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党前主席蔡英文于8月9日日又丢出“国是会议”议题,表面上是在逼迫马英九就范,用体制之外的机制来限缩正式体制的功能,暗地里则是排挤苏贞昌主席,夺取绿营对重大议题的主导权。
自苏贞昌入主党中央后,蔡英文对核四公投、前“总统”陈水扁保外就医等重大事件的因应,已形成一个固定的运作模式:既要威吓马英九,营造小英与当局对决之态势;同时,也要压缩苏贞昌的角色,使她成为绿营的共主。
这种逼马打苏的两手策略,无非是在民进党内,乃至一般民众间,形塑蔡英文的独特性与前瞻性,让人误以为她掌握了当前社会脉动的方向与幅度,并有办法、有能力解决任何问题。简言之,就是想反衬出小英是全民救星。
蔡英文果真有如此的能耐?苏贞昌组阁时,曾任副手的小英,究竟有几斤几两,他很清楚。也因此,当蔡英文以洪仲丘案仍未解决为由,要求马英九取消出访“友邦”时,老苏就不客气地说,没有必要,外交也很重要,暗亏她格局不大。
事实上,就以蔡英文要求马英九召开国是会议的议题来说,包括洪仲丘案后军方问题、核四争议及建立两岸谈判的监督机制等,都能依循现有体制的程序一一处理,“立法院”早已扮演了关键角色,发挥了重要功能。
文章说,不过,当蔡英文举行记者会,推销其国是会议的主张时,不少民进党“立委”前来捧场,而且涵盖新系、谢系、英系及台联“立委”,苏贞昌可要伤脑筋了。毕竟,马英九尚未回应,老苏的领导权威就已摇摇欲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