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中国瞭望 > 正文  

薄熙来受审为中共内斗埋下种子(图文)

www.creaders.net | 2013-07-25 07:04:04  BBC中文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薄熙来事件造成舆论分歧,因改革开放利益受损的群体寄希望于薄熙来。

  中国当局决定正式对中共前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提起司法诉讼,指其涉嫌受贿、贪污和滥用职权。薄熙来倒台在中国社会引起巨大震动,薄熙来事件也成为中国政治分歧的主要焦点之一。

  因为前中共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位高权重而且涉及中共政治路线之争,政治敏感性极高,许多人认为当局不可能允许对其公开审判。

  在法国的时事评论员张伦接受BBC中文网采访时说,以目前的政治形势和制度约束,中共不可能公开审理薄熙来案件。薄熙来案是政治性案件,最后也会以政治方式解决,不可能在司法意义上得到公正透明的解决。他认为不可能有公开审判,但当局也会做些表面文章,走过场的形式。但判决的结果早就未审已定。

  给公众交待

  关注中国社会公平问题的经济学者仲大军接受BBC中文网采访时说,审理薄熙来案件如果公开、透明地进行,就有利于弥合社会分歧。仲大军说,中国政府如果能够按照法律程序办事,不受社会、政治等其他方面影响,就能给公众一个交待。

  他认为,对于薄熙来案国内各政治派别有不同看法,当局也顾及种种因素,使审判一拖再拖,最早的说法是要在贵州审判薄熙来,但现在又改在山东,这说明当局经过反反复复的考虑。

  同情薄熙来

  张伦认为薄熙来案件引发激烈的社会争论,有深刻的政治和社会原因,涉及中共合法性缺失的问题。在此情况下,只要中共审判什么人,只要跟政治有关,无论被告的政治倾向是左或右,都会赢得一定程度的公众同情。

  就目前中国所处的特殊情形来看,公众普遍认为社会不公而且缺乏维护公正的体制,而薄熙来在重庆主政期间给因改革利益受损的弱势群体带来一些好处,因此他就成了社会某一阶层寄予希望和想象的目标,这是许多人对薄熙来具有好感的社会心理背景。

  张伦认为,由于上述原因,官方在审判薄熙来案件中也会投鼠忌器。

  于中共统治不利

  薄熙来案件,在张伦看来,无论轻判还是重判,无论公开审理还是闭门审理,都会招致社会不同派别和阶层的反弹,中共在哪种情况下都会失分,都会埋下进一步分裂、纷争的种子。

  这个问题的根本原因是长期司法不公,但张伦也认为,中共本来可以用薄熙来的案例,促进司法独立和法制进步。这需要当局大刀阔斧,拿出魄力,扭转公众对法律秩序的不信任状况,扭转不信任的悖论,为未来的秩序奠定良好的基础。

  但他认为因为中共受到政治考虑的约束,目前很难做到这点。(作者蒙克)

   0


热门专题
1
美伊冲突
6
俄乌战争
11
大S
2
以伊战争
7
万维专栏
12
洛杉矶大火
3
四中全会
8
何卫东
13
叙利亚
4
中美冷战
9
AI
14
苗华被抓
5
川普
10
中共两会
15
美国大选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