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中国瞭望 > 正文  

汪洋去哪了? 薄熙来案后一度收敛锋芒

www.creaders.net | 2014-07-09 06:53:12  多维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汪洋再兼新职,日前,据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政领导干部资料库信息,国务院副总理汪洋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人民日报》、新华社、《农民日报》等官方媒体尚未正式披露这一信息。    

       同时,另据官媒报道,经过20年耗巨资建设的三峡工程面临“整体竣工”验收,汪洋首次以国务院长江三峡工程整体竣工验收委员会主任身份在媒体上亮相,部署安排三峡工程整体竣工验收工作,强调“要以对国家、对人民、对历史高度负责的精神”进行验收。再加上近期频频参加外交接待事务,尤其是参加中美第六轮战略与经济对话,十八大后一直以低调示人的“少帅”汪洋,再次以高密度的活动回归公众视野。

  而在过去两年中,这个以“蛋糕论”、“腾笼换鸟”、与薄熙来争锋闻名的中国政治人物,却在进入中央,担任国务院副总理后在舆论中渐渐消失,以致不时有声音发问“汪洋去哪儿了”?这种疑问略带调侃,据报道,汪洋的行程其实一直很密集,只是因为种种原因,他的新闻很难得到媒体的关注。有学者指出,从汪洋目前的任职,以及对当下习近平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的反腐、整风、改革政策,与汪洋当年执政广东时有很大的“共性”,可以说在政纲上,习近平和汪洋是“一路人”,以此可以推断在未来汪洋的仕途仍然会稳中求进。但是也要发现,当下的广东乃是非之地,从惩治裸官、万庆良落马,到东莞扫黄、陆丰扫毒,胡春华在广东所进行的一连串动作,不免使人发出一些声音质疑汪洋当年掌粤的政绩。对于汪洋,我们如何看待他的“存在感消失”的情况?他是否还会受到重用?今天广东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是否会给他拉低平均分?曾经主抓经济大省的他现在负责全国农业问题,这种看上去“配置错位”如何理解?当下就有了观察的必要。

  身兼两重要职务 看似低调实则活动密集

  实际上对于“汪洋去哪儿了”的质疑并不准确,因为据报道显示,担任国务院副总理一职的他,活动一直很密集。仅以近期为例,汪洋自6月19日至20日前往重庆调研;24日在北京以验收委员会主任身份主持召开验收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29日至30日他在哈尔滨与俄罗斯副总理罗戈津共同出席首届中俄博览会开幕式;7月1日,汪洋前往黑龙江调研并出席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经验交流会;7月2日在北京中南海会见了斯里兰卡总统特使、经济发展部长巴西尔·拉贾帕克萨和法国国民议会前议长贝尔纳·阿夸耶一行。7月9日至10日,汪洋还与美国国务卿克里(John Kerry)共同参加第六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从内政到外交,从美国到俄罗斯,从哈尔滨到重庆,可以说汪洋在过去一段时间真的很忙。

  汪洋在过去一段时间并非看上去那么低调

  另以目前外界报道的其担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和“长江三峡工程整体竣工验收委员会主任”为例进行解读。对于前者,在第一时间就引起了媒体的关注。有陆媒刊文解析称,按照惯例,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应由分管农业的副总理兼任。2013年全国两会前,时任分管农业的副总理回良玉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组长。而在本届国务院领导层中,汪洋就分管三农领域。

  实际上汪洋担任这个小组组长之所以重要,一个重要原因是在“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的职务管理中,最重要的一个内容是在城镇化的整体布局中扮演决策角色。

  如2014年7月5日,该小组副组长陈锡文曾透露,城镇化过程并不是解决所有人都落户,至于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居住证制度在今后还将长期存在。而城镇化作为当下中国领导层尤其是李克强在解决城乡二元结构方面最为关键的举措,担任该小组组长的汪洋,虽然现在没有得到关注,但是在未来必将成为“红人”,外界必将从他的一言一行中观察国务院方面在城镇化方面的指导思路。

  而对于后者“长江三峡工程整体竣工验收委员会主任”,就有更多的眼球效应。因为作为中国最大的水利工程,三峡自开工以来就饱受争议,从政治含义到贪腐问题,从环境影响到社会民意。尤其是十八大过后,2013年6月审计署公布三峡工程竣工财务决算草案审计结果。审计报告称,三峡工程建设和资金管理中存在五方面的问题。2014年2月,中共中央第九巡视组通报,三峡集团存在招投标暗箱操作、选人用人工作等突出问题,引起舆论再次关注三峡工程的腐败黑幕。当然,汪洋之所以担任这个验收委员会主任,也是因为他的副总理除了分管三农之外还要主管水利,但汪洋能够主管验收这个“水很深”的三峡工程,也表明中共方面对他也是放心和肯定的。

  此外,还有分析人士指出,在7月9日召开的中美第六轮战略与经济对话中,汪洋或许也将会扮演一个重要角色。因为在2013年7月份第五次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中,赴美与会的汪洋,就以“光有曼哈顿,没有拉斯维加斯,就不是美国;光有华盛顿,没有北京城,就不是世界。如果这个世界只有冬天没有夏天,只有女人没有男人,我想那肯定是令人扫兴的事”、“要解决经济合作问题,比较重要的原则就是不要把经济问题政治化,生意归生意,政治归政治,就好像我是共产党员,但回家以后和你们一样,都要听老婆的话,按老婆的指示办事”等发言让中美媒体感到耳目一新,极为出彩。

  改革闯将 汪洋政纲契合第五代

  这种肯定和放心在一些北京观察家眼中,还有着另一层解读。因为对当下以习近平为首的中共第五代领导集体的政治纲领和策略进行梳理,可以将其大体归结为,以改革为总体目标,在政治上整顿官场、推行反腐,经济上推动结构调整,民生上改变姿态,更注重公共形象。详情已无需再表。如果我们反观汪洋当年主政重庆、广东等地时的表现可以发现,在政治理念上,汪洋和习近平、李克强等人可谓是不谋而合,大同小异。

  改革方面,即使在保守的陆媒看来,汪洋也是一名“闯将”。尤其是他的仕途恰恰源自于对于改革的勇气。1991年,在安徽铜陵担任市长的他,在《铜陵报》发表《醒来,铜陵》一文,文中呼吁“改革大潮汹涌澎湃。历史不允许我们躺在计划经济上酣睡了。必须解放思想,向一切僵化、陈腐、封闭的思想观念开刀”,后《醒来,铜陵》随后被北京的《经济日报》略作删节后刊登,该报并策划相关系列专题,一举引起全国巨大反响,各地热烈辩论,《人民日报》亦发表了社论:《醒来,不仅仅是铜陵!》呼应汪洋的主张。“娃娃市长”汪洋由此名扬中国,被中央领导称为“有改革风范的少帅”,引起高层与邓小平的称许。邓小平并于1992年南巡途中,特地在安徽蚌埠接见他,会见后邓小平对这个年轻人印象深刻,认为汪洋是个人才,当年他便升任省级领导。可见在改革问题上,汪洋绝对是“吃到甜果子”的那个人,也必然是一个拥护者。

  政治方面,暂且不提2012年汪洋在广东掀起的“廉政风暴”,仅仅在整风方面,汪洋在担任重庆市委书记时所做的事情也和今天中共推行的整风有很多契合点。

  2006年年底,汪洋担任重庆市委书记时,重庆市出台了一份传媒改革文件,在全国首开先例。

  文件要求,重庆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市长、市政协主席除涉及全局性重要活动以外的常规性调研活动,《重庆日报》二版刊发消息,字数原则上不超过1,000字;广播、电视报道不上头条,长度原则上不超过3分钟。汪洋的一句“让读者习惯到二版找汪洋”,让重庆新闻界至今仍记忆犹新。而在2012年习近平所推行的“八项规定”中,就明文规定了“要规范出访活动,从外交工作大局需要出发合理安排出访活动,严格控制出访随行人员,严格按照规定乘坐交通工具,一般不安排中资机构、华侨华人、留学生代表等到机场迎送。要改进警卫工作,坚持有利于联系群众的原则,减少交通管制,一般情况下不得封路、不清场闭馆。要改进新闻报道,中央政治局同志出席会议和活动应根据工作需要、新闻价值、社会效果决定是否报道,进一步压缩报道的数量、字数、时长。要严格文稿发表,除中央统一安排外,个人不公开出版著作、讲话单行本,不发贺信、贺电,不题词、题字……”虽然不知道在对八项规定问题上汪洋是否“进言”过,但是习近平若知道当年汪洋在重庆也曾经有过这种“精兵简政”的措施,想必是会认同的。

  在经济议题上,想必官方还是民间都是各有各话,但有一点共识是认为,今天的习近平和李克强,在经济问题上已经明确将“高速增长”已经与“中国经济”渐剥离,“坚决纠正唯GDP用人”、“中国经济已经进入提质增效的第二季”、“发展决不能等同于增加GDP”……这些表态的背后是对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尤其是让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结构升级,而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大量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而汪洋,在执政广东时,最核心的一个政策就是“腾笼换鸟”,也就是把广东现有的传统制造业从目前的产业基地“转移出去”,再把“先进生产力”转移进来,以达到经济转型、产业升级。成败尚且不同,在思路上从目前看也是一个正确的战略思路。

  没有薄熙来 汪洋渐敛锋芒

  既然战略上与中央一致,为何汪洋的存在感一度如此之弱呢?首先一个主要原因还是职务。汪洋今天毕竟还不是政治局常委,只是25名政治局委员之一。而且在四名国务院副总理中也仅仅排名第三,无论从实际掌握权力还是政治背景上,汪洋都只能保持低调,而不会像他担任地方大员时那样“语出惊人”。此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今天习近平在政坛上的强势,其表现出的“气场”都不可避免地让其他官员“相形见绌”。

  当然,正如前文梳理的那样,实际上汪洋的活动并不少,为何公众会有他“存在感消失”的感觉呢?这也是媒体对其关注度降低的原因,而媒体的关注下降,放在汪洋身上则是薄熙来事件热度的下降。要说汪洋真正受到主流舆论的观察,是在2007年主政广东之后,并在2009年与当时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因为“蛋糕论”的左右之争开始成为世人关注的“政治明星”。如前文分析,与薄熙来“唱红打黑”的极左形象不同,汪洋一直被认为改革派的一员,其两鬓现白拒绝染黑的形象也在千篇一律的中共官员之中特立独行。当时薄熙来和汪洋分别以蛋糕作比喻谈及各地发展方向,薄熙来称“分好蛋糕再来做大蛋糕”,汪洋认为“分蛋糕不是重点,重点还是要把蛋糕做大”,而这场讨论最终随着薄熙来的落马戛然而止,但是外界普遍认为,时至今日,在2009年薄熙来的风头一时无两,而在民意上汪洋能够与薄熙来平分秋色。

  随着薄熙来事件的发生,薄被判刑入狱,回忆当年汪薄争论的情景,不少观察人士扼腕而叹。以至于有评论称,汪洋并没有因为薄熙来的落马而在政坛一飞冲天,进入常委之后,必然会产生一种心理上的落差感。那种政坛上的戏剧性对抗已然不再,没有对手的剧目不再精彩,当周瑜死后,诸葛亮也只能回到卧龙岗上继续种地了。也有传闻称是因为汪洋在担任副总理指出的几次讲话被批评为“太不稳重”,而使得他在随后的工作中不得不心中悬了一根线。虽然这些评论中和比喻也许并不精确,但是对于很多人来说,看待汪洋的心态的确如此,无须讳言。汪洋现年仅仅59岁,比今天常委班子中年纪最大的俞正声年轻整整10岁,在中国政治中,汪洋在未来还会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可有所盼。

 

   0


热门专题
1
美国大选
6
巴黎奥运
11
中国爆雷
2
中美冷战
7
三中全会
12
李尚福出事
3
乌克兰战争
8
中共两会
13
秦刚失踪
4
以哈战争
9
台湾大选
14
火箭军悬案
5
万维专栏
10
李克强
15
台海风云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