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来到最高权力层门前
在1983年底召开的共青团十一届二中全会上,李源潮和宋德福被增补为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李源潮的排名还在军方出身的宋德福之前,团中央学校部部长李克强则被增补为书记处候补书记。
为什么李源潮能在不到两年内一下子陞为领导全国青年的第四号人物?
有评论人士指出,这一点从陈丕显和李源潮两人的简历中就透露端倪,八十年代前期,陈丕显官陞一级,李源潮就飞跃一步,1982年9月,陈丕显当选为中央书记处书记,同年10月调中央工作;李源潮在1983年4月被调到上海市团委,1983年12月调到团中央。如果没有陈的大力提携,恐怕不会有李源潮的今天。
难怪他的复旦老同学在文章中称,因为提拔太快,连李源潮自己都没有想到,“据说通知他去团中央当书记时,他的脸都白了”。
众所周知,另一位团派大员王兆国,也是陈丕显向邓小平推荐的。而据胡耀邦之子胡德平透露,陈丕显培养了不少年轻干部。“很多的,像浙江省委副书记梁平波也是由他(陈丕显)培养出来的。他不像有些人因为工作忙碌就忽视选拔人才,更不会只忙于培养自己的子女。”胡德平说。
梁平波和李源潮一样,都是在上海市康平路大院长大的,都是当年聆听陈丕显教诲的上海高干子弟。
1983年年底调到团中央后,李源潮颇带文人学者的性格气质,他的某些看法,难免被从基层爬滚打升上来,具有不少社会阅历和实际工作经验的王兆国、宋德福等人视作“书生气”。这也是他陞迁之路一度停步不前的原因。
在团中央分管宣传的李源潮,因团报《中国青年报》言论大胆尖锐遭受不少压力,尤其是“六四”期间更令他被中宣部指责为态度软弱。“六四”事件后,因拒绝落井下石,虽赢得口碑,最后却被调到国务院新闻办,重用中似被冷藏,冷藏中又似有玄机。
当文化部副部长的四年,是李源潮仕途中最郁闷的四年。无论是两任正部长,还是几位副部长,都没把他放在眼里,都处处给他穿小鞋,难怪当时有人就断言“他也就是这样了”。
几年过后整他的人是不是后悔莫及呢?谁能料到,在文化部郁郁寡欢的李源潮,年近半百突然时来运转?!世纪之交,他从北京来到中国最富庶省份之一江苏。2002年末,晋陞为封疆大吏。2007年10月下旬,李源潮再次进京,进入政治局、书记处,掌管中组部。
十七大后,在海内外所有媒体看来,已经步入中共第五代领导集体的李源潮,会毫无争议地在中共十八大上更上一层楼。但直到最后,风云诡谲变幻,最无争议的李源潮,却出现最大争议。直到十八大前夕,谁也不知道中共有人事话语权的元老们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谁也说不准在中共未来的人事棋局上,李源潮这颗棋子会怎么摆!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一怒之下,北京将国产C919打回原形 |
2 | 习傻眼!人刚走,越南翻脸速度惊人 |
3 | 习明泽爆习将退居二线?王小洪日益对习不利 |
4 | 哀鸿遍野,著名人士呼吁北京救救外贸.... |
5 | 有一种痛苦叫搬进了“大平层”,不好住还不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