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由社会看言论桎梏,总期待有推枯拉朽之势,然言论解禁难一蹴可及,需要一点一滴累积。外界看待南方周末事件延烧至新京报时,或许可从中共的「大局意识」来理解,关键在是否创造了一些新空间。
不同位置有不同大局意识。从中共宣传部门看,若现时处理广东省宣传部长庹震,意味南周大胜与日后各传媒言论大开,岂不乱了?
若只剩新京报与潇湘晨报未埋单转载,且未受惩处,往后中宣部指令还会有人遵守吗?
从新京报的大局看,顶头领导上门直接施压,怎么办?若真硬干不登导致报社关门,京城舆论火苗阵地被歼值得吗?北京市宣传部有其政治压力,新京报有其持续引领舆论的考量,双方能否磨出个解决「空间」?
据中宣部的指令,环球时报的社评需「头版」转载,但是多数媒体虚应以对,而新京报最终在八日登在廿版右下角,标题是自定的,且未出现签版编辑的负责署名。
潇湘晨报登在二版右半部,讽刺的是,左半版是「订购除虫灭害服务、杀光为止」的广告。
管媒体的中共、北京与广东宣传部,办媒体的南方周末、新京报与潇湘晨报的编辑记者们,两方成天打交道,怎会不清楚各自立场与难处,争取言论空间是搞革命,而阵地战、游击战是经验总结,谈判则要有理有力有节,背后是「度」的概念。
面对党强大的舆论控管,「度」的掌握是政治智慧,南周、新京报事件暴露出大陆民众的严重不满,间接也让党知晓,想秋后算帐也要顾及民意,双方只能寻求新的「恐怖平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