有凌驾于党纪国法之上的特殊公民”,“绝不能‘对自己高看一眼’”,而是需要“每个党员彻底摒弃特权思想,时时刻刻慎权、慎欲、慎微”。

  在三原则中还提及,党之所以“藏污纳垢”,是因为虽然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但只是点到为止,不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或者避重就轻,只说细枝末节,不讲根本问题;或者停留于表面,仅仅指出了问题,没有透过现象看本质,从思想深处找原因,等等。

  而关于“真空”说、“特权思想”等产生的本质,中共党报、官媒等均有提及。经事件梳理,其实薄熙来被免的第二天,《求是》刊登中国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关于“党的纯洁性”文章,称薄熙来的免职是因为其在重庆大搞全能政府的模式,民生工程“大跃进”,违背了党路线的高度统一,不利于“党的纯洁性”团结发展的需要。

  重庆官媒《重庆日报》4月12日直白的表示,“发生在重庆的这个事件表明,某些领导干部虽然也在高谈民主法治,行动上却严重违反了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而且把自己置身于法外,不接受党纪国法的规范和约束”。北京敢言《新京报》4月11日刊发社论文章高调赞赏官方提及的“法律的尊严和权威不容践踏”,并强调中国不允许有凌驾于党纪国法的“特殊党员”和“特殊公民”。4月16日《重庆日报》更是亮剑指薄熙来,称中央调查薄熙来是党之大幸、国家之大幸、重庆之大幸。

  薄熙来的“双停”,掀起了党的纯洁性要求的又一轮高峰。薄熙来事件的特殊性——特权思想、“特殊党员”、“特殊公民”,使得中国各大主流媒体,将其视为党的纯洁性“最佳”的反面教材,巧借薄熙来事件,以此作为党从内到外,由里及表的深层去污清垢,重塑党的纯洁性。

  党报洗脸论批“面子工程”被指暗讽薄

  薄熙来事件中,中共党报频频发声。继引爆全国上下“坚决拥护”浪潮后,代表中央意志的《人民日报》再次公开发出“洗脸论”,唿吁党的纯洁性。不过,值此敏感时间,该文被外界一致认为具有很强的“指代性”,即含沙射影批薄熙来“没能好好洗脸”。

  作为中共中央机关报,且与新华社及中央电视台并列为官方三大传媒机构的《人民日报》,11日至今连续发文引导民意,统一思想,随即引来海内外媒体的疯狂转载。其中,不乏公开指责薄熙来之词。16日,该报在7版发表署名周晓云的《“脸是经常要洗的”》文章,通过援引毛泽东的“洗脸论”,即“房子是应该经常打扫的,不打扫就会积满了灰尘;脸是应该经常洗的,不洗就会灰尘满面。我们同志的思想,我们党的工作,也会沾染灰尘的,也应该打扫和洗涤。”以此阐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保持党的纯洁性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所在。

  按照该文的说法,“洗脸”是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形象说法。党员干部要想通过“洗脸”来保持党的纯洁性,需得“敢洗”、“真洗”、“勤洗”。敢洗,意在鼓励犯了错误的党员干部敢于“通过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使缺点和失误得到及时纠正”;真洗,借助方法论否定一些地方官员蜻蜓点水、避重就轻的“面子工程”,而未能透过现象看本质,从思想深处找原因;勤洗,则从自我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角度出发,唿吁组织内、单位内应经常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就在《人民日报》发出“洗脸论”的前一天,《求是》杂志发表温家宝总理《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的文章。该文在尚未正式刊出之前,即已引起媒体广泛关注,并借用“预告体”(如:《求是》杂志将发表温家宝文章)满足公众的获知欲。此文16日刊出后,由于大篇幅围绕反腐倡廉问题展开,故而被分析人士解析为变相定罪薄熙来,同时间接将薄熙来、王立军(专题)及谷开来涉嫌谋杀等案件划清了界限。

  在薄熙来事件尚无任何定论前,《人民日报》作为官方喉舌,一举一动都会引起外界关注,各种说法自然不可避免。虽然关于“洗脸论”的文章并非以代表《人民日报》立场和态度的今日谈或社评形式刊出,但由于该报给此类文章留足了版面提供了“面世”的机会,自然也就难逃被“肢解”和过度解读。

  从文章的措词和语气入手,有分析人士称此文是中共借第三方之口呈己方观点的“妙招”。如在谈到敢洗问题时,此文连用讳疾忌医、心存侥幸、遮遮掩掩来批以薄熙来牵头的党员“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这种解读是合乎媒体取向的做法,也容易引起民众的共鸣。毕竟,无风不起浪。值此每提党风党纪必会想到薄的敏感时间点,任何公开表态和说法都可以套上“合理论”的帽子大行其道。即便没有薄熙来事件,作为“以正视听”的《人民日报》,发出唿吁“保持党的纯洁性”的文章也不足为奇。只不过,因为薄熙来的“推波助澜”,让这类文章更有市场效应,指代性更强。

   0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更多>>
1 新爆料:秦刚最终没能熬过…
2 北京突传重磅消息
3 不是习,中南海突传重大人事变动
4 一张照片证明李强真实地位
5 送到医院已死 李克强或死于水中电击
热门专题
1
美伊冲突
6
俄乌战争
11
大S
2
以伊战争
7
万维专栏
12
洛杉矶大火
3
四中全会
8
何卫东
13
叙利亚
4
中美冷战
9
AI
14
苗华被抓
5
川普
10
中共两会
15
美国大选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