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中国瞭望 > 正文  

每当国务院调控 就意味着中国房价要涨了

www.creaders.net | 2013-03-02 12:43:30  万维读者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万维读者网晓微综合报道:从2003年的“18号文”,到随后出台的“国八条”、“国六条”、“国四条”、“国十条”、“新国八条”,再到最新出炉的“国五条”及其细则……10年里,国务院先后9次常务会议专题研究房地产市场调控。这10年,楼市的风吹草动牵动人心。

  10年9调,越调越高

  据新华社,10年持续调控,房价一路走高。如何吸取过去教训,既做到房价合理回归,又避免伤及无辜,是新一轮楼市调控必须面对的难题。

  第一季:为房地产业正名(2003-2004年)

  2003年7月,国务院常务会议认为,“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有利于扩大内需,促进消费,改善居民居住质量,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

  “18号文”开启了十年楼市调控的序幕,明确房地产业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2003年8月,央行下发通知,对房地产企业和项目加大信贷支持。

 

  在利好刺激下,兴起的房地产市场赢得了快速发展,很快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之一。就在此时,2003年12月,随着北京世纪第一拍,“地王”首次横空出世。

  第二季:降温(2005-2008年)

  2005年4月,国务院常务会议认为,“目前房地产市场存在主要问题是:房地产投资规模过大,商品房价格上涨过快,商品房结构不合理,房地产市场秩序比较混乱。”2006年5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专题研究房地产调控,认为“房地产领域的一些问题尚未根本解决。”

  在此之前,央行已于2004年底开始紧缩“银根”,商品房开发资本金比例上调、加息接踵而至。2005年3月,国字号条文首次出现,“国八条”出台后不到半年,更严格的“新国八条”进一步加大调控力度。2006年,更具针对性的“国六条”出台,随后,“限价房”应运而生。

  在今天看来,这一轮调控颇有“先见之明”,且房价上涨并没有像后来2009年下半年至2010年底那般反弹暴涨得厉害。然而,2005年-2008年上半年,仍是房价上涨的一段“黄金期”。以北京市为例,新建住房均价从约5000元/平方米飙升至15000元/平方米,涨幅达200%。

  第三季:紧急救市(2008年下半年—2009年)

  为应对全球性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冲击,楼市成为支持经济稳定增长的一剂强心针。2008年1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进一步鼓励和支持住房消费,保持合理的房地产开发投资规模,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随后,二手房营业税减免、个人住房转让营业税免征时限由2年延长至5年的等刺激政策给房地产释放了活力。

  这一轮“政府托市”,是金融危机下发挥宏观调控作用的必然之举,为经济稳定增长贡献了不少力量。不过,从2009年春开始,刚刚有所下降的大中城市房价很快进入“报复性反弹”。

  第四季:全面加码(2010年至今)

  2009年12月至今,国务院先后5次常务会议研究房地产市场调控。从最初的“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回升,一些城市出现了房价上涨过快等问题,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到“近期部分城市房价、地价又出现过快上涨势头”,到“部分城市房价上涨压力仍然较大,有的城市调控力度有所放松”,再到“支持自住需求、抑制投机投资性购房是房地产市场调控必须坚持的一项基本政策”,楼市调控一直没有放松。

  2010年开始,全面加码的调控政策相继出台。“国十条”祭出限贷政策,二套房首付比例提高至不低于四成,房贷利率上浮10%,当时被称为史上最严厉调控政策。一年后,以限购为主要内容的“新国八条”打出了“杀手锏”,全国36个城市先期纳入限购范围,此后限购范围越来越大。住房贷款的首付比例再次提高至50%。限购、限贷、限价三管齐下。

  2011年限购组合拳以来,70个大中城市房价快速上涨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部分城市还出现了小幅下跌。但总体上,房价这头“脱缰的野马”只是放慢了些脚步而已。

  没有剧终:楼市调控需精细化

  业内人士总结十年调控的一个“共性”是,调控过多在购房者身上做文章,实际上是在抑制需求。中国房地产学会副会长陈国强说,“限字令”归根结底就是让很多人没有购房资格,或是提高购房成本。

  来自不同领域的代表委员表示,过去的调控措施主要在一手房上发力,二手房交易一直难以有效监管和调控。此番直接向二手房出售所得开刀,能够将一手和二手市场结合起来,更好地抑制投机,从而遏制房价过快上涨。

  由于购房需求是多样化的,“一刀切”的政策难免伤及无辜。陈国强说,针对不同人群,不同需求,房价调控需要精细化的差别对待,政策条款必须对刚需、改善性需求和投机炒房作出区分。  

  潘石屹:房产税应从第三套房起征

  据人民网,今日,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在其个人微博就昨日出台的国五条细则发文称,房产税应从第三套房起征;同时,要让小产权房和违法建筑尽快“转正”,让其为征收房产税打好基础。

  潘石屹在微博中指出,目前中国的人均住房面积已经超过了35平方米,总量已不缺。他还透露,目前开发商手中囤有非常多的土地,土地储备在一亿平方米的开发商就至少两家,在5000万以上则比比皆是。因此,他分析称,在正常的市场中,根本不用担心房价上涨。

  为此,潘石屹在微博中公开唿吁房产税应从第三套房开始征收。他说:“一些人买了很多房子空置,是资源的巨大浪费,持有这些房子没有成本,又能坐等升值。而一些年轻人没有房子住,怨声较大;通过收房产税,可以把这些空置房逼到二手房市场,形成市场供应,供应量放大,房价就自然下降。”

  不过,潘石屹也指出,征收房产税的前提是住房信息联网,因为这样才能“知道一家有几套房子”。他还称,房产税征收不能只对商品房征收房产税,违法建筑、小产权房也要公平征收。

  他还建议,在实施以上政策的同时,免几年二手房交易所有税费,让房子充分的流通起来,让一个被扭曲的房地产市场得到释放,房价自然会降下来。如果房价还降不下来,再提高房产税。尤其是多套房子的税率,如五套以上更高的房产税税率。

  政协委员:调控房价,先调控政府

  据羊城晚报,“遇到总理我要说:‘调控房价,先调控政府。’”黄文仔认真地说。

  全国政协委员、星河湾董事长黄文仔从来都是媒体追问房价热点人物。3月1日上午,他再次被众多媒体堵在的机场的休息室,说到高房价的问题,他认为要调控房价必须先从调控地价开始。

  “调控房价,先调控政府”

  “政府调控了两年,房价还是那么高,您怎么看?”采访一开始,记者就甩出心中疑问。

  “政府把地高价卖出,房价自然就高了,你要调控必须调控地价。”黄文仔给记者们打比方,政府要求某块地卖1.5万,就只能卖1.5万。开发商想要拿到这块地,就不是光看价格了,就竞争图纸,看谁的图纸好,房地产商的利润也会变成微利。

  黄文仔还坦言:“其实,作为一个房产开发商,我都不太愿意房价涨得太快,一涨得过快,我比老百姓都还担心,担心政府调控。”

  有记者问黄文仔对两会前国家又出台了五条限制房价的政策的看法。

  “我不赞成这样调控,这种方法只会让问题越调越多。”他举例说明,现在有两三套房的人想要买房,就找他的亲属借身份证去买,但房产的名字又不是他的,以后的矛盾会更多。他坚持最好就是调政府的地价:“广州的地价原来是六七千,现在涨到了一万八,两年多时间涨了三倍,你说房价怎么能下得来?调来调去都在调市场、调发展商,却不调政府。”黄文仔直言:“遇到总理我要说:‘调控房价,先调控政府。’”

  建议冻结中心土地五年

  此外,黄文仔提出抑制房价的第二种办法,就是将城市中心的土地冻结5年,只能出让郊区的土地,这样能把城市副中心带动起来,房价才会低下来。“城里目前也不应该建这么多房,北上广这个弊病已经很严重了。”黄文仔指出。

  对于记者提出,现在调控措施效果不明显,是否与手段还不够狠有关,比如增收房产税等是不是更有杀伤力。

  黄文仔说,首先没听说广东要征房产税,其次,房产税作用也有限。“对于有钱人来说,根本不在乎这点税,反倒增加了普通老百姓的负担。”

  预测今年房价平稳

  还有记者询问三月份房价会不会暴涨?黄文仔断言:“不可能!”他认为现在存房量还是很高,商品房还是很多,他预测今年的房价比较平稳,还拿星河湾为例:“星河湾今年没涨,我现在都去二、三线城市投资了,鄂尔多斯、太原什么的。”

  房价恐非加重个税可解决

  【新华微评】今日出台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继续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的通知规定个人售房将征收20%个税。这是新国五条的细化,彰显中央严控房价的决心。然房价问题恐非加重个税可解决,需房产税、加大保障房力度、保障供给等组合拳配套。另售房人很有可能将税款加入房价让刚需买单。期待细化措施。刘阳

  【新华微评】个人售房将按转让所得征收20%个税。此政策实为楼市调控十年以来最犀利狠招,预计短期内二手房买卖将跌至冰点。不过长期看政策效果可能打折扣:一是是否会转嫁给买家再度推高房价?二是是否会带动新楼销售反而利好开发商和地方政府?三是是否抑制了改善性需求而导致租房价格勐涨?

   0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更多>>
1 两件大事,突然暂停
2 突然间 北京风向又变了
3 情况越来越糟 习急踩刹车
4 当头一棒! 中美突传重大消息
5 比睡满8小时重要 做1事死亡率可降48%
热门专题
1
洛杉矶大火
6
叙利亚
11
三中全会
2
川普
7
苗华被抓
12
中共两会
3
俄乌战争
8
美国大选
13
台湾大选
4
中美冷战
9
以哈战争
14
李克强
5
万维专栏
10
巴黎奥运
15
中国爆雷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