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记者江夏编译报道:美国“卢比孔战略集团”(Rubicon Strategy Group)创建者及执行董事萧伯特(Benjamin Shobert)11月5日在美国时事网刊《石板》(Slate)发表文章说,人口老化越来越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障碍。2012年,60岁以上的老人已有1.28亿,占全国人口的10%。预计到2050年时,老人将多达4.31亿,占全国人口的30%。届时中国将成为全球老人最多的国家。估计2040年时,中国的老年痴呆症患者人数,将超过发达国家的总和。所以,中国需要尽快解决老龄化问题。
中国多数老人和孩子分居两地,大批年轻人远离农村家乡,到城市找工作。中国的一胎化政策,原意是为防止人口过剩,结果却造成了所谓“4:2:1”问题——即每个年轻人要照顾双亲和4个祖父母和外祖父母。根据儒家孝悌的价值观,传统的中国家庭几代同堂,年轻晚辈照顾年迈长辈。但在“4:2:1”比率下,年轻人已经无力承担传统义务。大多数中国人盼望政府解决养老问题。但这需要中央政府对医保制度投入巨资,同时依靠创新理念来解决国家老龄化问题。正在试验的新思维之一,就是“志愿者数据库”(volunteer banks)。
这个概念很简单。一个有工作的成年人,愿意参加政府机构的基本老人护理培训,尽可能志愿陪伴家中的老人,提供打扫卫生、上街购物、做饭、出主意、个人卫生等基本照顾。政府将他一生中的义务工作小时数记录在案。当青年人达到退休年龄,也需要照顾时,就可以获得同等小时数的照料。这个理念首先由重庆的社会创业者封克雄(Feng Kexiong译音)付诸实验。他设计了小红本,记录义务照顾老人的小时数。
封克雄的理念希望义务工作的规模与时俱增,参加者累积的小时数足够他们年老时的照顾需求。但此理念如要成气候,中国政府必须参与。因为需要当局审查计划参与者的背景,搜集和调查受照顾老人的投诉,确保没有老人受到虐待等。“志愿者数据库”本身必须纳入某种资料库,而且必须设立交换机制,允许存入或拨出照顾小时数。和其他一些昂贵的老人护理项目相比,这个计划的数据库行政管理及维护成本很低。
中国的政策制定者完全清楚,老龄人口规模庞大,多数老人贫困并且居住在农村。在北京当局解决国民的基本医保和退休问题之前,中国就将进入老龄化时期。中国和美国的人口负担都不轻,但美国是在国家富裕后才进入老龄社会,中国却不是。中国的人口确定会老化,但却完全不确定会否富裕。因此中国需要创新的、成本极低的办法去解决老龄化问题。这意味着,必须找到公私兼顾的解决办法。那么还有什么比志愿照顾方式更具成本效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