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維讀者網 > 中國瞭望 > 正文  

彭麗媛的“國母”風姿(組圖)

www.creaders.net | 2012-12-01 23:31:47  萬維讀者網 | 0條評論 | 查看/發表評論

萬維讀者網記者上官天乙綜合報道:2012年12月1日是第25個“世界艾滋病日”。由中國國務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員會辦公室、衛生部主辦的“全民參與、全力投入、全面預防——2012年世界艾滋病日宣傳活動”在北京舉行。國務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員會副主任、衛生部部長陳竺說,根據《中國遏制與防治艾滋病“十二五”行動計劃》,中國將在5年內邁向艾滋病病毒零新發感染、艾滋病相關疾病零死亡、零歧視的目標。

全球基金秘書處總經理加布里爾·加拉米洛讚賞中國保持了萬分之5.8這一非常低的感染率,但中國人口龐大,5年之內實現“零艾滋”的目標任務非常艱巨。

世衛組織艾滋病防治親善大使、衛生部預防艾滋病宣傳員彭麗媛等等近400人參加了活動。彭麗媛參與拍攝的公益短片《永遠在一起》首次發布。

短片以彭麗媛教感染艾滋病的孩子彈鋼琴開頭,通過她給孩子們彎腰繫鞋帶、給運動場上大汗淋漓的孩子們送水等細節傳遞社會的關注。彭麗媛在影片中接受採訪時回憶,她第一次在村子裡見到這個感染艾滋病的孩子時,那雙不敢看人的眼睛讓她心裡非常難過,欣慰的是,幾年過去,如今孩子已經長高了,長大了。

此前的11月30日上午,彭麗媛的丈夫,中共總書記(明年還將接任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來到北京市社區藥物維持治療第七門診部,看望艾滋病患者,參加艾滋病防治志願者培訓交流活動。習近平說,艾滋病本身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對艾滋病的無知和偏見,以及對艾滋病患者的歧視。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是大家的兄弟姐妹,全社會都要用愛心照亮他們的生活。防治艾滋病是一個複雜的醫學問題,也是一個緊迫的民生問題、社會問題,需要全民參與、全力投入、全面預防。

11月26日,北京舉行了2012年國務院防治愛滋病工作委員會全體會議,國務院防治愛滋病工作委員會主任李克強主持會議。會前李克強與十餘名來自民間防治愛滋病組織的代表進行了座談。李克強反覆強調:“在防治愛滋病領域,社會組織的作用特殊、不可替代;而在很多其他領域,也同樣需要發揮好社會力量和社會組織作用。”

據11月29日大公網報道,習近平夫人彭麗媛雖然近幾年越來越少地出現在舞台和銀幕上,但她作為聯合國愛滋病親善大使,卻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在了公益事業上。

(陳馮富珍向彭麗媛頒發世衛組織抗擊結核病和艾滋病親善大使聘書)

聯合國有關專家曾表示,當初選中彭麗媛出任世衛組織“親善大使”,除了她的影響力和公眾形象,更因為她有一顆熱愛公益事業之心,身上凝聚着一種勤奮上進、鍥而不捨的精神。

《環球人物》2011年第17期文章詳細介紹了彭麗媛從歌唱家到世衛組織“親善大使”的過程和經歷。

2011年6月3日,位於瑞士日內瓦的世界衛生組織總部燈火通明。世衛組織總幹事陳馮富珍博宣布:“我非常高興地委任彭麗媛女士為世界衛生組織抗擊結核病和艾滋病親善大使!”

陳馮富珍接着說:“讓我們感到非常自豪的是,彭女士是一名非常着名的藝術家,享有國內外授予的眾多榮譽。她在中國是位家喻戶曉的大明星,擁有很多觀眾和‘粉絲’。”

此時的彭麗媛身着一套深色西裝,頭髮攏成一束扎在腦後。“彭女士,您長期以來為中國那些因結核病和艾滋病而掙扎求生的男女、兒童,尤其是孤兒提供幫助,我們欽佩您為此所展現出的奉獻精神。”說到這裡,陳馮富珍還特意插播了一段錄像。

陳馮富望着彭麗媛,緩緩地說道:“眼下,結核病和艾滋病的感染人數和死亡人數仍然過高,它們都屬於致命性疾病,會給人帶來極大的痛苦,加在一起每年使350多萬人失去生命。而且,受到疾病影響的人們往往陷於貧困,幾乎享受不到應有的權利。我們相信,具有影響力的人士可能會帶來重要改變。我們把您看成將世衛組織官員和受到病痛折磨的人們凝聚在一起的重要橋梁,希望可以藉助您聞名於世的聲音,更好地推動世衛組織針對結核病和艾滋病所做的工作。”

(世衛組織艾滋病防治親善大使、衛生部預防艾滋病宣傳員彭麗媛與參與公益短片《永遠在一起》的青少年一起參加世界艾滋病日宣傳活動。)

陳馮富珍對彭麗媛的任職充滿信心,她說:“彭女士長期以來一直致力於防控結核病和艾滋病的宣傳工作,涉及的領域從關愛患病兒童到病毒檢測,再到採取保護性預防措施,已經積累了足夠的經驗。最讓我們感動的是,她還到貧困地區慰問結核病人,為受病痛折磨的兒童捐助。她用藝術家特有的激情和說服力,唿吁人們消除對病患的歧視。2010年7月,當時第十八屆世界艾滋病大會在奧地利首都維也納召開,彭女士發表演講,介紹艾滋病在中國的防控狀況,也令我印象深刻。”

陳馮富珍認為“彭女士成為世衛組織親善大使,她的同情心、她的聲音還有表演風度將會得到許多回饋,給人帶來許多好處——不僅僅是中國人,還有全世界受到這兩種疾病影響的數百萬人,世衛組織將成為她嶄新的國際舞台。”

“在過去的10年中,我們與結核病和艾滋病的鬥爭取得了巨大進展。我們知道該怎麼去做,來預防感染並且拯救或者延長生命。我們具有明確的戰略和政策,也有雄心壯志。”陳馮富珍對記者說,“但任務仍然艱巨,我們需要有影響力的人來助世衛組織一臂之力。”

《環球人物》文章說,世衛組織邀請名人來推動其目標的實現由來已久,設置“親善大使”就是一個例子。世衛組織親善大使通常是文學藝術領域或演藝界、體育界的公眾知名人士,他們致力於宣傳世衛組織的策略、目標和重點工作,參加相關活動,以提高公眾對重要衛生問題和解決辦法的認識。一任世衛組織親善大使的聘期為2年(可續聘),他們都是義務工作,沒有報酬。

世衛組織現任親善大使中有“癌症控制親善大使”、美國蘇珊·科曼乳腺癌基金會創始人藍希·布林克爾,“孕產婦、新生兒和兒童健康親善大使”、埃塞俄比亞名模莉雅·琦比德,“消滅麻風親善大使”、日本財團會長笹(音同“剃”)川陽平等着名人士。

彭麗媛的故事

在山東鄆城縣文化館,工作人員專程請來了老書記魏中平,讓他給《環球人物》記者講述“彭麗媛的故事”。魏中平和彭麗媛的父親是單位里的老搭檔,兩家又是多年的鄰居,互相非常了解。

他告訴記者,彭麗媛的父親叫彭龍坤,年齡和他相仿,可惜已於2009年在北京去世了。彭麗媛的母親現隨子女住在北京,有時還回鄆城看看。

彭麗媛的老家,在鄆城東南20多里的黃堆集鄉彭莊村。她的父親彭龍坤,是村里少有的高中生,早年當過村夜校的校長,專門負責掃盲工作。“文革”前調到縣劇團工作,後來又調到文化館。

彭麗媛是老大,1962年出生。她有一個妹妹叫彭麗娟,一個弟弟叫彭蕾。彭麗媛的童年,很多時光是在縣劇團的牛車上度過的。媽媽隨團到鄉下去演出,彭麗媛也跟着坐劇團的牛車“四處漂泊”,經常飢一頓飽一頓。

魏中平告訴記者,在“文革”期間,他和彭龍坤都屬於“當權派”,也沒少挨批鬥。不同的是,由於彭麗媛的舅舅等在台灣,屬於有“海外關係”,再加上家庭出身不好,所以彭龍坤夫婦連同孩子比魏家多受了很多苦。

“文革”中有段時間,由於“海外關係”的問題,彭麗媛當文化館長的爸爸被下放到農場勞動改造;本為劇團“台柱子”的媽媽,也因成了“牛鬼蛇神”,被趕下了舞台。彭麗媛9歲那年,和媽媽一起被攆回了農村。

彭龍坤被罰勞動改造期間,天天打掃廁所。彭麗媛和媽媽隔一段時間去探望爸爸一次,主要去送換洗的衣服,有時也帶上幾斤糧票和一兩元錢。但她們每次只能隔着廁所的牆,偷偷地把東西遞過去。彭麗媛常常躲在樹下望風。有人來了,她就學鳥叫,發出“嘎嘎嘎”的信號。

“文革”後,彭龍坤被調到縣工業局工作。上世紀80年代初,他又被派往鄆城駐福州辦事處,任主任。後來,回到鄆城,他被聘為縣政府顧問。

在鄆城一中,記者專訪了彭麗媛的啟蒙老師高承本。

高老師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鄆城一中唯一一位聲樂老師,吹拉彈唱樣樣精通。在高老師家的客廳正牆上,掛着一面牌匾,上寫“恩重情深”幾個大字。

這是高老師從事聲樂教學40周年時,學生們送給他的一份禮物。學生署名正中間一位,就是彭麗媛。

高老師的老伴苑老師,當年曾是彭麗媛小學時的老師。

 (彭麗媛探訪臨汾紅絲帶學校與孩子們聯歡)

受媽媽影響,彭麗媛從小愛唱愛跳。到了上中學的年齡,彭龍坤想着給女兒找個專業的老師教一教。

“我和彭龍坤原來就很熟。記得是1974年夏的一天,他找到我說:讓我們家麗麗跟你學唱歌吧。我說行啊。就給學校說了說,讓她初一開學時就來。”

高老師告訴記者,他們一直叫彭麗媛的小名“麗麗”。

一入學,彭麗媛就進了學校的宣傳隊。高老師從識譜開始教彭麗媛樂理知識和發聲基本功。高老師的愛人苑老師說,教了一輩子學,就沒見過多少個像彭麗媛這樣有志氣又刻苦用功的孩子。

“麗麗是家裡的老大,一直很懂事,又肯吃苦,所以進步非常快。為了演節目,宣傳隊也給隊員們上一些舞蹈課。比如練噼叉,練下腰等,都需要下苦功夫。麗麗在宣傳隊是最用功的學生,整天不分白天晚上地練,我看着有時候都心痛。”高老師接着老伴的話茬說。

彭麗媛共在高老師手下學習了3年。1976年下半年,山東省歌舞團等有關方面組成的“學大寨工作團”來到鄆城縣,並在那裡住了很長一段時間。工作團里有幾位是當時的歌唱家或音樂專家。高老師乘機向他們推薦了自己的“得意門生”彭麗媛。其實,這幾位專家也早就看上了已在鄆城小有名氣的彭麗媛。有“山東民歌王子”之稱的楊松山,是工作團的團長,他更是對彭麗媛欣賞有加,就向省歌舞團領導建議讓彭麗媛到團里工作。省歌舞團領導很為難,因為當時彭麗媛才14歲,不符合工作的條件。後來,有人建議:“那就讓她去考省‘五七’藝術學校吧,一定能考上!”

高老師告訴記者,他推薦彭麗媛是有原因的。當時,彭麗媛的父母有意讓她到縣曲藝團工作,這樣可以早點參加工作。彭麗媛也考上了,如果去了很可能就是說琴書或唱墜子。高老師覺得彭麗媛是個好苗子,這樣太可惜,希望她能再往前走一步。

(環球人物雜誌2011年第17期封面)

“1977年9月,我帶着麗麗到濟寧師專(省藝校考點)去參加考試。”高老師至今清晰地記得這件事,“當時菏澤地區沒有考點,臨近的濟寧地區有個考點。但不巧的是麗麗的弟弟得了急病,正在住院。彭龍坤再次找到了我,請我替他帶孩子去濟寧考試。我們兩個人搭乘縣物資局的車,跑了好幾個小時才到了濟寧師專。我記得還交了5角錢的報名費。考試過程中,麗麗先以一首《太陽最紅毛主席最親》征服了主考老師。第二天又以一曲《南泥灣》並伴有完美的舞蹈,通過了複試。接下來還要考文化課。麗麗是個有心的孩子,她看吃住都是我花錢,就有點不忍心了,催着我回家,讓她媽媽來陪她。”

考試非常順利,但通知書卻等了6個月。最終她被錄取到山東省“五七”藝術學校中專部。同年底,該校改名為山東藝術學院。

魏中平還向記者講述了一件事:

2002年10月,魏中平的老伴患了心臟病,比較嚴重,希望能到北京較專業的阜外醫院做心臟搭橋手術。幾經聯繫,都沒有在阜外醫院找到床位。無奈之下,魏中平找到了彭麗媛和她的家人,請他們幫忙想想辦法。

沒想到事情很快就有了眉目,彭家人並沒有搞什麼特殊,而是聯繫到了武警總醫院。經兩家醫院協商,決定由阜外醫院出主刀專家,在武警總醫院做手術。手術非常成功。在魏中平老伴住院的一個多月時間裡,彭麗媛、她的父母和弟弟等,幾乎全家人都到醫院來看望他們。

在母校鄆城一中建校45周年(1995年)前夕,彭麗媛專程買了兩架鋼琴,一架送給母校,一架贈給了恩師高承本。

上世紀90年代末,彭麗媛拿出自己10多年來的積蓄,為老家彭莊村捐建了一所小學,後來又為母校鄆城一中籌資捐款建了一座教學樓。如今,這座4層的教學樓已被命名為“麗媛藝術樓”。

在高承本老師家裡,他老伴翻出了彭麗媛早年寫給老師的幾封信給記者看。徵得高老師同意,現將其中一封信的部分內容摘抄如下。

高老師您好:

好久沒有給您寫信了,您的身體還好吧!這次暑假因為去內蒙古演出,沒有回家,故沒能回咱校看您。上次給您去信說我想讀本科,學院很同意我的請求,後來準備錄取為本科生……但未能解決,我只好上(中國音樂學院)進修班,準備先學着,如有機會再慢慢地努力……現在又進入了緊張的學習和演出時期,很少有時間出去玩……我感覺現在我的(演唱)方法比以前確實有些改進了,有時唱一個多小時都不覺得疲勞。看來演唱的方法是何等的重要……

我的學習、專業方面還算很順利,就是上本科還未能如我願,一定要爭取。由於學習很緊張,很少抽出時間寫信。您不會生氣吧?這些情況也許您能從我們家裡了解到。您現在教學(工作)緊張嗎?學校里還好吧?雖然只有半年多沒有回家,但我很想念咱們鄆城,咱們學校和哺育我成長的老師們……現在,各方面的條件比以前好多了,但我經常以它來鞭策我現在的學習!您從信中能看到我的思想有變化嗎?如有,您儘管批評,我很願意接受!

春節也許能回家住兩天,也可能要去演出的。如回家,再去看您!問朱校長好!

止筆(隨信寄去一張我來北京照的相片)。

祝您好!

麗麗

一九八一年七月十日

藝術之路

進入山東藝術學院學習,彭麗媛真正走上了藝術之路。

當時,這所學校雖算不上什麼有名的高等學府,但彭麗媛卻遇到了一位鼎鼎有名的聲樂教育家老師。她就是王音璇,因演唱《苦菜花》、《紅日》等電影插曲和山東民歌《我的家鄉沂蒙山》等歌曲而廣為人知。自1978年起,彭麗媛拜在王教授門下潛心學習了近3年。在這段時間裡,彭麗媛逐步走出了山東、走向了全國。

在王音璇指導下,彭麗媛主攻民族唱法。

根據彭麗媛的具體條件,王音璇專門為她制定了訓練計劃。要求她先練好中音區,再向兩端擴展音域,使之達到兩個八度。在民族唱法的訓練上,王音璇有自己的一套,即以山東民歌為主體,重點訓練一些特殊唱法,如甩腔、拖腔、舌尖顫音、波音、滑音和頓音等。此外,還在語言、感情、表演等方面對彭麗媛進行了嚴格的訓練。

王音璇還像一個母親對待孩子一樣,經常給彭麗媛梳妝打扮,幫她料理個人生活。有演出任務時, 怕彭麗媛在集體宿舍睡不好,就把她叫到自己家裡去休息,演出後還給她做夜宵吃。

1979年,王音璇帶着彭麗媛到山東淄博參加全省民歌會演。彭麗媛以一曲《趕牛山》引起轟動。1980年,又帶着彭麗媛到北京參加全國民族民間唱法(民族唱法的一種)會演。彭麗媛演唱的《清藍藍的河》、《微山湖盪起採蓮船》和《包楞調》等民歌,轟動了京城。一些報刊評價說:彭麗媛的歌聲清脆甜美,吐字清晰,運腔自如;用山東民歌特有的唱法,加上恰到好處的身段、眼神,真是清熘巧俏,如珠落玉盤。有的人稱她為牡丹之鄉菏澤來的“牡丹仙子”,有的人則將她比喻為帶着泥土芳香的“山谷幽蘭”。

(蘭州商學院青年志願者協會的志願者們,用成百上千個小紅絲帶在一塊白布上粘出了一個足足有六七平方米的紅絲帶)

這一年,濟南軍區前衛歌舞團來山東藝術學院招演員,作為應屆畢業生,彭麗媛被一眼看中。從小嚮往軍營的她,終於實現了穿軍裝的夢想。

到了部隊,彭麗媛有了更多施展才華的機會。1980年8月,彭麗媛被部隊推薦,隨代表團赴歐洲6國訪問演出。

但彭麗媛並不滿足眼前的成就,她深知今後的藝術之路還很長很長,年輕時不多學一點,將來是要後悔的。她希望能繼續求學。

一個機會竟然不期而遇。1981年初,彭麗媛在廣州參加“羊城花會”的演出活動,被中國音樂家協會副主席、中國音樂學院院長李凌看上了。

回到前衛歌舞團不久,彭麗媛便收到了中國音樂學院寄來的進修通知書。她喜出望外,將通知書交給團里,聽候決定。團里非常痛快:“這樣的學習機會難得,我們支持你!”

在中國音樂學院,彭麗媛被安排到剛剛從中央樂團調來任教的金鐵霖班裡,繼續跟他學民族聲樂。

金鐵霖針對彭麗媛的嗓音特點,較系統地對她進行了全方位的訓練。除山東民歌,還讓她廣泛地接觸各個民族的歌曲、西洋歌曲、歌劇詠嘆調、京劇唱腔等等。1982年,在中央電視台舉辦的春節文藝晚會上,隨着《在希望的田野上》和《我愛你,塞北的雪》這兩首歌,彭麗媛開始為中國億萬觀眾所熟識。

然而,彭麗媛還是不滿足。她又有了考本科的想法。雖幾經周折,終在1983年如願以償。

彭麗媛在中國音樂學院這一學又是7年。不僅完成了聲樂本科的學業,還創造了一項紀錄——1990年獲得碩士學位,成為中國首位民族聲樂碩士。

有記者問金鐵霖:“您培養了這麼多的明星,最得意的學生是誰?”

金教授說:“我想是彭麗媛吧,她特別勤奮用功。她中午從來不睡午覺,把所有的時間都充分利用起來琢磨自己的演唱技巧。”

還是在讀本科的1984年,彭麗媛被正式調入總政歌舞團。隨着知名度的提高,越來越多的各種邀請也像雪片一樣不斷飛來。當時,很多明星已經有了“經濟意識”。面對這種新的“潮流”,彭麗媛作出了自己的選擇。她在日記上寫道:

“我的理想不是唱幾年歌,也許我志大才疏。但我想,中國民族聲樂還缺乏系統的藝術理論總結,我們還停留在傳授上。不像意大利美聲唱法,有完整的、系統的理論。我們的前輩唱了幾十年好歌,就是說不出為什麼。這樣下去,我們的民族聲樂怎麼能發展呢?工業在起飛,農業在起飛,藝術上也要起飛。我們應該把民族聲樂藝術拿到國際 藝術論壇上去,而這個重任已經義不容辭地落在我們年輕一代身上了,我也是其中的一分子……”

為此,彭麗媛儘可能地兼顧工作(主要是演出)和學習。經常是下午上完幾節課,來不及到飯堂吃飯,就吃袋方便麵匆匆趕到劇場去。她還給自己訂了一條規矩:“一絲不苟,每演出一次總結一次,找出不足之處,下次演出改正。”

1985年,是彭麗媛最忙碌的一年。她先隨總政歌舞團到勝利油田等地巡演,又赴對越自衛反擊戰前線進行慰問演出。6月,她又接到中國歌劇舞劇院一份特殊的邀請——為紀念反法西斯戰爭勝利40周年和《白毛女》上演40周年,決定重排歌劇《白毛女》,要她主演“喜兒”。

很小的時候,彭麗媛就喜歡田華主演的電影《白毛女》和郭蘭英主演的歌劇《白毛女》。但她怎麼也不會想到,第三代“喜兒”選上了她。

離開演只有20多天的時間。她希望能一顯身手,可確實又有些害怕。

着名作曲家施光南給她打氣:“不要怕,應該去,這是又一個藝術的台階!”

彭麗媛於是一頭扎進中國歌劇舞劇院,全身心地投入了排練。20天后,一個新生的“喜兒”出現在舞台上。演出場場高潮迭起,扣人心弦。演藝界同行驚唿這是歌劇《白毛女》的又一次藝術上的超越。原作者賀敬之看完演出後連聲稱讚:“出乎意料,出乎意料!”

彭麗媛一直在用自己的行動踐行着一句行話:真正的藝術家要耐得住寂寞。

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是中國明星大“走穴”的時期。有人掙了幾十萬、幾百萬,有的開上了豪華私人小汽車,有人住上了高級別墅,而彭麗媛還在堅守着她的音樂夢想,每月領着幾百元的工資。

收穫和回報也是豐厚的。1992年,她因主演中國大型歌劇《黨的女兒》,榮獲文化部頒發的“文華獎”;1997年,她因演唱《珠穆朗瑪》等歌曲榮獲中宣部頒發的“全國五個一工程獎”;1999年,她獲得“CCTV-MTV音樂盛典”頒發的“最佳中國民歌演唱獎”;她的個人專輯《父老鄉親》、《白髮親娘》、《珠穆朗瑪》等分別在“全國優秀金榜音帶唱片”年度評比中榮獲“金唱片第一名”……她還代表中國藝術家赴全球幾十個國家和地區演唱,受到了世界各國音樂愛好者的青睞。

在從中國音樂學院畢業14年後,2004年9月,彭麗媛又被母校聘為客座教授。

作為一名藝術家,彭麗媛對中華文化如何“走出國門”也有自己的看法。2010年3月5日下午,全國政協十一屆三次會議就政府工作報告進行分組討論。在共青團、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的聯組討論中,彭麗媛說,“要使中華民族文化走向世界,必須踏實地繼承優良傳統,堅守本土文化的自信和信仰,吸收人類的文明,既不固步自封,也不妄自菲薄。像《東方紅》、《千手觀音》等作品,都是外國人認識、認知文化中國和藝術中國的最好標籤,展示了中國的良好形象。我們還要不斷開拓文化市場,把中華文化推向世界。”

(彭麗媛在政協)

這番發言的背後,凝聚着彭麗媛多年的思考和琢磨,她也一直在事業中努力實現這一目標。其中,她親自擔綱女主角的中國原創大型情景交響音樂劇《木蘭詩篇》,正是成果之一。2005年9月18日,《木蘭詩篇》走出國門,在紐約林肯劇院演出。

接下來的幾年裡,《木蘭詩篇》繼續在國際上產生影響:2008年8月30日,在奧地利維也納國家歌劇院演出;2009年11月11日,在日本東京學習院大學的紀念會館演出,日本皇太子德仁親臨現場欣賞……

熱衷社會公益

除了歌唱家的頭銜,彭麗媛還有一個重要身份——她是第八屆、九屆、十屆、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每年兩會召開時,彭麗媛總是身着軍裝或唐裝,和其他委員一起乘坐大巴士來到會場。每次她一露面,都會吸引周圍很多人的目光。面對記者的提問,她面帶微笑回答;對於一些代表的合影要求,她也欣然答應。

“第一次當選政協委員時,我才30歲。”從1992年擔任政協委員以來,彭麗媛不斷通過提案發出唿吁,傾注了她對社會問題的關注和熱情。

2005年3月,在十屆全國政協三次會議上,彭麗媛提出:“發展農村教育事業,提高農村青少年的受教育水平,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核心。”

彭麗媛告訴採訪她的記者,她最開始注意到這一點,是因為山東老家一個姨妹的孩子。姨妹想把彭麗媛資助家裡的錢用於蓋房子和補貼生活,而彭麗媛認為,只有把這筆錢用於外甥的教育,才能根本改變家裡的經濟狀況。事實證明,她的思路是對的。如今,外甥已經考上大學,只要資助他完成大學學業,今後姨妹一家的生活也就不用操心了。

每次回家鄉探親,彭麗媛都格外關注農村孩子的教育現狀。她注意到,農村義務教育經費的總投入大幅度減少,農村中小學教師不穩定,教師骨幹隊伍流失現象嚴重,這已成為農村教育走不出困境的重要原因。

在政協會議的發言中,彭麗媛談了自己的思考:“對於農村孩子的教育扶持,不僅僅在於減免其學雜費,還包括生活費,甚至家人的醫藥費。但凡其中有一個環節發生問題,孩子的學業就可能出問題。”

“在推進農村教育方面,希望工程已經發揮了重要作用。此外,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計劃就是一個不錯的創舉,尤其是扶貧支教計劃,實現了大學生志

願者和農村教育的雙贏,值得大力推廣。”她希望社會各界都能更積極地行動起來,伸出更多的援手,幫助農村青少年更好地接受教育。10多年來,她已經資助了五六十名大中小學生完成學業。

2007年,在全國政協十屆五次會議上,彭麗媛聯合馮鞏等其他十幾名委員提交了《關於設立青少年網絡心理導師新職業的提案》。

艾滋病致孤兒童的心理健康問題也是彭麗媛在政協會議上的關注重點。2008年3月5日,在全國政協十一屆一次會議小組討論會上,彭麗媛唿吁,要加強對這些兒童的心理關懷。“事實上,他們已經引起了社會的關注,各界力量湧入參加救助。但是,很多力量只是忙於相關政策的落實,造成救助形式過於繁多,甚至重疊、無序,效果也未必好。我覺得,對於這些孩子而言,來自家庭、學校、社會的心理關懷最為重要,對這些孩子傷害最深的往往是一些歧視冷漠的目光。”

彭麗媛還提出了詳細的措施,如:“國家應建立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未成年子女登記、上報和日常隨訪制度,及時了解這些孩子的心理需求並提供幫助”。“通過家庭和社區收養、家庭寄養、小家庭養育、機構供養等形式,進行有針對性的心理輔導,解決艾滋病致孤兒童的心理孤獨和自卑情緒”等。

小組討論間隙,彭麗媛婉拒記者們採訪,笑稱“要把分內的事情做完”。說着便站起身來,捧着整理好的提案,挨個請委員們簽字。大家對她的善舉都十分支持。

《環球人物》文章說,彭麗媛熱衷於公益事業。數十年來,她的腳步踏遍了大江南北,在中國紅十字基金會慈善公益系列晚會的舞台上,在中央電視台赴四川地震災區慰問演出的現場,在抗擊非典第一線的北京小湯山醫院……彭麗媛從不吝惜自己的歌聲和祝福。

2008年,汶川大地震發生後,彭麗媛立即向災區捐獻20萬元人民幣,並同心連心慰問藝術團的近30位藝術家奔赴什邡(音同“方”)、綿竹、青川等重災區,抗震救災,慰問演出。一位曾觀看過彭麗媛演出的退伍軍人告訴記者:“彭麗媛一身迷彩裝扮,扎着馬尾辮,素顏的她依舊風采不減。”

演出期間,彭麗媛還準備了一束百合花,專程來到綿竹市漢旺鎮中心小學。因為她聽說有一位女老師被埋在廢墟底下,一直沒有找到,她想把鮮花獻給那位女老師……

離開漢旺鎮中心小學後,彭麗媛得知正在附近值勤的6個士兵沒有辦法到演出現場去觀看表演,就主動要求為他們舉辦一場“專場演唱會”。濛濛細雨中,她把哨位當舞台,為士兵演唱。一邊唱還一邊和士兵們一一握手,同他們合影留念。臨別時叮囑工作人員,一定要留下士兵們的地址,回去後把照片寄給他們。

彭麗媛還非常關心控煙和結核病防治工作,是中國“控煙形象大使”,“全國結核病防治宣傳形象大使”。她曾於2009年在廣東省東莞市莞城區的政府廣場上,給農民工上“防治科普課”。“我想通過提問的方式,告訴大家我了解的知識,並通過他們,與周圍的人口口相傳。”

與艾滋病致孤兒童結緣,始於2006年初,43歲的彭麗媛欣然接受衛生部的邀請,成為一名預防艾滋病義務宣傳員。她說:“這是一份最好的新年禮物。

既然佩戴了‘防艾’紅絲帶,我今後就要用心做這個事情。”“這幾年,救助他們成了我的生活重心。艾滋病致孤兒童的數量還在增長,我希望能儘自己最大的努力給他們一點幫助。”

兩個月之後,彭麗媛就來到安徽阜陽,看望了艾滋病貧困兒童救助協會的200多個孩子。這些孩子的父母大都因感染艾滋病相繼去世,而他們中的很多人在母體中就感染了艾滋病。彭麗媛和孩子們一起畫畫、唱歌、做遊戲。她還專門跑到上學的地方,看他們是否有平等的就學機會,鼓勵他們好好學習。有個小朋友特別喜歡唱歌,彭麗媛就把她領到賓館去,親自輔導。

阜陽艾滋病貧困兒童救助協會會長張穎告訴記者,有個叫高俊的孩子一直管彭麗媛叫“彭媽媽”,經常念叨想念“彭媽媽”。“高俊的父母都因感染艾滋病去世了,高俊也是艾滋病患兒,此前被叔叔嬸嬸圈養在豬圈裡。彭麗媛第一次見到這個孩子、聽到他的遭遇時,眼角都濕潤了。她特別心疼高俊,把他抱在懷裡,餵餃子給他吃。”

張穎還向記者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彭麗媛專門為受艾滋病影響患兒拍攝了一首MTV叫《愛你的人》,我帶着3個孩子去北京參加了拍攝。因為彭麗媛第二天要出差,我們那天拍到凌晨1點多才結束。其中,有一個淋雨的鏡頭,孩子們的衣服都濕了。彭麗媛回到家後,連夜找出一些她女兒穿的衣服,分成3包,寫好哪個是給誰的、適合誰穿。第二天早上天沒亮,就把衣服都送過來了。當時孩子們還沒起床,彭麗媛怕吵醒他們,把衣服放下就匆匆趕去了機場。”

據說彭麗媛經常給張穎發短信,詢問孩子們的近況。她每年都會去阜陽艾滋病貧困兒童救助協會看望這些孩子。每次去之前,還要為孩子們親自選書包、買玩具。

   0


熱門專題
1
中美冷戰
6
AI
11
苗華被抓
2
川普
7
中共兩會
12
美國大選
3
俄烏戰爭
8
大S
13
以哈戰爭
4
萬維專欄
9
洛杉磯大火
14
巴黎奧運
5
何衛東
10
敘利亞
15
三中全會
關於本站 | 廣告服務 | 聯繫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導航 | 隱私保護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