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中央媒体近月作出多个亲民举动,并纷纷承担监督公权力的角色,就地方部门失职、贪腐等问题作出具批判性的报道和评论,引起外界关注。惟与此同时,却发生《南方周末》新年献词风波及《炎黄春秋》网站被封事件。有分析认为,官方控制市场化媒体的政策未有改变,官媒「开放」只是策略上的微调。
新华社评论影射庹震
新华社微博最近对多个社会热点议题的评论也充满火药味。昨日一则「新华微评」称﹕「鸵鸟在遇到危险时会把头埋进沙堆里,以为这样就安全了。」由于「鸵」与「庹」谐音,许多网民认为这是影射《南方周末》(简称《南周》)风波的焦点人物、广东省委宣传部长庹震。
这段微评接还引用主管意识形态的政治局常委刘云山前天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所作的「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发言,指出,「刻意迴避问题也恰恰是改革攻坚期我们所遇到的一大难题。比鸵鸟更甚之的是,将头埋进沙子后还用公权力恫吓和压制私权利,造成问题扩大化。」
学者:官媒要做人民喉舌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朱谐汉表示,目前总的媒体趋势是开放的,官媒不仅要做党和政府的喉舌,也要做人民的喉舌,要演好两重角色才能生存,才有受众。他也留意到《南周》风波,认为中国不应被视为一个铁板整体,不同领域、不同地方、不同媒体、不同领导都有差别,但从总体趋势来看,他认为中国的媒体已倾向开放,很难阻挡。原《中国青年报》「冰点」栏目主编李大同也认为,官媒的努力是好事,「带点人味」,总比不这样做好。
「难改负面形象抢话语权」
时事评论员刘锐绍则认为,习近平与邓小平、江泽民一样,在经济上不得不开放,但在政治上相当保守,因而他们在言论上的政策,都是偏向于收紧,但策略上会有一定宽松,当局为了应付新形势而在策略上表现出弹性,如官媒在一些问题上语气较松,不过是为了创造开放形象而作出策略微调,没有改变在言论和意识形态上的收紧控制,也不存在内部观点斗争的问题。
刘锐绍说,官媒「官报、官办、官看」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要改变这一形象需要长期的努力,因而若官媒想通过这些开明的言论,抢佔民间舆论话语权,恐怕短时期难做到。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曾精准预测习极权之路 现在他做出更悲观预 |
2 | 习出访这几天 党媒报道现重大异常 |
3 | 比特币又爆了 超14万人爆仓 |
4 | 中国首富轰北京失职 CNN:极罕见 下场往往 |
5 | “红3代”薄瓜瓜娶台女 夫妻同框画面首曝光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1 | 回复沽渎博:是的,普京希望尽 | 阿妞不牛 |
2 | 系列评论之五:川普能在上任24 | 雷歌747 |
3 | 与阿妞继续讨论:不听川普劝, | 沽渎 |
4 | 需要排查的是什么 | 倩影 |
5 | 境外势力让中国患上了精神分裂 | 文庙 |
6 | “請您放心,我們都很好!” | Winston Sm |
7 | 俄乌有可能停战吗? | 施化 |
8 | 李慎之谈钱锺书 | 壹嘉出版 |
9 | 十一月,暗无天日 | 赵州茶 |
10 | 懂王英明:人称川建军是也 | 随意生活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