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中国瞭望 > 正文  

官媒:若中国强硬 亚洲早非这样

www.creaders.net | 2013-01-30 23:17:08  环球时报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环球时报》31日刊发社评文章《中国强硬?那亚洲早非今天这样了》,全文如下: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28日就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做了重要阐述,有的外国媒体所做解读同中国人对讲话的理解相差甚远,中国学者们纷纷关注习近平谈到「战略定力」,认为讲话反映了中国新领导层在外交战略上的稳健。但一些西方媒体大唿习近平讲话「强硬」,他们的根据是习近平在谈和平发展的同时,说了「任何外国不要指望我们会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不要指望我们会吞下损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苦果」。

  这话有什么错吗?这样的塬则阐述如果出自其他国家的领导人讲话,难道会是奇怪的吗?上述惊诧反映出有些国家在用一些非正常的要求对待中国,他们希望中国的和平发展是为求和平什么都不顾,他们怎么捏我们都可以。他们期待这是对华套现非正当利益的大好机会,中国和平发展战略是他们一发指令就能吐出好处的ATM机。

  「中国强硬论」流行已非一天两天,每次闹,心理都差不多。其实比一比与中国发生摩擦的日本、菲律宾领导人讲话,中国领导人讲话中体现的大国风范会让他们无地自容。中国和平发展的意愿很真诚,但也必须有其他国家和平发展愿望的配合互动,地区和平归根到底是大家的事。

  如果一些人连这样实事求是的和平发展论述都接受不了,那的确说明大环境出了问题。需要调整的不是中国,而是对中国领导人讲话感觉不适、甚至要跳起来的那些人和力量。

  如果有的国家过去还有些煳涂,那么就请现在搞清楚中国不放弃自己正当权益、也不会牺牲自己核心利益的决心。过去的误读都请改正,这应是各国与中国发展国家关系的基础性认识之一。

  有些并不煳涂但装煳涂的人,也请搞清楚:渲染「中国强硬论」以及各种「中国威胁论」,效益早耗尽了。中国对它们早已不再敏感,我们习惯了,知道这当中有多少水分和泡沫,中国的「战略定力」越来越强。

  如今国际话语权不在中国手里,西方舆论里充斥了对中国崛起的种种情绪,以及对它们的尽量放大。中国愿意为安慰这些情绪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但我们不会强求西方舆论的改变,也不会为了刻意营造中国周边的某种气氛而自吞苦果。

  这两年的中日、中菲摩擦,挑事者都不是中方。如果日本不搞钓鱼岛「国有化」,菲律宾不派军舰驱赶停靠黄巖岛的中国渔民,危机都不会爆发。中国是东亚地区内的最大力量,也是「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主要倡导者,只要其他国家不主动同中国挑起、激化争议,它们同中国就不会有大问题,如果它们挑衅了,又总指望中国「别强硬」,那就难了。

  中国不会把「战略上的强硬」定为国策,否则那亚洲早不是今天这个样子。13亿人口大国对平衡和稳健的理解与追求,外界或许很难感同身受。一些人会用「盲人摸象」的方式理解中国,以为他们单挑出来的一句话、一个动作就是中国的全部。

  中国在未来不排除有真正强硬的时候,这取决于外部力量是否会以它们的挑衅迫使中国采取强硬的坚守。一些国家和力量过去把对中国的利益挤压做得太过分,它们需要重新看清中国画出的红线。

  只要它们以现实主义的态度与中国打交道,它们就会发现中国这支全球性战略力量同时是和善、宽厚的。如果亚洲注定有一个国家成为所谓「超级力量」,那么幸亏它是中国。

   0


热门专题
1
四中全会
6
何卫东
11
叙利亚
2
中美冷战
7
AI
12
苗华被抓
3
川普
8
中共两会
13
美国大选
4
俄乌战争
9
大S
14
以哈战争
5
万维专栏
10
洛杉矶大火
15
巴黎奥运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