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万维读者网记者上官天乙综合报道:“我们说,改革是中国最大的红利,现在要让这个‘利’,更多地落在百姓身上。激发改革这个最大的红利,目的是要让人民群众普遍受到实惠。过去三年的医改就是按照这个目标进行的,从最需要医疗帮助的广大人民群众着眼,去推进改革。”据中新社北京电,1月5日,在中国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上,副总理李克强如此告诫与会人员。
此次会议,专题研究《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新机制的意见》和《建立疾病应急救助制度的指导意见》,并就下一步医改进行了深入探讨。
李克强指出,中国医改把握住了“保基本,强基层”这个基本原则,把覆盖全民的医保作为最大抓手,几年间就让医保的覆盖面达到了13亿人口,让人民群众普遍得到了实惠。正是全民医保网的建立,为今天的城市公立医院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让下一步医疗体制改革有了发展条件。
会前,李克强在与“最美乡村医生”座谈中,将他们普遍反映的“收入低、医疗风险大、没有养老保险、缺乏学习培训机会”等四大困难一一记在心上,并随即把这些“困难”带到会上。要求医改办工作人员,要深入到这些村医所在的“最边远、最贫困、最艰难”地区,“一个一个进行落实”,负责解决他们切实存在的困难。
李克强特别提到时而出现在新闻媒体中的“病人等钱救命”等案例。他说,这些虽然属于个案,但会对整个社会心理产生巨大的冲击。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和健康,这是金钱无法衡量的。”李克强说,“我们一定要守住这个底线。”
( 1月5日,李克强在北京与来自最基层的18名乡村医生座谈,听取意见。这是座谈会结束后,李克强侧身说:“请‘最美乡村医生’先走”,并请身患残疾的周月华医生走在最前面。新华社记者 姚大伟 摄)据介绍,卫生部目前已将20种疾病纳入大病医保范畴,今后这一范围仍将逐步扩大。李克强就此指出,对于那些中等收入家庭难以承受的疾病,对于那些一个大病就返贫的家庭,要靠政府、慈善机构、保险机构共同努力,今后要走三管齐下、共同救助的路子。
他说,哪怕勒紧腰带也要想办法完善大病保险制度,建立起应急救助机制。
李克强指出,医改从“保基本”开始,从“强基层”起步,这符合国情,也适应人民群众的愿望和需求。中国最大的差距是城乡差距和区域差距,医改首先要针对农村,财政也要向中西部大幅度倾斜,这本身就是在直面、缩小这两大差距。
北京友谊医院、朝阳医院两家国务院医改试点的公立医院院长,分别在会上介绍了自家试点的“医药分开”改革经验:通过“药品零差价”和“提高医事服务费”等体制性改革,医院没向财政多要一份钱,便使得“病人开销降低、医院及医护人员收入提高,医患关系得到明显改善”。
李克强就此表示:“财政对公共服务、公共产品的投入是有限的。我们之所以说改革是最大红利,就是要在体制机制上做文章,要创新体制,建立新的机制。要向改革要利益、要效益,要通过创新体制、机制来释放活力。只有这样才能使改革的效果和初衷相一致。”
李克强提醒与会者,今后的改革要“勇于突破固有利益格局和行政区域的限制”。
针对两位公立医院院长“成立医疗联合体”的建议,李克强说,现在看来,合理、分级诊疗的模式,通过公立医院的改革可以实现。行政区域总的来说属于政府管理社会的方式,而社会服务应当超越行政区域。只有突破行政区域限制,才能更好地发挥社会的力量。需要运用“市场”发挥作用的地方,尽量要让“市场”发挥作用。
李克强最后说:“我们需要从改革那里增添动力,从创新机制体制方面去努力。‘医联体’的建议当然更要照顾乡村医生的利益诉求。当下,我们要多做增量改革,使改革顺利有力地推进,这样才能得到更多人的支持,形成更广泛的共识。”
另据新华网北京1月6日电,李克强在会上指明了医改实践对其他改革的重要借鉴意义。首先,说改革是最大红利,其目的就是让广大人民受益。改革最终要落到人民真正得利益上。
其次,改革红利的释放要依靠创新体制、建立机制。财政固然需要增加投入,但更重要的是在创新体制机制上做文章。要合理调整利益格局,形成使人民群众得实惠、医务人员受鼓舞、医疗机构添活力的机制。
第三,改革是渐进式的、累积式的,不可能一蹴而就,但也不能踟蹰不前,绕着矛盾走。改革既要先易后难,又要敢于攻坚克难,不失时机突破重点、带动全局。
李克强指出,中国医改正在向纵深推进,“十二五”时期将从打基础向提质量转变,从搭框架向建制度转变,从试点探索向全面推进转变,逐步建立适应人民健康需要、符合中国国情的医药卫生制度。要在巩固覆盖面的基础上提高保障水平,特别是要推进大病保险、医疗应急救助等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1月5日,李克强在北京与来自最基层的18名乡村医生座谈,与从贵阳市自愿到黔西南州山村当村医的钟晶握手)福布斯中文网的文章承认中国医改取得进展,同时认为进展还不够快。
文章说,最近,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了有关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白皮书,煞费笔墨地介绍了中国医改从多个方面提升中国百姓的生活质量。中国人均期望寿命持续增长,婴儿死亡率不断下降,疾病预防控制长足发展,农村地区居民看病就医更加方便,各种形式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覆盖了97%的中国国民。
白皮书还指出,在医药领域的个人现金支出大幅减少的同时,医疗机构诊疗和住院人数显着增加。这些变化中,农村人口通过“医药费用即时结算报销”制度支付医药费用,算得上一项有意义的改进。这与发达国家中通行的共付医疗费制度相近。
中央政府显然不太情愿道明改革中尚有哪些不足之处,但是批评人士很快便发现政府医疗卫生体系对农村人口每年每人补助仅200元。对于简单基本医疗就诊,这200元补助还是有帮助的。而且这对于中国找到一条出路来替代曾作为农村医疗服务体系基础的赤脚医生,也还是很有帮助的。
但是面对大病,这200元钱就显得杯水车薪了。尽管中国正逐步建立重大疾病分类,通过单独的补贴对大病治疗费用进行报销,但是到目前为止,一般性医疗和灾难性疾病治疗在费用报销方面的缺口仍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2009年启幕的中国医改据说已进入难度更大的“深水区”。新华网引述卫生部长陈竺的话说,“我觉得,我们的一些工作做得还不够好。我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就是什么时候我们国家能够为每一位居民提供签约式家庭医生服务,建立起全科医生、全科护士队伍,真正强健我国基层医疗队伍。”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以毒攻毒! 元老、张又侠联手请重磅人物出 |
2 | 半夜悄悄解禁 中国有苦难言 |
3 | 中南海陷死局 习最后底牌被调离 |
4 | 京城气氛紧张 军事防卫重镇突然换血 |
5 | 大转向!他与川普决裂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党内新势力杀出 老习突入ICU |
2 | 不装了!这两人同步“辱习” |
3 | 中国突发:李刚被提起公诉 |
4 | 以毒攻毒! 元老、张又侠联手请重磅人物出 |
5 | 拒绝陪睡 她从高处被抛下 脊椎四肢全断 |
6 | 美国芯片巨头,股价暴跌 |
7 | 半夜悄悄解禁 中国有苦难言 |
8 | 重磅!政治局月底将有重大宣布 |
9 | 监控曝光:窃贼入室盗窃 发现女主人裸睡后 |
10 | 中南海陷死局 习最后底牌被调离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1 | 党中央对东莞的态度 | 旅泉 |
2 | 赵晓:没有荷兰,世界将会怎样 | 万维网友来 |
3 | 胡锦涛的思维局限 | 施化 |
4 | 冷眼:习近平丧失军权,恐现刀 | 万维网友来 |
5 | 杨纯华|和平统一的正义路径: | 万维网友来 |
6 | 中共高调宣称“高水平对外开放 | 陈家梁子 |
7 | 还笑话川普吗? | 山蛟龙 |
8 | 2024回国:再度重相逢 (完) | 马黑 |
9 | 中国已经进入鼠代 | 汪翔 |
10 | 独家爆料与羊头杂谈:驳川黑教 | 蒋大仁勇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
1 | 天才川普签天才法案.对川普时 | 木秀于林 |
2 | 独家爆料与羊头杂谈:驳川黑教 | 蒋大仁勇 |
3 | 还笑话川普吗? | 山蛟龙 |
4 | 懂王整明白了:稀土真的卡脖子 | 随意生活 |
5 | 历史将要证明川普只是一只狗熊 | 右撇子 |
6 | 胡锦涛的思维局限 | 施化 |
7 | 中共国人都在喝粪水 | 山蛟龙 |
8 | 2024回国:再度重相逢 (完) | 马黑 |
9 | 天灾人祸,且行且珍惜 | 爪四哥 |
10 | 中国文化的力量 | 万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