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大公网日前发表文章,题为《解读18大前首波人事布局:栗战书“老成谋国”》。作者为大公网特约评论员马浩亮。文章如下:
进入下半年,最为重量级的、并且与十八大直接相关的人事调整有两次。一是在7月3日北京市党代会的闭幕会上,郭金龙接替刘淇当选北京市委书记。二是9月1日,中央公布令计划兼任中央统战部部长,栗战书接任中央办公厅主任。北京市委书记和中办主任,可以说都是中国政坛含金量非常之高的核心职位,前者总揽京城党政事务,拱卫中枢;后者更被誉为“大总管”,是中央最高领导人的左右手,是信息枢纽。郭金龙与栗战书能够得以上位,是经历千挑万选、反复权衡决定的。
郭金龙与栗战书都属于低调务实类型,没有大张旗鼓的高谈阔论,但均历经多个省份的锻炼,扎扎实实做了许多打基础的工作,也积累了比较深厚的资历。郭金龙先后在四川、西藏、安徽、北京四地担任过省级领导,在后三者更是均担任了一把手。栗战书同样曾在河北、陕西、黑龙江、贵州四省担任过省级领导。而像西藏、贵州,都属于中国条件比较艰苦、经济欠发达的地方,工作担子很重。
胡锦涛2007年4月在宁夏考察时曾指出,“对那些长期在条件艰苦、工作困难的地方工作的干部要格外关注;对那些不图虚名、踏实干事的干部要多加留意;对那些埋头苦干、注重为长远发展打基础的干部不能亏待。”对照这个标准,郭金龙与栗战书今次得以掌据要津,实在是在情理之中。
同样令人关注的是两人的年龄。郭金龙现年65岁,是建国以来北京迎来的第12位市委书记。前11位依次是彭真、李雪峰、谢富治、吴德、林乎加、段君毅、李锡铭、陈希同、尉健行、贾庆林、刘淇。除了改革开放之初于1981年至1984年执掌北京市委的段君毅之外,郭金龙是履新时年龄最大的一位北京市委书记。像他的前两任贾庆林、刘淇,就任市委书记时分别是57岁和60岁。
62岁栗战书同样面临着这样一种情况,他是建国以来就任时年龄最大的一位中央办公厅主任,他的10位前任(杨尚昆、汪东兴、姚依林、胡启立、乔石、王兆国、温家宝、曾庆红、王刚、令计划)中,就任中办主任时年届六旬的只有姚依林,时年61岁,其余均在60岁以下,而杨尚昆、汪东兴、王兆国、温家宝更是在50岁以下。
其实由此延伸来看,在本轮中共省级党委大换届后,比十年前来看,干部年轻化进程明显降速。最有说服力的例子是,2001年底至2002年上半年即中共十七大前的那轮省委大换届中,一大批“60后”即时年40岁出头的干部进入省委常委行列,个别人甚至不满40周岁。如时任西藏党委常委胡春华(时年38岁,现任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北京市委常委孙政才(时年39岁,现任吉林省委书记)等。
如若按照同等的梯次递进顺序而言,本轮省委大换届中,应该有一批“70后”的干部进入省委常委行列。但截至目前为止,尚未有一个这方面的例子。而且就全国而言,副部级以上干部中,尚无一位“70后”。类似2003年35岁的陆昊升任北京市副市长、38岁的唐登杰升任上海市副市长的例子,近十年来再无重演。
这背后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中共已经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干部代次更迭、新陈代谢机制,干部年龄梯次结构亦较完善,超擢年轻干部的政治需求已不紧迫。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过度强调年龄因素,令许多工作能力强的干部早早遭遇晋升“天花板”,积极性受到严重打击。
正因如此,主管干部工作的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明确强调,要正确理解和把握党的干部政策,坚决纠正干部任职年龄“一刀切”的错误做法,从制度上保证老中青梯次配备的干部任职年龄结构;既激励年轻干部奋发进取,又让其他年龄段的干部有前途、有奔头,充分调动整个干部队伍的积极性。
可以说,郭金龙、栗战书的上位,得益于自身的深厚政治资历和丰富施政经验,属于“老成谋国”型的干部。综合上面这些因素来看,中央在遴选人才方面都是有清晰战略思路可循的。外界如若充分了解,就不会总是惊唿意外了。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如临大敌 中共密件热传 |
2 | 一股暴跌潮,正在席卷全国 |
3 | 中国市场突传重磅利空 |
4 | 美国股市传出大消息 |
5 | 全场傻眼 中国学者丢人丢大了 |
6 | 大权旁落?习最新讲话再现异常 |
7 | 危急,中南海风暴要来了 |
8 | 突然!一封“倒习书”疯传 |
9 | 朝鲜士兵遭屠戮画面被公开!乌军直呼“不敢 |
10 | 中国的大萧条,就要来了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