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改革开放是前无古人的创新实践和伟大事业,没有现成的改革经验,也没有成功的改革案例。从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看,一边设计,一边实践,一边探索,一边总结,将创新主义与务实主义有机结合起来,也是将顶层设计与「摸石头过河」有机结合起来的过程。这是中国所创新的独有的改革目标与改革途径。
一是目标设计,「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中庸》),这个「预」就是预计、预期,改革本身是要解决「过河」的目标,从此岸出发,要驶向彼岸,确立改革的政治方向,设计改革的核心目标。二是路线图设计,又解决了旨在过河所需要的「桥」和「船」的改革途径问题。三是分阶段前进,改革与发展一样,它本身既是一个历史过程,也是有不同的阶段,因而改革的主题不同、目标和任务有所不同。发展永无止境,改革也永无止境,创新更无止境。
从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看,平均每隔十年左右党中央都会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做出顶层设计、战略部署的重大决定。从1984年以来,党中央先后有三次重大决定:
第一次是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1984年10月20日),该决定是第一个指导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动了城市改革,也称之为「全面改革的蓝图」。
第二次是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1993年11月14日),该决定是第二个指导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创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蓝图。
第三次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2003年10月14日),该决定是第三个指导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蓝图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的战略部署。该决定最重要创新之处就是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改革观。
按照中国改革的历史阶段和历史逻辑,可以预计,在今年下半年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就是第四次关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顶层设计、战略部署的重大决定。
追求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
笔者认为,全面深化改革所达到的核心目标是要满足三个基本要求:
一是追求经济更加效率,这就需要竞争改革。建设公平竞争、公正竞争、公开竞争的全国或区域统一市场体系,真正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二是追求经济更加公平,这就需要公平改革。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为全体劳动者提供机会均等、充分就业的社会服务,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为全体人民提供基本的公共服务,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健全促进农民、低收入、贫困人群收入较快增长的长效机制。
三是追求经济更可持续发展,这就需要绿色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可以认为,1993年党中央的决定主要是追求经济更加效率这一核心目标;2003年党中央的决定不仅追求经济更加效率这一核心目标,也兼顾了追求经济公平。我们认为,2013年党中央的决定就要同时追求以上三大目标,从而使中国的改革产生三大效益和红利:经济效益和红利;社会效益和红利;生态效益和红利。从中华民族的长远来看,生态效益和红利更为重要。从这个意义上来看,这就是第二代改革,不仅继承了第一代改革,还超越了第一代改革。
我们把成功的改革标准界定为「五个有利于」:是否有利于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是否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否有利于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以此作为决定各项改革措施取捨和检验其得失的根本标准,是可作定性与定量中期评估和后期评估的。
经历了30多年的改革过程,的确有「三十而立」之必要。所谓「立」就是改革事业的「所学经业成立也」。如果形象地讲,制度建设是「立」,体制改革是「破」,在我们充分汲取了「文化大革命」的历史教训之后,应当是:立字当头,破在其中;不立不破,先立后破;立重于破,破为了立。
(作者授权摘录自《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3年第3期,略有删改)
作者是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如临大敌 中共密件热传 |
2 | 一股暴跌潮,正在席卷全国 |
3 | 中国市场突传重磅利空 |
4 | 全场傻眼 中国学者丢人丢大了 |
5 | 大权旁落?习最新讲话再现异常 |
6 | 危急,中南海风暴要来了 |
7 | 朝鲜士兵遭屠戮画面被公开!乌军直呼“不敢 |
8 | 为何刘亦菲单身至今?看完这些照片你就明白 |
9 | 墙内车友大呼:燃油车的天塌了 |
10 | 一封体制内高人撰写的“倒习书”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