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中国瞭望 > 正文  

柴静的雾霾记录片 其实最需要批评

www.creaders.net | 2015-03-01 12:13:21  东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柴静的雾霾纪录片获得了巨大的点击量,如潮的赞扬和尖刻的批评。

  2月28日,2月的最后一天,网络话题被三个女人佔领:台湾蔡英文关于228的演讲,一美国女孩发布的裙子颜色,一个叫柴静的原央视女记者的雾霾专题片。

  中国需要一个「雾霾是什么,雾霾从哪里来,我们怎么办」的雾霾纪录片吗?我原本以为是不需要的。雾霾已经危害到每一个人,已经持续了这么多年,受到了这么多批评,怎么还需要一个普及知识的雾霾片呢?可是,从现在的结果看来,是需要的。柴静的雾霾纪录片获得了巨大的点击量,如潮的赞扬和尖刻的批评。

  从纪录片的本身制作质量来说,完全不值得表扬,那是一部充满了央视风格的平庸之作,而就影片取得的效果来看,值得大赞特赞,柴静功德无量。

  我所关心的是那些批评意见,以及对那些批评进行的批评。

  批评柴静的观点,主要是:「柴静把污染的罪魁祸首说成是企业,而没有指出是政府和制度」。这个要求有点高。指向企业的雾霾纪录片能够播出已经不易,如果把矛头直接指向政府,那就没有播出机会了。至于有人认为,要求柴静将矛头直接指向政府,是逼著柴静做革命党、做烈士,对这种观点我不能认同。在网络上,已经有无数写作者将雾霾的原因直接点出是政府。柴静可以不这样做,但如果她内心真的认为雾霾的祸首是企业,那就是她水平太差;如果她认为自己不方便说出某些话,那么,其他人以批评的方式替她说出,那就是一种双簧或者说配合,柴静应该对此表示感谢。

  另一些批评有些过分:有人提出了「维稳说」:柴静的维稳工作做的很隐蔽,她承认并揭露大陆雾霾严重、形势严峻,但剖析原因时避开了问题的根本,剑尖一转指向了企业而避开第一罪魁――政府。这就替政府帮了大忙,此维稳其一。其二,她所剑指的这些企业也是执政新贵们想要抛弃或者升级换代的低端企业,这又为政府的下一步操刀做好了舆论铺垫。其三,既然雾霾之责在社会不在政府,那么政府就可以借势加大执法力度、增强政府管制权力,进一步集权,以全民迫在眉睫的利益为名。加快企业倒闭、工人失业、低成本兼并、加大税收将都是顺理成章的。

  「维稳」之说,无视了柴静纪录片造成的正面影响力,夸大了该纪录片的缺陷。这样的言论纯粹是苛求了。

  即便是苛求,也是有价值的,我们应当容忍。最不能容忍的,就是一片歌颂。一边倒的叫好既无聊无趣,在这个话语多元化的时代也不可能实现。

  其实,柴静拍出这样一部纪录片,本身已经让有关部门难堪了。本来应该是某部门拍摄这样一部片子,或者以其他载体形式,向全体纳税人汇报、检讨,现在,却是一个公民自费去拍了一部片子,引起巨大反响。那些部门为何缺位?

  有一点很奇怪。按照宣传当局的定义,柴静离开央视之后就没有了记者证,那么,她的采访就属于非法采访,而此次非法采访成果居然是在官方的人民网发布,为什么呢?

  别人没有在人民网发布雾霾专题片的机会,而柴静获得了这个话语空间。对此,可以感谢柴静利用了某些权贵的支持,也可以说她被某些权贵利用。当然,片子就在那里,权贵可以利用,想推动进步减少雾霾的人也可以利用。对此,毋须指责柴静,却也不能禁止别人批评。对于任何从央视出来的人,我都保持一种高度警惕。央视是个大染缸,既然从染缸里出来,就应该接受大家的质疑。

  如果柴静有接受批评的心理准备,并认识到这种批评帮她说出了她可以回避的那些话,那她不妨感谢这些批评。如果她和她的脑残粉儿面对批评暴跳如雷,或者说感到委屈,那就说明水平亟待提高。

  赞扬永远是廉价的,批评是弥足珍贵的。

   0


热门专题
1
美国大选
6
巴黎奥运
11
中国爆雷
2
中美冷战
7
三中全会
12
李尚福出事
3
乌克兰战争
8
中共两会
13
秦刚失踪
4
以哈战争
9
台湾大选
14
火箭军悬案
5
万维专栏
10
李克强
15
台海风云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