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检察院对薄熙来提出公诉,意味在中共北戴河会议之前,对薄案的处理框架已敲定。薄案背后是左右路线之争,有学者表示,薄案审判兼顾两派,其时代意义在于终结以高投资拉动发展的「重庆模式」,更利推动以「短痛」换取转型的「李克强经济学」,令习李权力更加稳固。
路透社引述独立历史学者章立凡说,党内高层应已达成共识,不让薄熙来案动摇执政党的利益基础,也不能对新的执政班子构成挑战。中央社引述专研中共党政的台湾政治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寇健文表示,有关罪名其实是「政治考量」,「若薄熙来的罪名严重到协助杀人,最后被判处死刑的话,这种『赶尽杀绝』的作法,反而可能引发中共内部争执,特别是左派的不满。」
薄熙来当年力推政府大投资,标榜重庆每年经济增长率高达16%,「重庆模式」一度与「广东模式」相持不下。背后含意则是被左派推为「新主」的政治明星薄熙来,与改革派推崇的汪洋之间的人气比并,但重庆财政也因此欠下庞大债务。寇健文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张德江当时接替薄熙来入主重庆,就已开始「去薄化」,清理债务,力邀国企投资重庆。薄熙来遭提起公诉的罪名确定,其实象徵习李权力早已稳固,这只是最后善后而已。寇还称,习李真正挑战才刚刚起步,未来要看「李克强经济学」如何以「短痛」换取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挑战,尤其如何清理造成当年薄熙来风潮的社会、体制温脇。
但据法国广播公司引述消息人士分析称,以大连期间犯下的经济罪名起诉薄,在重庆期间的罪名只是滥权,已经刻意减低了对重庆模式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