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4年4月份美国总统奥巴马访日前夕,深受鼓舞的安倍晋三带着他引以为自傲的“安倍经济学”踌躇满志地宣告“日本时代归来”。安倍晋三当时在美国杂志“评论汇编(Project Syndicate)”发表题为《日本的二度开放》的文章表示,日本经济正在全面复苏,一个崭新、有活力,繁荣的日本时代即将来临。他说,如今的日本,已不再是过去的“远东”,而是环太平洋的中心,它与全球经济增长的中心(从东南亚至印度)毗邻,对此,我们将有效发挥日本在地缘上的优势,目前,日本在越南和印度的直接投资正逐步扩大,这将满足日本机床和资本品的出口需求。为了达到机会最大化,我们正推行更加开放的经济政策,积极吸收、整合外国资本,人力资源以及技术。日本要成为未来亚洲经济增长的引擎……的确,与习近平一样,安倍也绝非甘于碌碌无为的平庸之辈。这或许也是安倍能克服“短命首相”魔咒的重要原因。
但日本的通缩却并未因此实现实质性的改观。日本财务省发表的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日本对外直接投资金额达到1350.94亿美元,比上年增加10.4%,创历史最高纪录,连续三年保持两位数增长。截止到2013年底,日本对外直接投资余额达到1.1173万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4%。日本对外投资大幅增长的同时,还获得了很高的成功率,给日本企业带来了丰厚的回报。据日本财务省发表的统计数据,2013年日本海外直接投资收益达到了682.41亿美元。日本海外投资收入成了填补贸易赤字不可缺少的资金来源。这可能正是令安倍信心满满的重要因素。然而与海外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日本的国内局势,2014年年初的消费税增税和日元贬值导致物价上涨,个人消费陷入低迷,GDP增长时隔5年再度出现负增长几乎不可避免。根据日银公布的统计来看,经济复苏是稳中有升的,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这个趋势应该不会发生重大变化。评论人士称,最终安倍经济学会把日本带出紧缩的漩涡还是百无一用。安倍所抛出的“三支箭”(日语:三本の矢,第一支箭大胆的金融政策,第二支箭机动的财政政策,第三支箭唤起民间投资的成长策略)要发挥作用依然前路漫漫、步履维艰。
更为重要的是,安倍的一应政经策略都将北京视为“假想敌”。且无论双方在钓鱼岛、历史问题等争端上进行的针锋相对的热战,而私下里安倍所借重的“经济外交”无疑饱含着浓重的“挖墙脚”色彩。为孤立北京,安倍在南海诸国频频承诺示好。2013年1月16日安倍晋三上任以后外访的第一个国家便是与北京关系紧张的越南。安倍认为,越南在南海领土主权问题上与日本遭遇着同样的困境,因此具有相同的战略利益。中越南海争端爆发后,日本外务大臣岸田文雄更是向越南献上“大礼”,将提供6艘巡查船及设备,以拉越南共同抗衡中国;2014年7月25日至8月4日安倍依次访问墨西哥、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共和国、哥伦比亚、智利、巴西等拉丁美洲5国。此访是继小泉纯一郎2004年之后时隔10年日本首相再次到访拉美。但时机却异乎寻常地“凑巧”。就在7月15日至23日,习近平先后出席在巴西举行的金砖峰会和中拉领导人会晤,并访问巴西、阿根廷、委内瑞拉和古巴四国。
这在很多人看来,安倍的动作如同“邯郸学步”一样滑稽。一篇名为《满世界跑的安倍晋三向迷恋中国的世界宣传日本》说,上台后的头一年,他就完成了遍访所有10个东盟成员国的壮举。在人们日益感受到中国的影响力且历史始终很沉重的亚洲,中日两国正在展开争夺人心和商机的暗战。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7月28日干脆便追问“习近平所到之处,安倍随后就到吗?”
这种近似“贴身肉搏”的动作似乎成为安倍对战习近平、唯一能体现存在感的常态动作,尤其是在高铁外交方面,安倍与中国高层的对战早已趋于白热化。安倍晋三曾承诺,为促进日本的基础设施出口,他将做一名“顶级销售员”。他所宣扬的“安倍经济学”其中一个目标便是“2020年基础设施出口达30万亿日元”,而这其中日本新干线就是重要组成部分。而北京方面更是在近年一路势如破竹。习近平、李克强在频繁的外访中化身推销员。尤其是李克强2013年10月份与泰国总理英拉一起参观中国高铁展,一度约定高铁协议。
事实上,中国企业参加了2014年7月完工的土耳其高铁的建设。中国以其“低成本”的优势(是日本报价的30-50%左右),成功竞逐了罗马尼亚、匈牙利、马其顿的高铁项目。此外,中国企业将参与俄罗斯价值100亿美元的高铁计划,这是中俄两国领导人在2014年秋天达成的协议……但当北京正在正构想主导建设总长3,000千米的高铁网络时,安倍总是能如影随形,如同鬼魅一般。就在北京力推泛亚铁路之际,河内方向的高铁已落入日本口中,难见任何进展。2014年原本在6月动工建设的中缅胶漂-昆明铁路工程计划因种种因素暂时搁浅,而在此之前的3月份,日本宣布无偿援助缅甸78亿日元帮助修建铁路等设施。铁路从来都不是一种简单的商品贸易,在殖民地时代,它意味着影响力的延伸。而今,高铁合作的形式和意义可能完全不同,但却同样是一种象征。中日之间的争夺不仅仅是商战,更是一种战略空间的激烈博弈。
不独高铁,目前中日的海外争夺战已渐趋高潮,但双方主动与被动的情势早已分明。中日之间的战场表面上在海外,但稳定的国内局势不可或缺。而恰恰是国内方面,包括安倍在内的近多名首相都栽倒在此。也许,与北京较量的同时,安倍更应考虑的是进入负增长的国内经济如何在2015年实现破局。北京没有因为当下经济增长速度下滑而惊慌失措,相反接连抛出了一系列规模更为庞大的计划,日本并不占据主导角色。北京方面有足够的时间和耐心去等待安倍“体力不支”的那天的到来,不战而屈人之兵。 (穆尧 撰写)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一怒之下,北京将国产C919打回原形 |
2 | 习傻眼!人刚走,越南翻脸速度惊人 |
3 | 习明泽爆习将退居二线?王小洪日益对习不利 |
4 | 哀鸿遍野,著名人士呼吁北京救救外贸.... |
5 | 中国外贸企业订单爆满 曝主因是…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