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备受关注的薄谷开来杀人案现已进入待审结阶段。以《金融时报》为代表的西方媒体在此敏感期抛出了“法治最终还是输给了党治”的结论,这与中国媒体普遍将谷案标榜为开放典范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该报除了一一盘点庭审中没有解答的诸多疑问外,还不惜笔墨对薄熙来事件进行了还原。文章写道,薄熙来意图绕过党的机关,直接向公共寻求支持,但这一非正统的战术,似乎激怒了党内领导人。“他(薄熙来)被指严重违反党的纪律,但党并未说明具体是哪些纪律”。此外,该文还在结尾处表示,在高度公开化的整肃中,薄家已成为特权和不受惩罚的象征,“很多人相信,这正是当今中国政坛精英阶层的标志”,“但谷开来庭审的不透明方式证明,中共还没有准备好接受公众问责。”
梳理一番,不难发现,《金融时报》之所以得出“党治大于法治”的结论,证据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其一,薄谷开来作为红二代,以及薄熙来的妻子,中共即便想要显示“没有人凌驾于法律之上”的立场,也很难将其与党内政治彻底撇清干系;其二,该报认定了“庭审前中共早已对谷案达成共识”,所以就此得出了“中国司法体系依然存在缺陷”的论断。至于文中提到的庭审疑问,其实并无任何新意可言。
不过,以《金融时报》为代表的西方媒体为“党治大于法治”观点摆出的论据却很难站得住脚。首先,谷案是作为独立的刑事案件处理,在该案中并未涉及薄熙来。谷开来虽然是薄熙来的妻子,但她本人是新加坡国籍,更不是中共党员,何来 “党治”的问题?由此可见,西方媒体得出此结论的逻辑,无非是延续了其一贯的报道模式,即凡是牵扯中共高层的,党治必然是居于法治之上的。
其次,薄谷开来故意杀人案被舆论认定为最隐秘的案件,因为唯一的正式信源只有中国官方通讯社新华社。从4月10日的通报,到7月26日的公诉,再到8月10日长达五千余字的庭审纪实,“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应当以故意杀人罪追究刑事责任”、“依法对谷开来进行判决”等频频表态,均体现了中共处理此案时的法治逻辑和思路。西方媒体却并未谈及,而是将“唯一信源”予以放大和反复强调。
最后,也是颇具传播效力的庭审存留疑点问题。如庭审没有传唤任何证人作证、承认罪行的谷开来被拒绝使用家人挑选的律师以及海外媒体被拒之门外等等,这些质疑看似很容易取得共鸣,但其实是对中国刑事案件审理程序不熟悉做出的一家之言。比如说,在没有传唤证人的问题上,英美法系是“没有证人就没有诉讼”,然而,中国的诉讼法并未规定证人必须出庭作证。如果证人庭前向法院申请,法院如果准许,则该证言有效。
党治还是法治?虽然这场由西方媒体主导的讨论与案件本身背道而驰,但还是引起了包括BBC在内的西方主流媒体的持续关注。中共官媒以社评的形式将谷案定性为凸显中国司法制度进步的典范,这也是中国大多数媒体的主调。而因为案件审理前,中共使网媒纸媒等舆论平台大规模的敏感词销声等作为,以及庭审当天合肥市中级人民法院警车林立、方圆百米“武装到牙齿”的紧密防守,使得案件显得神秘难测。再加上外界了解案件进展的唯一信息源,均来自代表中共官方意志的新华社,故而舆论很容易被西方媒体牵着鼻子走,将谷案认定为一场“披着法治面纱而行党治之实”的庭审秀。然事实上,围绕党治与法治的争论在西方媒体屡见不鲜。谷案过后,类似的讨论或将因其他“导火索”再次卷土重来,也未可知。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如临大敌 中共密件热传 |
2 | 一股暴跌潮,正在席卷全国 |
3 | 中国市场突传重磅利空 |
4 | 美国股市传出大消息 |
5 | 全场傻眼 中国学者丢人丢大了 |
6 | 大权旁落?习最新讲话再现异常 |
7 | 突然!一封“倒习书”疯传 |
8 | 危急,中南海风暴要来了 |
9 | 朝鲜士兵遭屠戮画面被公开!乌军直呼“不敢 |
10 | 中国的大萧条,就要来了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