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中国瞭望 > 正文  

人大女新闻发言人傅莹揭秘 丈夫曝光(图文)

www.creaders.net | 2013-03-04 07:37:18  人民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上山下乡 自学高中课程

  1953年1月,傅莹出生于内蒙古唿和浩特。父亲阿民是当地的文化名人,曾任内蒙古军区宣传部副部长,对哲学有较深的造诣,曾在马列学院就读,是哲学家艾思奇的得意门生。从小受到父亲影响的傅莹,喜欢思辨和讨论问题。

  傅莹12岁那年,“文革”开始,父亲蒙冤受辱。为了替母亲分担家庭重担,她还要每天尽心照顾两个年幼的弟弟。

  1969年,傅莹参加“上山下乡”运动,来到内蒙古一个偏远的生产建设兵团,在兵团广播站工作。期间,她学会了放映电影, 经常携带沉重的放映设备,像小伙子一样爬杆架银幕,放映《地雷战》、《地道战》,毫无文弱女孩的娇气。

  劳动之余,傅莹并没有忘记学习。兵团三年,只有小学文化基础的傅莹,硬是靠着自学,完成了高中所有的课程。1973年,傅莹作为工农兵学员考入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入学考试时数学竟得了满分。

  翻译失误 邓小平开怀大笑

  1977年 “北外”毕业后,傅莹在外交部开始了十余年的翻译生涯。她擅长英语、法语和罗马尼亚语。先是在布加勒斯特的中国使馆工作,尔后又赴英国肯特大学深造,还一度在联合国驻柬埔寨临时权力机构担任翻译。

  随着翻译工作的日臻成熟,傅莹得到了更多的锻炼机会。她曾为邓小平、杨尚昆、江泽民、李鹏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担任高级翻译,并参与各种国际会议、外交谈判等外交活动。在这期间,令傅莹最难忘的,要数给邓小平当翻译的日子。

  1988年1月20日上午,84岁高龄、身着藏青色中山装的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福建厅,精神矍铄地会见来访的48岁的挪威首相格罗·哈莱姆·布伦特兰夫人,外交部副部长周南陪同会见,傅莹担任英语翻译。这是傅莹首次在高层次的场合亮相,缺乏经验,未免有些紧张。结果,她一个小小的失误,在新中国外交史上留下了一段佳话。

  会见开始,邓小平谈到自己的年龄,他对布伦特兰夫人说:“我今年84岁,该退休了……”但是傅莹一不留神,将84岁译成了48岁。在场的副外长周南听出了这一错误,当即告诉了邓小平。

  邓小平听后,不但没有批评傅莹,反而开怀大笑,他幽默地说道:“好呀,我有返老还童术,竟然一下子与布伦特兰夫人一样年轻喽。”布伦特兰夫人也笑得合不拢嘴。谈话气氛变得非常亲切、和谐。虽然傅莹有点难为情,但她很快就被这轻松、友好的空气感染了,随后,她比较放松地译完了这场会谈。

  危机大使

  由于出色的业务水平和政治素养,傅莹很快就被赋予了更加重要的职责。1993年,傅莹调到外交部亚洲司工作,先后担任综合处处长、亚洲司参赞,主管综合调研、亚太安全、东盟事务等工作。1997年,傅莹赴中国驻印度尼西亚使馆工作,次年11月,被任命为中国驻菲律宾第八任大使,成为中国最年轻的女大使;2004年,她又出任驻澳大利亚大使,大使任上的三年,是中澳两国关系史上最好的时期。

  2007年4月,傅莹出任中国驻英大使。第二年,由于西藏“3·14”事件的影响,北京奥运火炬在西方一些国家传递时受到严重干扰,而外媒“一边倒”的歪曲报道,更在国际社会掀起一波“妖魔化”中国的浪潮。危机关头,傅莹挺身而出,以娴熟的公关技巧出色应对,赢得“危机大使”的美誉。

  2008年4月6日,北京奥运火炬来到伦敦。一大早,伦敦上空就飘起了雪花。数万名伦敦人顶风冒雪,前来欢迎火炬,他们脱帽挥手,向传递火炬的运动员致意,热烈的气氛感动着每一位在场的中国人。火炬传递起初进行得很顺利,但很快就遭到“藏独”分子的干扰破坏。这些人越过维护秩序的警察,伸手抢夺运动员手中的火炬,并试图用灭火器熄灭圣火,传递现场顿时陷入混乱。

  傅莹跟在火炬传递队伍后面,她一路上心急如焚。直到英国着名中长跑运动员凯利·霍尔姆斯手持火炬,点燃圣火盆,她才长吁了一口气。

  “英国人的绅士风度到哪儿去了?”“这哪里是养育了莎士比亚和狄更斯的国家啊!”在返回机场的路上,满腹委屈,加上气恼和怨恨,中国人的情绪终于爆发了,北京奥组委一位年轻女孩甚至愤愤地说,“全部英国人都在和奥运火炬作对”。

  火炬传递风波之后的几天,傅莹一直在思考:怎样让中国的声音出现在西方的媒体上?怎样让西方公众了解中国的立场,了解中国的真实情况?4月10日,傅莹应邀走访英国电讯媒体集团总部,会见集团主席、首席执行官和集团旗下《每日电讯报》《星期日电讯报》的主编们。傅莹谴责火炬传递中的破坏活动,并质问这些新闻从业人员:“为什么一对新婚夫妇以车队为背景拍照留念,广大华人华侨、中国留学生热烈欢迎、积极参与火炬传递活动的镜头,都被媒体忽略了?为什么媒体更关心那些干扰活动?”

  电讯媒体集团高层和两位总编承认,“一些媒体的报道缺乏客观性,很容易误导公众”,并说,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快速发展的大国,西方新闻机构完全没有掌握足够的知识去了解。他们请傅莹撰文投稿,提供另一方面的信息和声音。

  作为这次对话的成果之一,三天后,傅莹的署名文章《火炬传递之后的思考》在《星期日电讯报》刊出,引发英国公众的热烈辩论,被海外媒体评价为一次“成功的危机公关”。

  “西方是该更多地了解中国的时候了”

  在文章中,傅莹以女性细腻和感性的笔触,描述了奥运圣火在伦敦、巴黎的传递遭到干扰时,她的恶劣心境及中国人的伤心、愤怒、不解,她写到那天的漫天飞雪,也写了中国姑娘潮湿的眼睛。

  “这一天,将以北京和伦敦之间的一次碰撞留在人们的记忆中,这个碰撞火花四溅,充满躁动”,傅莹在文中感叹,有一堵墙挡在中国与世界之间,这堵墙太厚重了,以至于中国不是凭着一颗诚心,就可以融入世界。“世界曾等待中国融入世界,而今天中国也有耐心等待世界认识中国。”她写道,“希望西方国家有越来越多的人能够努力跨越语言和文化的障碍,更多地了解真正的中国。”

  文章发表当晚,就在网上引发英国公众的热烈辩论,跟帖评论达650多条。用一位网评的话说,这是“伊拉克战争之后罕见的热烈争论”。英国民众纷纷致信大使馆,对反华示威者暴力冲抢火炬的行为表示谴责。

  曾在80年代中期求学于英国肯特大学的傅莹,在20多年后就任驻英大使时,深感英国民众对中国的了解极为有限。“西方是该更多地了解中国的时候了”,她说,英国的小学课程里有埃及历史、希腊历史,唯独没有中国历史,这连英国人自己都觉得不可想象。

  在国内极其低调的傅莹,开始奔走于英国政界、商界,她在牛津大学发表演讲,主动接受英国主流媒体采访并多次公开撰文,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向英国公众讲述中国的变化,她提到母亲的粮票,提到自己曾经付出过青春岁月的电厂被拆除,也常常提到她女儿所代表的这一代中国年轻人。

  就在北京奥运火炬到达伦敦前不久,傅莹还在电视上接受英国广播公司主持人安德鲁·玛尔的现场直播采访。当主持人提到中国“拥有大量可以自由支配的资金”时,傅莹回答:“当人们给中国戴上‘富裕’、‘有钱’和有大量储备等等各种帽子的时候,中国民众会感到这是在吹捧中国,甚至是在忽悠中国。外界对中国的外汇储备也存在误解。这些储备并不是财政资金,不是总理可以拿来开支票的……”

  傅莹坦然面对问题,大胆走出去,让西方更加客观公正地了解中国的做法,得到了同行的肯定。曾任驻法大使吴建民评价说:“中国大使主动接受媒体采访,敢在电视上辩论,这是不多见的。”

  中国政府倡导和鼓励外交官“走出去”, 大胆接受西方媒体采访。去年,外交部在一次视频会议上专门表扬了傅莹。圈内也有人猜测,这一次,她被提升为副外长,或许也与此有关。

  气质优雅 很有女人味

  在很多人眼里,傅莹更能代表中国女性的气质。她的一位朋友说她“很有女人味”,虽然韶华已逝,而美丽依旧,满头银发一丝不乱,装束落落大方。如今已经57岁的傅莹,容貌秀丽,温文尔雅,刚毅果断,说话柔声细语,不卑不亢,充满了东方女性所特有的妩媚。

  2008年5月,傅莹陪同英国首相布朗吊唁汶川大地震遇难者。有网友看到电视画面后感叹说:“在镜头里,再次看见了我国首位驻英女大使——傅莹女士的风采!她年轻的时候一定十分美丽,总让人联想到林徽因、章含之这些名字……”

  傅莹的服饰也为人们津津乐道。她喜欢戴清一色的净色长围巾,简单、大方——不同的场合,不同的着装,不同的服装色彩,她一定会用与之相配的围巾,相互点缀,融为一体。

  优雅的着装只是外在的展示,最根本的还是内在修养。傅莹喜欢需要慢慢品味的东西,从中一点点雕琢自己。

  进入外交部后,傅莹很少有机会回内蒙古,但她很喜欢听内蒙古的长调。在任澳大利亚大使时,她经常选用蒙古歌曲的CD作为礼品。“澳大利亚人也很喜欢,有人听了之后,还专门给我发来E-mail,讲述听后的感受。”她说。

  在英国,傅莹喜欢讲中国的茶文化,讲茶道的禅意、境界。有一次与英国政界朋友聊天时,她幽默地说出一句英国民谣:当时钟敲响四下时,世上的一切瞬间都为茶而停。“英国人把一生三分之一的时间花费在饮茶上,可见多么热爱茶。”傅莹说,既然有着共同的爱好,相信双方通过交流能找到新的合作机会。从品茶谈到合作,落脚点又轻巧地回到外交上。

  傅莹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丈夫郝时远是内蒙古武川人,民族学家,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所长。女儿在大学学习设计。作为一名女外交官,傅莹因为工作而“亏欠”了家庭太多。她经常说,对丈夫对孩子,我欠的较多,没有他们的支持,我不可能这样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我能有现在这个程度,先生对我帮助很大,家务我基本不管,我女儿对此也很理解,她已经习惯于有困难的时候找爸爸了。”

   0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更多>>
1 秦刚、李尚福、彭丽媛即将被摆上台面
2 安卓手机突然跳出这画面 别轻易点任何按钮
3 太罕见,五一还没开始,三个反常就出现了
4 政治局会议又出1新词被群嘲 网络疯狂删帖
5 炸了!前高官向习讨银元 声称要爆胡春华料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更多>>
1 老照片:陈毅张茜带着4个孩子合影 张茜年轻
2 这场危机,北京就快摁不住了
3 货币战争来了 人民币恐暴跌
4 动手了!习的浙系亲兵查邓家金库
5 秦刚、李尚福、彭丽媛即将被摆上台面
6 安卓手机突然跳出这画面 别轻易点任何按钮
7 普京瞠目结舌 东方大吃一惊!
8 又一个的危险信号出现在中国
9 布林肯离开北京无中国官员送机? 真相来了
10 别再丢弃咖啡渣 6大用途一次看
热门专题
1
以哈战争
6
中共两会
11
秦刚失踪
2
中美冷战
7
台湾大选
12
火箭军悬案
3
乌克兰战争
8
李克强猝逝
13
台海风云
4
万维专栏
9
中国爆雷
14
战狼外交
5
美国大选
10
李尚福出事
15
普里戈津
一周博客排行 更多>>
1 俄乌战争不论输赢 习近平亲俄 胡亥
2 蔡奇执掌中枢 却是一只无牙老 胡亥
3 冥冥善恶终有报——回顾世纪审 流岛
4 犹太人和华裔教育孩子的特点和 汪翔
5 曾华
6 一南京女孩被丈夫推下悬崖令人 漫漫求索
7 “都是我的好学生!” Winston Sm
8 一个红二代的人生 望断乡路
9 去云南,请忘记大理和丽江 雪窦
10 误入美帝歧途的海华有救了/人 体育老师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更多>>
1 误入美帝歧途的海华有救了/人 体育老师
2 抗俄援乌:美国史上最划算一场 马黑
3 中共这次该倒大霉了! 山蛟龙
4 妙趣横生看台湾圆山大饭店 花蜜蜂
5 印度裔和华裔在孩子教育上的差 汪翔
6 军工复合体之出处 随意生活
7 天下乌鸦一般黑? 南来客
8 是“划算”还是缺德? 老農民
9 真正的厉害国什么样? 山蛟龙
10 全球暴力渐行渐远,唯中俄逆流 思芦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yberMedia Network/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