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环球时报:香港回归15年,民生和社会都发生了哪些变化?
环球时报:香港人对「一国两制」的认同度到底有多高?
张志刚:根据我们的调查,香港人对「一国两制」的信心时升时跌,但基本上香港社会并没有对「一国两制」失去信心。97之前,很多港人移民外国,现在已没有人想移民了,反而回流香港发展的越来越多。这说明回归后香港人对「一国两制」的信心是有所增强的。目前香港社会出现的问题,其实只是政府管治上的问题,这在任何一个地方都会出现,所以曾说「香港已死」的美国《财富》杂志前几年也改了口风,承认看法有误。
环球时报:香港回归15年,你给「一国两制」打多少分?
张志刚:如果用回归前作一个标准,我觉得是超额完成,可以得到200%的分数。首先,97前许多港人的担忧都没有出现,如港人仍然享有言论自由。其次,在经济上,回归后香港经历多次金融危机,但在内地庞大经济实体的支持下,香港经济表现近年越来越好。不过,特区政府不应该满足现状,有必要在制度上进行创新,令社会更公义,这样人们才会更拥抱香港。因为香港人现在对政府期望和要求比以前大大提高了,所以政府有必要与时俱进。
环球时报:你怎么看近年香港与内地的融合?
张志刚:香港回归初期,市民与内地老百姓的往来很不方便,两地官员也很少打交道。过了几年,内地经济腾飞,老百姓也越来越有钱,香港社会开始有声音认为,不跟内地人交流,不是有点笨吗?当时,我跟深圳的朋友聊天,他就建议说,只要让深圳人免签证来香港旅游,就能保证香港财源广进。其实这就是现在「自由行」的概念。到了2003年,香港社会一片停滞,才推出「自由行」。之后又有人提倡与内地加快融合,认为香港只有跟内地这个大经济体联合起来才会进一步的发展。
环球时报:「自由行」的好处很多,但近年也出现一些问题,你对此怎么看?
张志刚:目前访港的内地游客已经突破4000万人次,他们与港人之间发生一些矛盾,并没有什么好奇怪的,都是个别事件而已,不必太过介意。我同意「自由行」要适可而止。目前内地游客数量差不多够了,香港资源有限,再增加「自由行」城市的话,会挤压港人空间,影响港人的利益。全世界对旅游业都会加以约束。政府应该担当一定的角色,不能让旅游影响民生。
环球时报:近年香港社会出现不少问题,你认为梁振英上台后,会推出什么政策?如何解决贫富悬殊和房屋问题?
张志刚:最重要的是不应再犯「大市场,小政府」的错误,政府一定要响应港人对居住、医疗等问题的诉求。解决贫富悬殊问题可以从第二次分配入手,如实行最低工资,政府津贴跨区交通费等。房屋问题则可以减低租金和让有需要的市民入住公屋。目前香港最大的问题就是贫富悬殊,下一届政府就要调整对低下阶层的政策。有人说这样香港会变成福利社会、第二个希腊。但香港的情况跟希腊相差很远,不好方面就要修正,不能什么都不做,新一届特区政府要勇于承担政治责任。
环球时报:有人说「香港模式」这几年煺步了,如港铁在香港和内地接连出现问题。你认为「香港模式」还值不值得学习?
张志刚:「香港模式」并没煺步,港铁的水平还是很高的。问题在于过去几年,香港的公司把盈利表现看得越来越重,尽量节省开支,以致水平在不知不觉之中受到影响。我认为,未来香港企业应该反省一下是否以往开源节流得太厉害,搾取利润太过分,以致服务水平下降。总之,香港要维持高水平服务的话,经营模式要随情况变化。
环球时报:香港在中国未来的发展中将处于什么地位、扮演什么角色?
张志刚:香港始终是全国信息最流通的地方,而且香港人也比较聪明和灵活,内地有什么做不到的,香港都可以争取去做。我觉得香港现在最有潜力的是办教育和培训基地,令香港成为中国的教育中心。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胡锦涛罕见露面 传政治局召开“废习会” |
2 | 习将谢幕?!中办纠左批个人崇拜 震慑政坛 |
3 | 太大胆!科学家指名道姓挑战习近平 |
4 | 薄熙来和谷开来狱中离婚 两人同时丢下一句 |
5 | 重磅:川普宣布$1750亿“黄金穹顶” 中俄痛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