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中国瞭望 > 正文  

在这方面 中国人似乎真被看扁了(组图)

www.creaders.net | 2012-12-31 22:24:39  万维读者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万维读者网记者上官天乙综合报道:全球消费占GDP的比重平均为80%,在美国这一比例高达88%。官方统计的中国消费却只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48%。中国消费过低、储蓄过高,似乎成了全球经济失衡的重要原因并招致几乎是普遍的责难。不过,现如今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与统计学系主任朱天和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张军在2012年12月31日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的文章中指出,官方统计数据其实大大低估了中国的消费水平。中国真实的消费率应该比官方公布的数据高10到15个百分点,达到GDP的60 - 65%,它是一个正常的也是理想的比例。


 
文章说中国官方统计数据偏低的原因首先是,大大低估了居住消费。居住消费由租金、房屋维修保养及水电煤气等支出构成,其中租金又包括租客支付的实际租金以及房产所有者自住的虚拟租金。计算虚拟租金并非易事。统计局使用建造成本乘以一个固定的折旧率(城镇住房是2%、农村是3%)作为粗略的估计。虽然这种方法很容易,但是它大大低估了实际的居住消费。不仅建造成本大大低估了房屋的市场价值,而且2%的折旧率也低估了实际的租金回报率。使用这种方法计算得出的2009年中国居住消费占GDP比重仅为6%。然而,在同一年,经合组织中高收入的发达经济体(美、日、英、德、法、加)的居住消费占GDP比重都在14%左右,该组织中两个发展中国家墨西哥和土耳其的居住消费占 GDP比重分别为 11.1%和16.5%。即使是印度,居住消费也达到GDP的8.6%。

根据作者估算,在2009年,如果中国城市住房平均价格为每平方米4000元人民币(640美元),平均的总租金回报率是3%,由此计算出来的居住消费支出占到GDP的10%。仅这一项消费支出的重估就将中国的消费率提高了4个百分点!如果农村住房消费被官方统计低估了1个百分点的话,那么中国的总消费支出就被低估了5个百分点 。考虑到中国城市房价异常高这一事实,中国的居住消费可能占到GDP的11%或者更多。

导致中国消费被低估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官方统计数据不能涵盖由公司账户付费的私人消费,此项支出一般被视作企业的经营成本,如果是耐用消费品,则被视作投资支出。在中国有很多这样的消费!例如,许多企业主或高管通过公司账户购买私人汽车,这些汽车的购置成本会被计入投资支出而不是私人消费。作者怀疑,大多数豪华进口汽车都属于这一类。这种通过公司账户进行私人消费的做法在中国普遍存在,包括吃喝宴请、旅游度假、汽车保养、汽油消耗、通讯支出等等,几乎任何可以开发票的家庭用品的开支都可以打入公司账户。对于国有企业的高管而言,公款支付的实物消费成了一项重要的福利。这种做法大大节省了公司层面和个人层面的所得税,但也因此让中国的消费被大大低估了。

(图:2010年2月至2011年3月底,中国奢侈品市场消费总额已达107亿美元,超过全球总量的四分之一,全球近2/3的奢侈品牌进入中国市场。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国。)

第三个原因则与住户调查方法有关。这种方法依赖被抽样调查的住户每个月详细记录家庭的各项收入和支出,参与记账的家庭只得到很少的报酬。全国住户的消费支出的总额则是用人口数量乘以住户调查得出的人均消费支出。这里会出现几个问题。首先,高收入、高消费的家庭在样本中的代表性是很低的,因为他们没有动力去报告他们的收入或者不厌其烦地记录每笔支出。这就导致全国人均消费被低估。其次,记账的住户很容易遗漏一些支出记录,尤其是一些比较小的支出,因为他们并没有多大的动力去保证记录的准确性。第三,实物消费可能被低估了,既可能是因为住户没有准确记录这类消费,也可能是用过低的价格来计算这类消费的实际价值。

此外,文章还说,学术界的经济学家在做国际比较时通常不会简单采用各国官方的统计数据,而是采用所谓的宾大世界表(Penn World Table)的数据。根据最新发布的宾大世界表,中国的消费占比在2010年也达到了GDP的60.9%,而不是官方数据的47.4%。形成差别的主要原因在于宾大世界表是用所谓的“国际价格”而不是用中国的名义价格来计算。

根据宾大世界表,中国的消费率在1990年是58.9%而不是官方的62.5%,而且在过去20年间,该比率一直稳定在60%左右的水平,而不是像未经调整的官方统计数据显示的那样在不断下降。

中国60%的消费率与同样基于宾大世界表的数据计算出的东亚四小龙的消费水平具有很强的可比性。自80年代中期以来,韩国的消费一直占GDP的大约60%;香港的消费率在1960年以来也都保持在60%左右;新加坡自70年代中期以来的消费率从来没有超过60%,过去二十年的平均消费率只有45%,比中国已经很低的官方消费率还要低很多。这三个地方都先后变成了高收入的发达经济体。台湾的消费率略高,但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绝大多数年份都低于70%,在80年代中期低至60%。高储蓄的日本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大部分年份的消费率也都低于70%,有些年份甚至低到61%。

而据中国经济网报道, 全球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发布的2012年度中国消费者调研报告指出,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人的消费行为和模式越来越接近富裕国家的消费者。

尽管中国经济增速放缓,消费能力却在大幅增强。根据预测,在当下的十年,可支配年均收入能够支付得起私家车和小件奢侈品的中国城市家庭比例将增长近6倍,到2020年占所有城市家庭的57%。据预计,排名前225位的中国城市在2007-2025年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为29%。

这份题为《从大众消费到新主流消费:跟上快速变化的消费者节拍》的报告显示,不断增长的需求和不断变化的生活方式已经使得中国人在各类产品上的开支不断增加。近半数受访者声称增加了电视等电子产品的开销,42%的人将更多的钱花在购买珠宝、手表和个人数码产品上,超过1/3的消费者增加了用于购买手机的开支。

近年来的通货膨胀也是消费者在多个品类上增加开支的重要原因之一。食品所受影响最大,食品开支增加的受访者中有80%都归因于物价高涨。在烟酒方面,59%的受访者认为开支增加的主要原因是通货膨胀,在服装方面,这个比例为56%。

城市级别的不同也会对开支产生影响。以食品为例,在人口最多和经济总量最大的“一线”城市(包括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8%的受访者增加开支是因为尝试购买新的产品。相比之下,三、四线城市消费开支增加的主要原因是买得更频繁或买得更多。2012年三、四线城市中分别有67%和58%的消费者将开支增加归因于此。

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副教授 沈凌 为金融时报中文网撰写的文章则从另一个角度讨论了中国的消费问题。文章指出,中国过去三十年的经济成就主要体现在个人消费品方面。出过国的人都有深刻体会:目前中国和世界发达国家的重大差距,不是体现在家用电器的更新换代上,也不是在人均住房面积或者汽车等级上,更多的差距恐怕是在以蓝天白云为代表的环境质量上,在老有所养幼有所爱的社会保障上……而这一切,主要不是私人消费品,而是公共消费品。

   0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更多>>
1 情况越来越糟 习急踩刹车
2 两件大事,突然暂停
3 突然间 北京风向又变了
4 比睡满8小时重要 做1事死亡率可降48%
5 当头一棒! 中美突传重大消息
热门专题
1
洛杉矶大火
6
叙利亚
11
三中全会
2
川普
7
苗华被抓
12
中共两会
3
俄乌战争
8
美国大选
13
台湾大选
4
中美冷战
9
以哈战争
14
李克强
5
万维专栏
10
巴黎奥运
15
中国爆雷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