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西洋》月刊网站7月9日刊登题为《中国的「李克强经济学」:眼见为实》一文,作者是格温·吉尔福德。文章称,「安倍经济学」要靠边站了。时下流行一种新的以人名命名的经济学说:「李克强经济学」(Likonomics)。这可不是研究「脸谱」网里的「赞」 (likes)功能的经济学,而是巴克莱资本公司给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推行的政策取的绰号。
据参考消息网编译报道,文章指出,与「安倍经济学」一样,「李克强经济学」也基于叁大支柱:第一,通过逐步缩减国家主导的投资行为结束财政刺激;第二,去槓桿化以大幅削减债务;第叁,推行结构改革,其中包括对公用事业放宽价格管控以及推动利率自由化。
巴克莱公司说,推行这些政策将让中国未来十年走上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8%的道路。李克强也说,该国 2013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目标为 7.5%左右。以下一些观点道出了这两种预期都很疯狂的塬因:由于中国政府很少发债,「财政刺激」实际上就意味着「放贷」。此外在中国,放贷是实现主体经济增长的为数不多的动力源之一——中国经济当前依赖源源不断的放贷实现增长。或者说,至少要让经济看上去是在增长。
文章称,由于经济增长持续放缓,这就需要越来越多的资金去推动增长。停止推行刺激措施——也就是放贷——会导致国内生产总值在表面上的增长无法持续下去,特别是中国政府所承诺的7.5%的增长率,甚至连巴克莱公司所预测的6%的最低限都达不到。
文章指出,中国需要去槓桿化——即大幅降低借贷与产出比,这样才能重新进行富有成效的投资。从广义上讲,「李克强经济学」要解决的就是资金问题。但要偿付债务,企业当前必须实现盈利。如果无法实现盈利,它们就得违约。
文章认为,停止推行刺激政策以及去槓桿化会让商业银行损失掉他们创收所需的利息收益。但中国的商业银行对此尚未做好准备,其无准备程度十分危险。而且,这绝不会受到国有企业——即指中国政府为指导经济发展所持有并运作的企业——的欢迎。这可能是因为,国有企业实现利润主要靠的并不是自身业绩,而是政府的支持。作为计划经济中的齿轮,国有企业通过垄断和极低的贷款利率实现利润。
文章说,「李克强经济学」会推高国有企业的贷款利率。此外,对公用事业等引进市场定价机制即意味着再取消一项国家补贴。这在短期内也会给经济增长造成打击,但这些改革会开始刺激非国有企业实现增长。这些因素都表明,「李克强经济学」将在很大程度上破除中国当前的经济增长模式。这从长期看是极好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