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中国瞭望 > 正文  

武汉大学聘28岁海归为正教授 称决定慎重

www.creaders.net | 2013-05-21 16:43:41  凤凰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28岁“海归”博士邓鹤翔被武汉大学聘为正教授,“神一样”的简历引发膜拜。教授评定“水”深几何?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校方肯定“火箭”教授

  1985年出生的邓鹤翔日前被武汉大学聘为正教授。28岁当教授,在多数网友看来是一个神话。一时间,各种崇拜和光环围绕这位“80后”。不“拼爹”,单靠真才实学,这位年轻人成了“80后”的榜样。

  武汉大学人事部副部长卢昌宁说,虽然邓鹤翔年龄偏小,但他具备成为教授的条件。“邓鹤翔是国家‘青年千人计划’一员,是青年人才。聘其为正教授,是武汉大学在经过审核、评议等过程后慎重作出的决定。”

  根据邓鹤翔简历,他于2007年—2011年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化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其间,以第一作者身份在《自然》和《科学》杂志上共发表3篇论文,仅此一项,在国内“都够评院士了”。记者了解到,像邓鹤翔这样年轻的教授和副教授,武汉大学一共有100多位,其中10多位是正教授。

  在国内学术界,大量“高龄”副教授面临着一“副”到底的境遇,工作一辈子到退休甚至去世,都不能转正。就在去年,武汉大学一位副教授为评定职称,与评委会教授大打出手。不仅如此,更有某高校教师网上发布“千字文”,曝光教授内斗黑幕,称一些学术帮派之间的“教授之争”是常态。在职称评定上,凡对方一派的成员,“除成绩特别优秀的,其他一律都给‘小鞋’穿。”这种内斗还波及到博士学位答辩。“给一个C评级,足以让对方带的学生延期半年到一年毕业。”

  教授评定要“走三关”

  高校教授评审名额有限,这让教授头衔成了人人向往的“香饽饽”。但一些高校教授透露,在参评教师科研学术、教学成果相当的情况下,评定教授职称就成了一场拉关系、请客送礼的“战争”。

  一位在亚洲排名靠前的国内某着名高校教授告诉记者,他2001年开始申报副教授,好几年排在前面,但直到2007年前后才获得教授职称,之前被拒绝的理由是:材料不够。

  “究竟是材料不够,还是走关系不够,我不明白。”他说。“教授职称评定要‘走三关’:本系推荐,学院排名,再到学校大评委无记名投票。有的评委确实不错,但不排除拉帮结派和暗箱操作。三关当中,任何一关没有打通,都会铩羽而归。”

  据这位教师透露,有一年,他和学院另一系的党支部书记同时竞争教授职称。“他靠的是党支部书记关系广。单纯论成果,他只有两三篇不知名期刊的论文和一些试题册。而我有五六篇核心期刊论文,还有专业教材。但后来我落选了。”

  “6年间三次申请后,我才评上教授,之后参加了教授评审委员会。以前不搭界、很少往来的老师,都打来电话拉票。”这位教授说。

  另外一位在西部某高校多次申请过教授职称的大学教师告诉记者,每年8-9月,学校会公布新一届的校级评审委员会名单,一般20多人,主要包括校领导,各学院院长和人事处、教务处等一些重要行政职能部门负责人。

  “评审名单公布了,就是告诉你,该轮到你做工作了。这时不少老师就开始‘活动’,比如打点关系、请客吃饭、给评委送礼。有的评委很少看参评教师的实绩,投票前,大家心里都有了人选。”

  部分高校分类评定教授

  据了解,目前国内一些高校正在实施教授“分类评定”办法,将老师分成教学型、教学科研型、科研型和服务型四大类。不同类型教授,有不同的评定方法。例如,教学型教授主要评价跟教学相关的所有因素,学生评价也纳入评审。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雷庆认为,高等院校职称评审的标准制定,应兼顾“水平”和“贡献”。

  “有些年轻教授虽然工作时间短,但科研能力强、水平高,应该充分重视他们在学科研究领域的带头作用。但同时,高校里存在大量工作年限长但一辈子默默无闻、没得过奖的资深副教授,他们在教书育人、学校发展中做出的贡献,也是不容忽视的。”

  雷庆认为,对于学校的长远发展来讲,“有水平”和“有贡献”的教师、科研人员都是必需的。学校在制定职称评审制度时应兼顾各方利益。

   0


热门专题
1
叙利亚
6
万维专栏
11
中共两会
2
苗华被抓
7
美国大选
12
台湾大选
3
川普
8
以哈战争
13
李克强
4
俄乌战争
9
巴黎奥运
14
中国爆雷
5
中美冷战
10
三中全会
15
李尚福出事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