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熙来案庭审告一段落,但激起的涟漪并未平息。尽管从薄案的「政治审判」性质来看,各界认为他难以脱罪,但他在法庭上雄辩滔滔,甚至不断爆料所塑造的「政治牺牲者」形象获取同情,外界不排除若中共政权面临巨变时,薄熙来仍有可能东山再起。
英国「金融时报」引述知名中国历史学者章立凡说,薄熙来此次在庭审中全面翻供,就是押宝中国在未来五至十年有可能发生政治巨变,所以他必须先否认所有罪名,才能保住东山再起的元气。
他指出,薄熙来案的实质是政治审判而非司法审判,要害不是贪腐和滥权,而是争夺最高权力。高层出于稳定执政地位大局的考虑,以贪腐控罪替代了政治控罪;而贪腐控罪又避重就轻,以免引发公众对体制性腐败的广泛联想。起诉策略上的投鼠忌器和优柔寡断,使被告获得了背水一战的余地和机会。
他说,薄熙来本质上是一个为权力而生、为权力而死的人。若当庭认罪,无论刑期长短,都意味着政治生命的死亡,苟活余生的意义不大。他也永远是一个搅局的人,当下即便输在法律,他也力争赢回政治。因此他没有像其他人那样,甘当痛哭流涕认罪的可怜虫,而是力图将自己塑造成 「失败的英雄」,以保持「薄粉」队形,提振士气。即使押宝不中,致其在生命有效期内不能出狱,这场审判仍可作为历史舞台上的谢幕演出,将自己树为中国「毛左」的精神领袖,保持长期历史地位。
他认为薄熙来出人意料的绝地反击,打乱了中共的部署,不仅加剧了社会冲突,还有可能引发新的权力博弈。
「华尔街日报」则引述资深美国律师、中国美国商会前主席齐默曼(James Zimmerman)说,薄案反映出中共党内的严重矛盾,现有机制显然无法解决分歧,因而给了薄熙来在法庭上「公开挑战体制」的机会。尽管整场审判仍是一场精心策画的演出,但薄熙来的抢戏,说明当局对司法体系的严格控制正在瓦解。薄熙来最后恐怕仍难逃控罪,但至少可在历史上留名。
绰号「长毛」的香港立法会议员梁国雄说:「中共可以剷除薄熙来个人,但只要造就『薄熙来』的土壤仍在,中共就仍得面对被挑战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