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在白宫宣布美国将就乌克兰危机采取“避免冷战”的态度之际,莫斯科和华府之间的停滞状态业已令美、俄、欧各方开始寻求新的调停人。俄外长拉夫罗夫15日飞赴北京,而中国副总理汪洋即将前往莫斯科,中国总理李克强已会晤了德国外长,在新一轮乌克兰危机中,北京当局也已开始要选择自己应有的角色。不过在此之前,习近平更试图避免被乌克兰危机的任何一方所绑架。
不难发现,俄罗斯方面对于拉夫罗夫此次访问的重心也是颇有考量的,到目前为止,中国依然在乌克兰问题上保持中立态度。作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以及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在乌克兰危机中选择站在哪一方,都足以影响整个大局。这也使得拉夫罗夫口中的“乌克兰局势”有了另一种意味。不过,中国的立场向来是客观的、经过深思熟虑的,而从这点看去,拉夫罗夫的访华更可算是一种俄罗斯式的“游说”,而普京的访华更有可能在乌克兰危机上为中国带来更多选择。
俗话说,来而不往非礼也,当拉夫罗夫为普京飞赴北京之际,中国副总理汪洋也已准备好了赴莫斯科的计划,尽管此举只算是“中俄总理定期会晤委员会”的一次例行活动,但中方在当前这一特殊时间点上派出如此要员,本身就已显示出了中国在关键问题上与俄罗斯试图展开交流的用意。而北京也将有可能在此前“弃权”态度的基础上,针对乌克兰问题施展相应的建设性措施。
目前,俄罗斯、欧盟、美国与乌克兰的四方会谈将于17日在日内瓦举行,在这四方中,普京曾和美总统奥巴马(Barack Obama)、德总理默克尔(Angela Merkel)等人多次对话,但各方在经过了五六轮对话后,目前已基本陷于僵局,尤其是基辅与莫斯科之间更显得难以调和。当中国与这四方的任何一方均能保持相对平稳的关系之际,不难发现,每一方都希望“中国能坐在他们身边”,而中国的出现也将有可能为僵局带来变数。
就在拉夫罗夫飞抵北京之前,德国外长施泰因迈尔(Frank-Walter Steinmeier)已先于俄方抵达北京。施泰因迈尔先后与中国外长王毅、总理李克强等人商讨了乌克兰危机的最新进展。而这从某种意味上更可算是乌克兰问题相关各方对于中国的争夺。
据悉,中德两国政要均曾呼吁俄罗斯和乌克兰“共同做出努力,缓和局势,放弃暴力”。施泰因迈尔亦称,中德两国都认为,对边界线的任何随意更动,都有可能成为“一种危险的先例”。而德方也从中国的行动中读出了一种希望乌克兰局势继续不偏不倚下去的态度。毕竟,北京当下仍在保持着和基辅与莫斯科的等距,以至于在普京“感谢”北京之际,乌克兰驻华大使也曾感谢中国在整个事件中的立场。
不难发现,由于北京在此前的克里米亚危机中的八面玲珑,已有专家指出,中国已从乌克兰危机的发展态势中发现了“巨大的经济利益”。中国人也有望填补俄罗斯的西方投资真空,此外,北京还能从乌克兰航空航天工业和其他高技术生产部门受影响一事中获益。而仅就当下的情况而言,普京就已计划把更多的能源转而供向中国,这一方案甚至已被当成他访华的一项“献礼”,而众多中国企业也已开始进入克里米亚地带,并开始接管当地油气项目。
事实上,中国当前在乌克兰危机中的潜在“赢家”身份已经成了西方世界的一个共识,就在3月12日,美国《国家利益》杂志即刊登社论称“乌克兰危机中的赢家是中国”,此文指出,面对外交政策危机,奥巴马政府苦苦挣扎,而如果美国总统和他的顾问们失败,唯一的受益者将是北京。
该杂志认为,奥巴马政府往往无法把各个挑战孤立起来应付,而莫斯科在乌克兰危机后将“别无选择而只能与北京建立更加牢固的关系”,甚至“从外交上支持中国的领土声索”。不过,基于“中国和俄罗斯现在不是盟友”的现状,美国也应该注意“北京不会公开支持克里米亚自决”的可能,而从克里米亚“独立”到并入俄罗斯后的一系列表态来看,中国的态度也与美方的猜测基本吻合。
有分析认为,中国与俄罗斯在一定程度上是战略协作的关系,按照此前中国官媒对俄罗斯处境的预判,俄罗斯与西方陷入终极对决,对于想要与美国建立新型大国关系、急需发展战略机遇期的中国来说,明确支持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并不现实。而这种务实的态度,也决定了北京仍有可能在未来乌克兰危机调解过程中继续采取中立,毕竟,中国虽然不希望欧洲陷于混乱,但也绝对不想被任何一方的利益所绑架。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马兴瑞问题实锤了,更有惊人大事发生 |
2 | 中南海通过香港亲共媒体放风习近平去向 |
3 | 惊爆!习明泽秘恋MIT离婚教授十年 习家炸了 |
4 | 北京突传大消息 |
5 | 最高决策机构12成员曝光 元老重返核心层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