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中国瞭望 > 正文  

三道火线 拦阻蔡英文

www.creaders.net | 2015-04-06 18:59:51  多维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2012年,蔡英文参选总统失利时曾直言,民进党重返执政就差“最后一里路”。而今,尽管民进党成功打赢了2014年11月底的“九合一”选举,“蓝天”变“绿地”也被外界视为民进党先于国民党拿到了2016大选的敲门砖。但距民进党再次登上执政舞台,蔡英文若想打通最后的一里路却并不比2012年来得更加容易。

  挟“九合一”胜选气势,加之国民党自去年底落败后,党政权力结构仍处于盘整状态,而民进党内目前则只有蔡英文一人完成了党内初选登记,2016年改选台湾地区领导人大位之于蔡英文貌可轻取。然而,她或许不应当忘记2012年致其惨痛落败的关键性因素——两岸政策,而这至今仍是其政策论述当中最为薄弱的一环。2016台湾大选愈益临近、民进党重新执政的可能性有目共睹的现实之下,蔡英文将如何处理“九二共识”,及能否在两岸问题上真正提出“美国放心、大陆安心、蓝绿共识”的创见,正愈发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对于此,从2014年便首次传出蔡英文即将赴美“面试”消息,但在数月有余、甚至特遣民进党秘书长吴钊燮赴美后的今天,仍迟迟不能敲定其本人赴美行程当中便可一窥端倪。蔡英文当前正所面临来自美国、大陆以及台湾内部的三重压力,而无论是美国方面施压持续,还是大陆对台政策更为强势进取,抑或来自台湾社会内部的批评愈发猛烈,其实均聚焦于蔡英文的两岸政策。

  相当长时间以来,赴美接受“面试”往往被台湾朝野视为争取国际认同的重要途径,民进党更是一向看重美国的“背书”甚于大陆,包括谢长廷、苏贞昌在内的政坛大佬均曾赴美“述职”,蔡英文亦然。为筹备2012年台湾地区大选,蔡英文曾于2011年9月赴美访问,誓言不会采取激进路线,也有信心维持两岸和平关系。不过,“空心蔡”在两岸关系问题上难掩“空心”本质却成为此行的最大败笔。当前,如果继续拘于此前提出的虚无缥缈的“台湾共识”看待两岸,迎接蔡英文的或许只会是又一次的2012。

  事实上,正如多维此前报道的那样,当前蔡英文访美行程迟迟未定有相当一部分原因就在于美方日前已私下表示,如果蔡英文在两岸政策问题上还没有想好,就没有必要访美,即使去了也不会收到预期的效果。除此之外,无论是当地时间3月20日“美国在台协会(AIT)”前执行理事施蓝旗(被称为“台湾通”),就“台湾的‘九合一’选举结果以及对2016大选的影响”发表评论。施蓝旗指称,台湾民众在2016年大选前,有权利知道民进党如果赢得选举后,如何处理两崖关系;美国虽不应介入台湾民主程序,但两岸持续合作符合美国利益,期待美国行政部门积极把握机会,向包括蔡英文在内的民进党领导阶层施压,缩小两岸歧异的大陆政策,“这是台湾人民应该享有的权利”。还是,前白宫国安会资深主任李侃如(Kenneth Lieberthal)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蔡英文如果在2016年大选中获胜,她必须在“九二共识”问题上有所妥协。

  如此谆谆善诱及厉声警告,在外界看来均出于华府之意,且在这些言辞之下所含目的只有一个,即告诫蔡英文当正视“九二共识”,提出具体而非空洞、清楚而不是模煳的“缩小两岸歧异的大陆政策”,才有可能换取美方的支持。

  在中美台这组三角关系中,华府始终认为,台湾不能成为中美关系的主轴,亦不可以成为中美关系的障碍,这种心态在习近平将于9月赴美进行国事访问前夕更加明显,当前来自华府的一系列敲打,无不是出于美方对蔡英文有见地的两岸关系表态的“期待”。在此意义之上,如何提出一套能让华府方面接受,且能最大程度减低其对民进党执政疑虑的两岸主张,已然成为蔡英文以及民进党的当务之急。

  读懂大陆“底线思维” 民进党勿犯故疾

  在美国之外,最为重要但却又最容易为民进党所轻视的,则是来自大陆方面的声音。当地时间3月4日,习近平针对两岸关系提出“四个坚定不移”,重申“九二共识”底线,道出不管2016年大选蓝绿双方谁胜选,都必须务实面对“九二共识”门槛,并以重话警告一旦“基础不牢”,就会“地动山摇”。此番讲话大有为当前和今后两岸关系发展定调以及划下底线之意,而正如观察人士指出的那样,如果蔡英文是一个严肃的政治家,就绝不应当对此掉以轻心,不过在此问题上蔡英文显然又犯了“轻佻”应之的故疾。

  事后无论是民进党发言人还是身为党主席的蔡英文,均以“三个有利”与“三个坚持”(即必须有利于国家自由民主发展、区域和平安全稳定、两岸互惠互利交往;坚持政府决策须充分民主和透明化、交流过程须多元参与和机会平等、交流成果须维护公益和社会共享)来回应习近平希望台湾接受“九二共识”的这一呼吁。然而在这样一种仅有原则性空洞看法,并非具体落实措施做法的口号指引下,很难否认一旦2016年台湾再度政党轮替,民进党接手台湾岛不会发生拒绝接受“九二共识”,两岸关系“地动山摇”的问题,而这恰恰触了北京的大忌。

  虽然在这当中,蔡英文也有故意含煳言辞的考量在内,希望借凸显其中的“中立”之意,一方面不至于过分激起北京愤怒,而在另外一方面也能够利用之换取台湾社会内部“独派”势力对自己2016选情的支持。但从长远来看,这显然不是一种权宜之计。

  时隔4年蔡英文再披战袍,诚然她在决定参选之初便宣示,“我不是陈水扁、不是马英九,我是蔡英文”,试图与二者切割,并誓将杜绝扁政府与马政府的弊端,但在民进党“台独党纲”不改的现今,大陆方面其实已然做好“蔡英文就是第二个陈水扁”这样的最坏打算。不了解大陆在台湾问题上的顶层设计和底线思维,甚至轻佻以应之,即便最终能够赢得大选,今后在处理两岸关系时,恐怕只能陷入难以挽回的艰难困局。不仅近来一再有所突破的两岸关系会重归从前紧张状态,在缺少大陆方面支持的情况下,台湾的生存以及国际地位或也将因此遭威胁,由此来观,来自北京方面的声音着实值得蔡英文深思。

  各有盘算 看似坦途实乃荆棘之路

  而在台湾内部,蔡英文当下的处境也远非很多人想象得那般一帆风顺。国民党尽管在“九合一”选举中遭遇滑铁卢,但就连此次为蔡英文赴华府打前站的民进党秘书长吴钊燮也坦然承认,去年的那场选举结果不应被解读为“中国大陆的失败或是国民党两岸政策失败”的公投。的确,相比在两岸政策上摇摆不定,并且论述方面明显存在尴尬的蔡英文来说,两岸关系确实是国民党的传统优势项目和“加分题”。因此,即便是在地方选举中遭遇惨败,国民党依旧强打“两岸牌”,反而还较以往更为猛烈地抨击蔡英文对“台独”不死心,一厢情愿。

  蓝营不断质疑蔡英文无法说出一套在现时国际大环境下切实可行,而又让人民放心的两岸政策。这一方面固然是因为马英九执政近七年,经济民生一团糟,国民党目前几乎只剩下“两岸”一张牌可以出手;而另一方面也是蓝营方面更加深知,在总统大选中,两岸议题所产生的影响力要远远大于地方的县市长选举,这将是蔡英文竞逐总统之路上一道躲不过去的坎。国民党“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在新任党主席朱立伦的带领之下,针对民进党这一最弱短板持续施压,小英的“最后一里路”上仍然可谓荆棘密布。

  除了泛蓝阵营的压力之外,民进党的内部针对两岸政策问题其实也并不齐心,而这正是为什么小英一定要在自己正式确立“民进党总统候选人”的身份之后再行访美的最大原因,因为届时身为“绿营共主”的她受到党内不同意见者的“攻击”起码就会比较温和一些,不至于“后院起火”。但至少现在看来,民进党内部的不同派别之间对应该如何论述两岸政策上仍然有很大分歧。

  台湾前立法委员邱毅认为绿营内部对两岸关系至少存在以下四类观点:第一种观点是坚定支持“台独”神主牌,持续否认“九二共识”;第二种看法是以“台独理论大师”林浊水为代表的“模煳派”,认为两岸问题已无关紧要,台湾人民现在最关心的是分配正义与阶级意识,只要顺势而为,蓝营就难以招架,执政权可手到擒来,因此两岸政策秩序模煳以对,回避实质问题的争议;第三种见解则是以前民进党前主席谢长廷为代表,指出两岸问题无法回避,两岸交流已成为台湾经济的核心部分,因此必须强化“民共交流”,即使不修改“台独”党纲,也要提出一些善意响应,例如“宪法一中”等。而最后一类是民进党内的非主流,也就是俗称的“冻独派”,主张冻结、废除、至少修改“台独”党纲,承认“九二共识”或提出“宪法一中”等替代性论述。对于本身个性就不擅长做决断的蔡英文而言,要想在党内这四派势力之间顺利游走,制定出一套平衡各方观点的两岸政策,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或许在美国不愿为自己“背书”、中国大陆对台政策更加坚定主动以及台湾政坛内部持续纠缠不休这三道猛烈的火线围困之下,蔡英文会十分头疼,有感自己根本无法交出一份令各方都满意的两岸答卷。她大脑中首先浮现的可能依旧是蒙混过关,用政客所擅长的“语言伪术”包装一个甚至连她自己也不明白的虚幻概念,去阐述民进党上台之后的两岸“主张”。但此时此刻,她必须要扪心自问的是,自己从政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如果她真心想要竞选总统,就必须要意识到台湾民众需要的是一位关心人民福祉胜过个人及党派利害得失的“全民总统”。而妥善处理两岸关系正是摆在她朝这一目标迈进的最大障碍,也是不容回避的一个问题。蔡英文同样也要意识到,总统的职责完全不同于反对党领袖,民进党如果不从根本上对两岸政策做出调整,那么即使台湾一年之后真的再度“变天”都好,她充其量也只不过是总统府里的过客,无法登上政治大家的舞台。  (海之滨 欣予 撰写)

   0


相关新闻
蔡英文萧美琴急探陈菊引外界遐想 医院回应谁能帮台湾化解川普这一刀? 网友急Cue蔡英文
惊传:日本竟拒绝了蔡英文蔡英文赴日“突被取消”与中国有关!日网轰可耻
热门专题
1
中美冷战
6
AI
11
苗华被抓
2
川普
7
中共两会
12
美国大选
3
俄乌战争
8
大S
13
以哈战争
4
万维专栏
9
洛杉矶大火
14
巴黎奥运
5
何卫东
10
叙利亚
15
三中全会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