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中国瞭望 > 正文  

解放军亮出南海底线 不容有人说三道四!

www.creaders.net | 2015-05-29 10:46:33  国际先驱导报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目前,中国与新加坡首次举行双边海军演习。图为5月25日,在演习结束后,中国海军“玉林”号导弹护卫舰士兵向新加坡海军“勇士”号导弹巡逻舰致敬。新华社

  对“一触即发”的南海局势,中国秉持何种军事战略?如果研读《中国的军事战略》白皮书不难找到答案

  美国国务卿克里访问中国前后,有关中国南海是否有可能发生战事的议题,在很短时间里,成了全球媒体和军事专家关注的焦点。美国军机战舰会否进入中国岛礁周围12海里,中国能否为维护领土、领海、领空主权采取必要军事措施,中美会否引发军事冲突?对此,人们有多种猜想和推测。

  5月26日,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中国的军事战略》白皮书,以及中国军方人士回答中外记者提问受到各方关切。当下,无论国外军事机构,还是国内军事专家,都关切和研究中国和美国在南海问题上的战略底线。对于似乎“一触即发”的南海局势,中国秉持何种军事战略?如果研读《中国的军事战略》白皮书不难找到答案。

  中国军事战略坚持底线思维

  《中国的军事战略》在前言作了开宗明义的回答:“当今世界正面临前所未有之大变局,当代中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中国人民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奋斗中,希望同世界各国一道共护和平、共谋发展、共享繁荣。”

  紧接着,《中国的军事战略》指出:“中国同世界的命运紧密相连、息息相关,世界繁荣稳定是中国的机遇,中国和平发展也是世界的机遇。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防御性国防政策,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中国军队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

  可以说,这是《中国的军事战略》的总揽。如果人们正视现实不难发现,就在中国有关方面加强建设南海岛礁的同时,中国政府以前所未有的气魄和声势,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宏伟愿景。为此,中国计划投入巨资、人力、物力,与相关国家建设和共享人类命运共同体,从而达到互联互通、互惠互利、共同进步、共同发展的目的。

  对地区和世界和平面临的威胁,《中国的军事战略》毫不隐晦,文中指出,随着世界经济和战略重心加速向亚太地区转移,美国持续推进亚太“再平衡”战略,强化其地区军事存在和军事同盟体系。日本积极谋求摆脱战后体制,大幅调整军事安全政策,国家发展走向引起地区国家高度关注。个别海上邻国在涉及中国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问题上采取挑衅性举动,在非法“占据”的中方岛礁上加强军事存在。一些域外国家也极力插手南海事务,个别国家对华保持高频度海空抵近侦察,海上方向维权斗争将长期存在。一些陆地领土争端也依然存在。朝鲜半岛和东北亚地区局势存在诸多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地区恐怖主义、分裂主义、极端主义活动猖獗,也对中国周边安全稳定带来不利影响。

  《中国的军事战略》有关“预防危机、遏制战争、打赢战争”和“ 保持维权维稳平衡,统筹维权和维稳两个大局,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维护周边安全稳定”的论述,可以说是中国军方处理有关危机的指导思想,而“立足应对最复杂最困难情况,坚持底线思维,扎实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确保妥善应对、措置裕如”的论述,可以说是中国军方处理有关危机刚柔相济的具体手段。

  白皮书发布恰逢南海敏感期

  任何国家的军事战略制定与发表,均需要对国际局势全面认知,需要对安全威胁正确判断,需要对国家实力和军事实力如实分析,需要经过反复的衡量和研讨,一定不是急就之章。中国当然也不例外。从这点上说,《中国的军事战略》并非为了回答当前的南海热点问题,而是出于对未来长时期的考量。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军事战略经过三次较大调整,以白皮书形式首次公开发表的《中国的军事战略》在这方面做了介绍:“中央军委确立积极防御军事战略方针,并根据国家安全形势发展变化对积极防御军事战略方针的内容进行了多次调整。1993年,制定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以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为军事斗争准备基点。2004年,充实完善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把军事斗争准备基点进一步调整为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

  不过,中国军事战略上两次调整,没有这次反响强烈和备受关注。除了因为当今中国具有较大的政治、经济、外交影响力外,还因当前南海局势处于“敏感时刻”。

  长期以来,少数南海领土声索国家在岛礁上大兴土木,执意激化领土争端,美国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可是,近年来,中国在自己的岛礁上建设必要的设施,包括建设可利于各国民用的灯塔设施,就有人便指手画脚说三道四,将本来平静的南海描绘成全球火药桶。

  前不久,美国国务卿克里访华使这一问题继续升温。美国媒体报道称,克里会见中国外长王毅时,敦促中国采取行动,与各方一起帮助缓解紧张局势,增加通过外交方式解决问题的希望。中国媒体报道称,王毅在与克里举行的联合记者会上,坚定表明确了中方立场:“中方维护自身主权、领土完整的意志坚如磐石,不容置疑。”

  更有国外媒体对中美两国的上述表态火上浇油,有报道称,澳大利亚战略政策研究所专家本·施里尔说:“(中美双方的)对话结果并不令人惊讶。由于赌注太大,任何一方都不可能让步。美国押上的是威望和地区领导地位,中国押上的则是国内声望。”

  西方不少媒体认为,当前南海战事已达一触即发程度。日本《产经新闻》甚至慨叹道:“目前已经到了无法通过外交努力阻止中国的阶段,但(此前美媒扬言的)示威行动有冲突一触即发的风险,奥巴马的决断难以预测。”

  德国《焦点》周刊有文章担忧“南海局势越来越棘手”。报道称,这不是美军第一次挑衅中国。早在2001年,美中之间在南海爆发危机。美国侦察机在该地区侦察,中国战机出动,两机相撞,中国战机坠毁。如今,双方矛盾面临转折点,如不能对话解决问题,未来面临爆发直接冲突的可能。

  正是在这样巧合的国际背景下,酝酿已久和深思熟虑的《中国的军事战略》发表,巧遇南海“敏感时刻”,无意增加了自身的全球影响力。

  外媒不看好美国在南海的“军事试探”

  在美国国会中,有人宣称不承认中国在南海的岛礁领土主权,有人叫嚣必须派军机进入中国在南海岛礁领空领海。美国国防部新闻发言人斯蒂夫·沃伦说:“美国不承认中国利用这些人工岛礁提出的主权声索,但是,同时承认美国P-8飞机和海军舰艇都没有进入这些岛屿周围12海里范围。(是否进入)那将是我们的下一步行动,我们没有做出任何宣称要进行下一步行动,我们将继续我们的例行飞行。”

  与类似表态不同,美国有清醒战略家向政府发出警告。据美国媒体报道,美国凯托学会高级研究员特德·盖伦·卡彭特直言不讳地说:“美国是否将在南中国海犯下致命错误?南中国海上原本紧张而危险的局势有可能进一步恶化……如果(美媒透露的军事计划)真的成为现实,华盛顿将进一步卷入一场激烈的多边领土争端。”

  他建议说:“美国不应该更深地卷入南中国海争端,而应该后退一步。向北京明确表示华盛顿绝不支持把80%的南海变成中国领海是一回事,暗中支持其对手并成为潜在纷争的军事参与者是另一回事……已经做了前者的美国,如今似乎正准备贯彻后者。这样的行为方式很可能会使原本危险的安全环境继续恶化……导致美国与中国有可能发生直接军事对抗。这样的结果对双方都没有好处。”

  有分析人士认为,在南海问题上,由于无法退让,又不能引发冲突,美国政府不得不采取矛盾的做法。卡彭特对此提出严厉批评,他说:“尽管奥巴马当局反复强调不站队,却朝相反方向行动,如果中国领导人得出美国正在针对中国的结论,也是情有可原的。”

  针对未来在南海可能发生的中美摩擦,英国媒体未像过去那样看好美国。前不久,英国路透社的一篇分析文章说:“美国用强并不一定能奏效,在该区域内美国并没有足够的军事资源,邻近区域唯一在巡逻范围之内的军舰是‘沃斯堡’号濒海战斗舰,另外,最近的资源就是驻扎在日本的第七舰队,但抵达这里就要经过中国反介入区域封锁能力覆盖的领域,再远的舰船就更不方便了,一场军事对抗胜算不大。”

  文章认为:“此外美国要想介入,必须有理由说服别人相信这些岛屿正威胁美国至关重要的利益,所谓美国的自由航行受到影响难以服人,中国迄今没做任何阻断航运的事情。美国的第二个介入理由是保卫地区和平与稳定。但是,迄今在南海主权五个声索方之间没有出现重大军事对抗。”

  对于这场危机前景人们普遍担忧。5月24日,“德国全球新闻网”的报道说:“美中双方在继续进行军事试探,在南海发生的猫捉老鼠军事游戏,目前还没有停止的迹象。这是两国对对方军事能力的试探,尽管目前没有真正冲突的风险,但一个意外就可能导致冲突爆发。

  如果美国军机再次出现在争议地区上空,会出现什么严重后果?国际媒体有自己的判断。俄罗斯《生意人报》的一篇报道称,美军反潜侦察机抵近中方南沙岛礁海域侦察,遭中方8次喊话驱离。下一次中国将不会那么“客气”。报道引述俄战略与技术分析中心高级研究员卡申的话称,美军的举动不仅不明智,而且相当危险。

  2015年5月24日,德国“世界社会主义”网站的一篇报道说,美国现在对中国越来越强硬。这种局面使人担心:美国是否是为遏制中国创造一个借口?这种大胆的政策可能会引发两个核大国之间的战争。历史上,美国经常制造一些借口,实施军事行动。事实上,美国提到的许多攻击事件都是故意设计的,然后通过媒体接二连三地炒作。美国公开的宣传常常是“作为防御行为,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但是,其结果是一再破坏了地区稳定。

   0


热门专题
1
川普
6
苗华被抓
11
中共两会
2
俄乌战争
7
美国大选
12
台湾大选
3
中美冷战
8
以哈战争
13
李克强
4
万维专栏
9
巴黎奥运
14
中国爆雷
5
叙利亚
10
三中全会
15
李尚福出事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