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占中”已进入第11天,各界人士身心俱疲,自6日起,街头人数已陆续下降。也许,“占中”已近终点。而这十天的抗争收获的是什么呢?学联与政府即将进行的对话结果尚未可知,“占中”本身的诉求或曰初衷能得到多大程度的满足不好判断。但显而易见的是,在这个刚刚过去的“黄金周”,香港零售业营业额大幅下滑。而造成零售业营业额下滑的主要原因便是内地游客减少,消费力减弱。
香港零售业协会10月6日公布黄金周销售调查显示,香港商铺国庆黄金周期间零售销售相比同期大幅度下跌,最高跌幅超过8成。这是2003年香港开放大陆游客赴港“自由行”以来首次出现下跌。
调查称,国庆黄金周的零售销售跌幅由15%至超过50%不等,当中以珠宝钟表、时装饰物以及饮食食品等零售类别跌幅最大。
统计显示,服装、钟表、珠宝等零售业在10月1日到5日销售额下跌大约30%,餐厅和快餐店的生意则减了至少四分之一。其中旺角、铜锣湾、尖沙咀等地的中小零售商的销售跌幅最高达80%。
众所周知,香港经济缺乏实业支撑,金融业与旅游业以及附加于这两大产业之上的附属服务产业是香港经济的支柱。然而,受“占中”冲击最大的恰恰是这些行业。
据香港零售管理协会麦瑞琼表示,造成香港零售业营业额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占中”引发的内地游客减少,消费力减弱。协会预计,这个结果可能意味着香港今年将不能达到3%的经济增长目标。
喧嚣过后,遍地狼藉。这应该不是“占中”示威者的初衷,然而,却应是意料之中的结果。无论是港府还是中央政府,都无法对香港的失控无动于衷,所以,一定范围内的妥协是必须的。然而,对“占中”者而言,为求得一个可能出现的“妥协”而弃香港的稳定繁荣于不顾,是否有些本末倒置?
学联与政府本周五的对话,结果如何还不好说。但大家应该冷静地想想,倘若对话不能达到预期的“成功”,是否还要让香港继续瘫痪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