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10月10日中午会见了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这是中日两国首脑自2012年9月以来首次举行正式会见。从11月7日中日达成四点共识,到11月8日中日部长级正式会晤首次解禁,再到11月10日中日首次举行首脑会谈,外界普遍认为中日关系已经回暖。但从媒体公布的习近平安倍会晤现场照片看,二者的会谈气氛并不热烈融洽。习近平全程黑脸无笑容,并换了一条灰色的领带。事实上,此前9日安倍抵达北京时也并没有感受到中日关系的暖意。9日与安倍同期抵达北京的普京等国家元首得到了习近平的当天亲自接见,普京抵达时中国派出了中央办公厅主任栗战书前去接机,即便是一般性的国家首脑抵达,也是有中国外交部副部长接机,然而安倍下飞机并没有中国外交部官员迎接,媒体公开的照片中迎接安倍的只有仪仗队。这尤可见中日关系回暖的论调并不真实。分析人士认为中日关系改善的基础并不具备,习近平会安倍只是作为APEC东道主的基本礼节,是象征性的礼遇,并不代表中日关已经改善。
虽然中日关系长期陷入僵局对两国都不利,但是中日曾经两度开战的历史,日本右翼执政拒不反省历史的现实使得中日关系缓和的条件并不具备。即便中日两国恢复对话,习近平与安倍举行了首脑会谈,也并不能改善日本国家整体右倾化的趋势,改变不了安倍致力于脱离战后秩序的国家目标。这些注定了中日关系目前在任何层面的改变都没有充分的基础。
在观察人士看来,中日关系彻底转好是需要在两国关系的实质层面有了长期保持好关系的土壤才能发生的,而培育这种土壤的前提条件是中国在经济上完胜日本,在军事上压得住日本,在政治上孤立得了日本。这并非一日之功,也并非在一两年内可以完成。在这个时期到来之前,中国就应该忍受着一段时间双边关系不睦的不利之处。在这样的背景下关照APEC会议召开之前中日姿态突然转暖,APEC期间习近平首次与安倍举行会谈,不难发现,中日关系改善有着特殊的时间点和突然性。
习近平安倍见对方都有盘算
改善关系不过是中国作为APEC东道主为了保证会议召开所做的准备,是中国作为东道主应该展现的大国姿态。所谓改善关系是中国在技术层面对日本的“忽悠”,在APEC这样的国际盛会上,体面得当地接待安倍,展现大国风范才是中国要达到的诉求。
安倍抵达北京说明,习近平的邀请函安倍早已经收到。对于自己邀请而来的客人,习近平不可能避而不见。按照惯例,作为东道国领导人,无论是领导人峰会开始之前还是晚宴开始之前,欢迎每一个参加会议的成员国领导人,与其握手,并简单寒暄是最基本的程序。习近平不可能在这样的场合对安倍视而不见。为了不失东道主风范,避免因中日关系不睦避免造成习近平与安倍接触时鸡同鸭讲,会场尴尬。缓和中日关系、提前就习近平与安倍接触时的会谈内容进行沟通就显得必不可少。中国日本的经济体量使得任何一个亚太经济议题都离不开对方。习近平与安倍在APEC期间就中日经济关系乃至区域经济合作、亚太经济状况进行沟通是不可避免的,为习近平与安倍在APEC期间就亚太经济问题进行顺畅沟通做准备是必然的,这是中国要在亚太经济领域唱大戏,扮主角必须做的。
因此习近平首次会见安倍无关中日关系的基本格局,无关中国对安倍的基础判断,而是中国作为APEC东道主应该做出的常态化举动。仅仅依据习近平会见了安倍就得出中日关系改善的结论过于武断。 (张怀东 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