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中国瞭望 > 正文  

白皮书毁统战 中港局面更乱矛盾更深

www.creaders.net | 2014-06-24 14:59:31  东方日报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国务院发表的有关香港实践一国两制的白皮书,终于发挥了巨大的火上浇油之动员作用,反对派组织的「公民提名」、「全民公投」已获得最少七十万市民的投票支持。单从「表达民意」的人数上看已大大超过了○三年的五十万人「反二十三条立法」大游行。

  当年大游行之前两日,总理温家宝莅港参加回归六周年庆祝活动,那时「反二十三条立法」的社会气氛已相当紧张,预示有大风暴来临。但香江府衙、董建华政府大大低估民意,温总得到的「汇报」是大概会有三至五万市民上街游行,对香港这个「示威之都」而言不算甚么,没啥了不起。

  然而,温总七月一日中午离开香港,就在深圳看到了香港五十万人上街游行的「壮阔场面」,震惊不已,对香江府衙判断形势错得离谱十分恼怒,也首次「近距离」见识了香港人的「反抗方式」、「民意表达」。那时正逢「胡温新政」不久,当局特别强调「以民为本」、「执政为民」、「悉心倾听民众呼声」、「建设和谐社会」,对香港五十万人上街游行极为重视。朝廷成立了以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曾庆红为组长的中央港澳工作协调小组,派出大量人员深入香港社会,全面了解真实情况和民意民情,调整对港工作方针,理顺各种关系。很快中央对港工作出现了一个化解矛盾、缓和关系、引导中港融合共创双赢的新局面。

  今次政改之役,反对派早已事先张扬了三大斗争策略:一是成立争取真普选联盟,以「真普选」为纲领摆出阵势,打舆论战和争取民心之战;二是提出「公民提名」方案将「真普选」主张「方案化」、「具体化」,对抗朝廷和香江府衙的「筛选」方案;三是组织动员「佔领中环」运动,以此为手段向朝廷和香江府衙施压,展现民意压力,形成「真普选」、「公民提名」与官方官意的「筛选」主张对决。双方都清楚,整个政改战役谁胜谁负的关键就在谁能争取到更多的民意支持,乃民心之战。如果中央的主张能够赢得多数港人之心,「有筛选的政改方案」就有可能在立法会通过,「佔领中环」就不会有形成社会压力的规模。反之,政改方案必难通过,「佔领中环」就会出现数以万计的人数规模。面对这样的规模,无论「骚乱」与否,无论警方「镇压成功与否」,都是朝廷之败。二○一七年的「新特首」、「新政府」都难以有效管治香港,局面会更乱,矛盾会更深,一国两制将崩盘。

  在反对派的三大斗争策略中,有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就是「全民公投」。其结果能够即时显示政改之役的民心之战况,对「佔领中环」的规模有直接的影响,对香江府衙稍后推出甚么样的政改方案也有影响。朝廷明白它的重要性,因此在政改谘询下了大量的工夫、花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对港人和反对派开展一波又一波的统战,从中联办主任张晓明到立法会饭局,到香江府衙大搞「早餐会」,安排中联办官员、反对派议员「边吃边谈」到「有求必应」的邀请反对派议员到上海座谈到张晓明逐批逐个与反对派议员「沟通交流」,朝廷施展的统战软功在一定程度上「分化」了反对派,也赢得了港人对朝廷「诚意推行政改普选」的好感。

  政改谘询首阶段完成后,香港政治氛围和缓,「全民公投」气势受挫,连「佔中三子」对投票人数能否「理想」也底气不足,估计能有三十万人那就是顶破了天。不料,白皮书一声炮响炸开了锅,将朝廷的全部统战功效轰得一干二净。人们要问,为何某种「低级错误」有人总会不断重复呢?

   0


热门专题
1
四中全会
6
何卫东
11
叙利亚
2
中美冷战
7
AI
12
苗华被抓
3
川普
8
中共两会
13
美国大选
4
俄乌战争
9
大S
14
以哈战争
5
万维专栏
10
洛杉矶大火
15
巴黎奥运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