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香港人变了,整个城市也变了,变得不可理喻,变得如此陌生。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英国人将香港由小渔村变成国际金融中心,用了一百五十年;香港回归后由经济城市变成政治城市,只不过短短十七年,香港人亦由「经济动物」变成「政治动物」,变化之大,堪称「沧海桑田」。虽然类似民调一向备受争议,但香港风风雨雨,纷纷扰扰,泛政治化愈演愈烈,则是不争的事实。
就以新界东北发展计划来说,本来有助缓解房屋问题,属于民生范畴,结果却被冠以「内地富豪城」、「割地卖港」等污名,变质变味,引发各种政治争议,甚至演变成政治风暴。有关计划虽然侥倖过了立法会工务小组一关,但提交立法会财委会审议时又遭到重重阻力,内有议员拉布,外有团体示威,致使财委会六次审议都无功而返,期间还发生严重的暴力冲突。今日第七度上财委会闯关,结果仍然未许乐观。
常说从一滴水可以看到整个世界,房屋政策一筹莫展,正是港府施政坐困愁城的缩影,其他如「三堆一炉」、发展大屿山、机场第三条跑道等项目同样被政治化,争议多多,恐怕也是凶多吉少。社会吵吵闹闹,港府动辄得咎,施政空转,社会停摆,香港到底何去何从,不能不令人忧虑。
有人认为,没有民主就没有民生,只要实行所谓「真普选」,一切问题都可以解决。其实,普选是否万能本来已是见仁见智,而最大的问题是,香港并非独立政治实体,政制如何发展不是单由香港人说了算。中央政府近日发表一国两制白皮书,措辞强硬,官媒亦强调国家主权优先于香港的经济繁荣,显见政改愈来愈没有妥协的空间,「硬碰硬」的结果,只能是一拍两散。
成由经济,败由政治,这也许就是香港的结局。国家领导人曾一再警告香港有「深层次问题」没有解决,其实深层次矛盾千头万绪,政治争拗才是最主要的根源,政治问题解决不了,港府甚么都做不了,经济和民生无从谈起,香港可说已进入死胡同,根本没有前景可言。回归前有外国传媒预测「香港已死」,想不到应验在今天。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央媒头版定调,国家要动真格了 |
2 | 胡锦涛罕见露面 传政治局召开“废习会” |
3 | 美最高法院8-1通过!川普政府打赢重要法律 |
4 | 蔡奇突发选边倒戈 反习卷起无极狂风 |
5 | 攻打台海:传习下达禁酒令 全面进入军事状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